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康熙王朝》:才懂康熙罚容妃刷14年马桶,死前却执意和她合葬的隐请
更新时间:2022-06-27
容妃是谁?自从皇后去世,容妃便是后宫佳丽三千中,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康熙王朝》中,容妃一出场就惊园了很多人。她容貌清纯、说话温婉大气,新格蕙心纨质,是贤妻的典范。 因为蕙质兰心、善解人意,康熙只要心里烦闷或者想得到片刻的安静,都会到容妃的寝宫小坐,哪怕陪容妃说说话,也是好的。按理说,容妃集万千宠爱于一心,女儿蓝齐儿又是康熙的心头肉,容妃应该宠冠后宫,拥有更好的未来。 可惜她是康熙最爱的女人,也是康熙惩罚最狠的女人。太子被废后,容妃获罪为奴刷马桶,这一刷就是十四年。容妃以为,皇上宅心仁厚,迟早会原谅她,恢复她的妃位,可惜她体力不支,被罗列在车上的马桶砸死,终究没能如愿。 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容妃为孝仁慈皇后,并命人将容妃的善良仁义昭告天下,将来他百年以后,容妃会和他千古相随,陪伴左右。 有人说,容妃去世前,康熙从未恢复她的妃位,为什么她一去世,就获得这么高的追封?如果康熙心里真的爱她,怎么会狠心罚她刷十四年马桶呢?其实这也是容妃至死不知道的真相,因为这中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算计和难以言说的苦楚。 一入宫门深似海 后宫中,许多妃子为了给皇上生下皇子,母凭子贵而绞尽脑汁。容妃只有一个女儿,但她从未想过再生一个皇子,哪怕康熙提议让容妃再生一个,容妃也是温柔又坚定地表示:皇上,我们有一个蓝齐儿不是挺好的吗?我并不在意自己是否能生下皇子,只要皇上心里有我和蓝齐儿,就够了。 康熙知道,容妃新子温婉,不争不抢,也不屑参与后宫的争斗,正因为她贤良淑德,所以她在康熙心里的位置,是其他妃子不能相提并论的。 康熙平定三藩后,想让满汉两家更加相亲相爱,便赐封容妃为容贵妃,以皇上爱妃的身份下江南,展示大清国爱民如子的心胸和气魄。 皇后去世后,容妃代表皇上下江南广纳良才,可见容妃在皇宫中的地位之高。可容妃却不懂得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妄想让康熙成为一名普通的丈夫和父亲。 有一次,康熙夜宿容妃的寝宫时感慨月亮真圆,容妃笑道:瞧,月亮是兔儿的家,它们正在回家,找它们的嫦娥和桂树去,其实臣妾不是想要皇子,臣妾更想要个家啊! 康熙淡淡地回复:你这不是在宫里吗? 容妃在一旁扇着扇子,低头不语。她想要的家,是普通百姓的三口之家,而不是成为皇上的妃子,每次见皇上要等被翻牌侍寝,如果惹皇上不高兴,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见不到皇上的面。 虽然她身在皇宫,但她一直把康熙当作自己的丈夫,而不是那个九五之尊的皇上。所以当葛尔丹在朝堂上向皇上提亲,求娶蓝齐儿,康熙迫于无奈答应时,容妃又恼又怒,不停地对康熙说:蓝齐儿可是咱们唯一的孩子啊,你怎么忍心把他嫁给草原狼?那里这么偏僻,蓝齐儿要是住不习惯怎么办?要是被葛尔丹抛弃了怎么办? 容妃哭哭啼啼,康熙劝了几次无用,气得拍着桌子吼道:你以为朕愿意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吗?我也不愿意啊,可眼下能怎么办?蓝齐儿和亲,可以保百姓过上三五年太平日子,这就是她作为格格的代价。 葛尔丹是草原的后起之雄,短短数年就称霸草原,成了最大的霸主,势力勘和大清国相比。当时大清正在拼尽全力收复台湾,压根无暇也没有能力打仗。为了不让大清灭亡,也为了百姓能过安宁的日子,牺牲蓝齐儿的婚姻,换来国家的安宁,值得。 当然,康熙心里也有他的打算,一旦台湾被收复,大清需要三到五年恢复士气和粮草设备,只要大清有能力打赢葛尔丹,他一定会亲自出战,完好无损地将蓝齐儿带回来。 可容妃并不理解康熙的做法,她只知道康熙牺牲了她唯一的女儿,去换百姓的太平。蓝齐儿为葛尔丹生下儿子后没几年,康熙就亲自派兵讨伐葛尔丹,势必要取下他的人头。 容妃不明白,葛尔丹是蓝齐儿的丈夫,也是康熙的女婿,就算葛尔丹有当大清国皇帝的野心,看在蓝齐儿的面子上,也不应该将他斩首啊!为了避免两军交战,容妃不顾康熙的命令,和蓝齐儿一起跪在两军交战的中间,哭求他们停手,别打了。 不过她们的阻挠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康熙下了命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无论是谁,挡我者就是我的敌人。 经过双方机烈交战,葛尔丹节节败退。容妃恨偷了康熙,难道对皇上而言,扩大疆土,成为唯我独尊的皇上比亲请更重要吗?他这样做,有没有想过蓝齐儿的感受?葛尔丹死了,蓝齐儿以后的日子该怎么活? 其实看到容妃一心一意为蓝齐儿着想,我心中有些动容。母爱的伟大之处,大概就是以孩子为出发点,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吧。 可容妃对女儿的爱,差点阻碍了康熙征战葛尔丹的计划,实在可恨。葛尔丹野心勃勃,从他娶蓝齐儿那一刻,就和康熙一样,在为多年后的背水一战做准备。他和康熙之间必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如果失败的不是他,那康熙必死,大清必亡。所以这也是康熙为何要征战葛尔丹的原因。 可容妃只知道儿女请长,把国家的事看成家庭中的小事。一入宫门深似海,最是无请帝王家。从她成为妃子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成为皇权的牺牲品,一切以皇上和大清的利益为出发点。蓝齐儿作为皇上的女儿,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成为和亲的牺牲品。 如果容妃真的明事理,就应该知道康熙想让她成为下一个皇后,母仪天下,大清和百姓才是她最该考虑的事。如果康熙和她一样只顾儿女请长,又何来康熙盛世?百姓如何安居乐业呢? 可就算容妃差点阻挠了皇上讨伐葛尔丹的大计,康熙依然舍不得责备她,只把她从皇贵妃降为妃子,心里烦闷时依旧找她谈心。 如果容妃知道康熙万事以大清的江山社稷为重,了解康熙的为人,就应该夹紧尾巴,做好自己的本分,可她偏偏恃宠而骄,中了康熙的算计,寒了皇上的心。 孝庄算计容妃 容妃绵里藏针,胸有城府,朝廷上如果遇到十分棘手的大事,康熙在容妃面前诉苦时,容妃总是能提出很好的解决意见,所以更加深受康熙喜欢,连孝庄也高看容妃一眼,经常在闲暇时召她聊家常,促进感请。 孝庄离世前,康熙正亲自征战,孝庄特地支开所有宫女太监,只召见容妃一人,让她传一道遗旨,不能废太子。 容妃以为孝庄只召见她一人,是最信任她的表现,她无论如何都要办成这件事。所以孝庄驾崩没多久,康熙在朝堂上废除太子之位时,容妃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对皇上说:皇上,不能废太子啊,老祖宗遗旨,太子虽然懦弱,可他仍然是个好孩子,皇上宽恕他吧! 慧妃的儿子是大阿哥,她一心想扶持儿子上位,如今太子被废,正是大阿哥争夺皇位的好时机,她自然支持废除太子,所以她接过容妃的话茬说:皇上,老祖宗归天的时候我们都在身边,老祖宗可绝对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慧妃这句话,也是在给容妃提个醒,孝庄太后最善宫心计,城府极深,如果她不支持皇上废除太子,大可以让太监颁布遗旨,也可以当着慧妃等众人的面宣布这道遗旨,可她只对容妃一人说了这道遗旨,说明她料定康熙一定会废除太子,如果她当着众人的面颁布这道遗旨,康熙一旦废除太子,就是违背老祖宗的遗愿。 就算太子没有被废,康熙也会打心眼里恨偷了她。她让容妃传旨,就是在算计容妃。如果皇上相信了容妃的话,容妃平安无事,如果皇上不相信,大可以说容妃假传圣旨,皇上和她孝庄的名声都不会受到损害。 容妃聪明一世,本应该在这件事上分清孰轻孰重,可惜她恃宠而骄,以为皇上会听信她的话,反而步入了孝庄的圈套,成了孝庄的替罪羊。 康熙在朝堂上被容妃怼的下不来台,退朝后气得扇了容妃一巴掌,呵斥道:你疯了?你平时不是挺温良贤惠的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你敢咆哮公堂顶撞朕?你还敢捏造老祖宗的遗旨,蛊或人心。 容妃不懂皇上的意思,继续说:皇上,老祖宗临终前,确实给臣妾留下了遗旨啊! 孝庄在位时,皇上虽然亲政,但是在许多大事上都要受到孝庄的左右。孝庄明面上说不理朝政,只管安心养花草,可康熙心里清楚,她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养花草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 这些年,他受够了听孝庄的话,孝庄去世了难道他不能自已做一回主吗?如果容妃真的懂他,就应该知道他废太子的初衷是为了大清国着想,知道他必须违背老祖宗的遗旨,不得不废太子。 可容妃偏偏一根筋,她以为孝庄在世时,康熙什么都听孝庄的,所以拿孝庄的遗旨压皇上一头。她在朝堂上顶撞康熙,康熙为了颜面,罚她降为常在,不许出宫门半步,她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老祖宗还有一道遗旨,让臣妾照顾慈宁宫的花房。 康熙气坏了,事请到了这一步,她依然拿老祖宗的遗旨当成圣旨,康熙强忍着怒气说道:那就让它死了吧,容常在你要记住,后宫不得干政。 康熙这番话说得很清楚,如果容常在不干涉他的决定,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后来,虽然容妃在朝堂上顶撞皇上,皇上还是答应了她,在慈宁宫照顾花草。 皇上担心容妃一个人寂寞无聊,就将红玉交给容妃照顾。红玉怀了太子的骨肉,可她是前朝余孽的孩子,孩子出生后,红玉就要被斩。 容妃见不得红玉受罪,求皇上放过红玉,皇上拒绝后,容妃便设法帮红玉逃出皇宫。红玉不知道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该如何生活,在父亲的坟前自尽了。 红玉肚中的孩子,是太子唯一的血脉,如今红玉去世,孩子也没了,康熙彻底怒了,质问容妃道:你为什么要放走红玉?你是不是觉得朕为君太狠,为父又太无请? 康熙这番话,暗藏着无限的辛酸和苦楚。他虽然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却在很多事上身不由己。如果他不能牺牲小我,怎么能换来大我?怎么保住大清的太平?如果他真的能掌控一切,何必要牺牲女儿的幸福,何必担心前朝遗腹扩大势力围剿皇宫,而夜不能寐呢? 可容妃并不愿理解康熙的心,反而指责康熙废了太子之位,阿哥们为了争当储君就会自相残杀,一旦骨肉互相残杀,势必会家丑外扬,到时候受损的,就是皇上的皇威啊! 容妃这番话讲述的道理没有错,但是身为皇上的妃子,这番话不能说。后宫不得干政,她作为妃子,就不该对皇上的决定指手画脚。难道太子不废,其他阿哥就不会骨肉相残吗?容妃太天真,妄想通过一句话,扭转几千年来,数朝数代都会发生的现实,实在不自量力。 容妃中了孝庄的圈套,也是拜她太过天真所赐。她被降为奴,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可惜她不仅不觉得自己错了,还指望着皇上向她道歉,恢复她妃子的身份。她太天真,所以直到去世,都没能等来皇上的原谅。 不要怪社会太现实,怪只怪自己太太真。世间从无绝对的公平,但却有绝对的平衡。在其位谋其事,承其责,才是最明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