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谦虚的东晋名臣王导

王导辅佐过三代帝王。

在司马睿还是琅琊王时,他和王导平时交往友善。司马睿迁移镇守建康时,吴地人不愿归附,过了一个多月,士人、庶民没有一个人来拜见。王导献计,建议司马睿以宾客之礼对待地方故老、慰问民风习俗、谦让坦诚用以招揽有贤之士。于是司马睿派王导亲自到江南望族贺循、顾荣那里,两人应命而到,因此吴郡会稽之地望风披靡,百姓归附。

王导治理政务致力于清静无为,常劝司马睿克制自己,砥砺志节,匡扶君主安定国土,因此更加被倚重。王导与司马睿感请日益深厚,朝廷内外都倚重他,称他为“仲父”。司马睿曾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

晋怀帝末年,王导转任丹阳太守,担任辅国将军。王导上书要求从自身做起,送还鼓吹和伞盖等表示尊崇的物品,来抵制相互攀比之风。司马睿表彰他,说他约束自己,平和心志,进献谋略,竭尽忠心,以身作则,应该尊重他平素的志节,以此使进退之路公正平允。王导官拜宁远将军,不久任振威将军。

东晋已建立,王导任丞相军谘祭酒。桓彝刚过江,看见朝廷微弱,就说:“我因中原各州多有变乱,到这里想要保全活命,但朝廷这样弱小,凭什么成功呢?”因此担忧疑惧,心中不乐,后来见到王导,深谈世事,回来又说:“刚见到管仲,不用忧虑了。”

等到司马睿登上皇位,百官陪同侍列,却让王导登御床一同坐下。王导一再推辞,直到三四次,说:“如果太阳与下面的万物一样,百姓还靠什么来照耀!”元帝司马睿才不再坚持。晋元帝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等到刘隗执政,王导逐渐被疏远,但他听任自然,安分守己,淡泊如常。有见识的人都称赞王导在兴盛和衰败之间善于自处。

王导的堂兄弟王敦反叛时,刘隗劝元帝全部诛杀王氏家族。王导带领同族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早晨都到官署等待处罚。元帝认为王导平时忠诚贞洁,特地送还他的朝衣,召见他。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王导接受元帝遗诏辅佐朝政。王敦又起兵向京城进攻。这时王敦开始卧病,王导就率领子弟发丧举哀,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以为王敦已死,都有了斗志。王敦叛乱被平定,明帝进封王导为始兴郡公,采邑三千户,赏赐绢九千匹,进位为太保。王导仍然担任司徒的职位,可以佩剑穿履上殿朝见,上朝不需躬身小步疾走,朝拜天子可以不报姓名。王导再三推让。

明帝去世,王导又与庾亮等人同时接受遗诏,共同辅佐幼主,这就是晋成帝。

王导日常生活简单朴素,清心寡衣,家里仓库没有储备的粮食,衣服不穿多层绢帛,成帝知道这种请况后,赐给他布一万匹,用来供他私人使用。王导患有风痹疾病不能参加朝会,成帝就亲自到他家中,和他一起饮酒作乐,然后让王导乘马车进入宫殿,王导受到的尊敬就是这样。

当时庾亮因威望高有威胁,外出镇守。陶称离间说庾亮一定会起兵进攻京城,有人劝王导暗中对庾亮进行防范。王导说:“我和庾亮休戚与共,这些属于无稽之谈。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庾亮前来,我就带着角巾归隐回家,又有什么惧怕的呢?”又给陶称写信,认为庾亮是皇帝的长舅,应妥善为他做事。于是离间的谗言平息了。

自从汉魏以来,群臣没有拜谒皇帝陵墓的习惯。王导因为元帝眷顾自己如同布衣之交,已不仅仅是君主对臣子的关心,故每一次升迁,他就拜谒元帝陵墓,非常哀痛。因此后来皇帝下诏命百官要拜谒陵墓,是从王导开始的。

晋成帝五年,王导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为臣忠正而谦虚,江山社稷之福也,贤明的君主更加敬重这样的臣子。臣居高位而心不正,容易被权所累,滋生篡权之心,离经叛道;君偏听宠信佞臣,贤臣易被贬斥疏远。君臣一心,方能保有江山。

家庭教育亦如此。家长和孩子的态度都端正,教育目的一致,协调好成长步伐,才能走得远,走得长久。家长不一意孤行,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同时也监督孩子不放纵自流,不懒惰散漫,这样,孩子以后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参考文献:《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我国历史上的“陪都”有哪些?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