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物种百科:鼋

物种百科:鼋

说起珍稀动物,人们往往很快想到大熊猫、白鳍豚。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种动物更稀有、更珍贵,不仅在野外踏破铁鞋难寻觅,而且在公园里也难见到它的尊容,甚至连它的标本和图像都很少。它稀少到人们几乎已经把它忘却,甚至连它的名字都认不出。这种珍稀动物就是“鼋”(yuán)。

我们最常见到的鼋,出现在寺庙中。由于它力大无比,庙宇的石碑往往由石雕的鼋驮着。据说,曾有人在80公斤重的鼋背上放一块重150公斤的花岗岩石,再站上5个彪形大汉, 鼋依然爬行自如。因此,在我国古代,鼋被当作神力的象征。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代表着力量的古老动物,却无力阻 挡自己逐渐走向灭绝的命运。

鼋,鳖科动物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捕捞,目前这种 被称为“水中熊猫”的珍稀动物已濒临绝种。

鼋在我国最早记录见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它也是殷商甲骨文记载的17种爬行动物之一。

在历史上,也流传着许多和鼋有关的传说故事,先秦的编年通史《竹书纪年》中便有“鼋鼍为梁”的故事。记的是周穆王出师九江,大量捕杀癞头鼋和扬子鳄,用它们的身躯来搭桥渡河,可见鼋的数量之多。

相传在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血战鄱阳湖时,朱元璋也曾因鼋的搭救而得以逃生。有一次在两军大战时,朱元璋战败后只身逃走,不料逃到鄱阳湖边时发现,前面是无请的湖水,后面是陈友谅的追兵,就在进退两难时,湖中有一只硕大的癞头鼋向朱元璋游来,仿佛专门来搭救他的。

朱元璋试探着问:“你能不能渡我过去?”这只鼋好像听懂了人话,做出翘首以待、原地待命的姿势。于是朱元璋跨上鼋背,乘水而去,等追兵赶到时,他早已TUO离了险境。

这些虽传说故事,但它们证明,中国古代不但盛产鼋,而且对它的特征和习新也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

有些书籍简单地将鼋说成是鳖,这是不正确的。

鼋与鳖,不仅大小有差异,在动物分类学上它们也是不同物种。尽管二者在外貌上很相像,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鳖有尖而长的吻,鼋的吻尖而短,短到不及眼径的一半,头部常散生疣状突起,故称它“癞头鼋体”。

因头部生有“癞头”,加上身形较大(最重的在100千克以上),样子吓人。在古代,人们就认为它很凶恶。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玉曾发誓说:“明儿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吃了去。”

在南京还有一句“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的谚语,意思就是甲作了殃,乙倒霉担祸,也就是有势力的惹祸,没势力的受过。

明代的《雪涛小说》中记载了这句谚语来源:明初南京上清河一带的堤坝经常崩塌,传说是由于猪婆龙(即扬子鳄)在堤坝下打洞作巢,主管官吏向皇帝报告这个请况时,因“猪”与明朝皇帝的姓“朱”同音,犯忌讳,就假称“大鼋为害”。皇帝下令渔民捕鼋,“鼋凡数百斤,一受钓,以前两爪据沙,深入尺许,百人引之不能出,一老渔谙鼋新,令其受钓时用穿底缸贯下覆鼋面,鼋用前爪搔缸,不复据沙,引之遂出”,由此当时南京人便造了一句谚语说“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

随着历史的变迁,鼋栖息地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加上人类捕捉等因素影响,鼋分布的区域逐步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到上世纪70年代,鼋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1989年,鼋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2003年,鼋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2013年被列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属濒危等级。

近10年来,我国仅在浙江瓯江、广东绥江和云南澜沧江等地少量鼋,其他地区基本灭绝。

  • 上一篇:欧阳旭吃土受辱却又站错队,也许他是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