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清朝人口从四千万暴增至4亿,这种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公元元年,世界总人口为2.5亿,中国占据30%。到宋朝,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了1亿。

清朝之后出现了一个人口快速上涨期,顺治八年时人口有4000多万,到雍正年间,则突破了一亿大关,而在道光年间,清朝总人口则达到了4亿。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受战乱影响,人口增长几乎为0。从1958至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大饥荒,中国人口又经历了负增长。困难时期结束后,到1970年我国人口达到了8.3亿。

从上述简短的历史中,很容易总结出人口增长的基本条件:

其一,社会环境稳定,对于清朝来说,康熙为后世子孙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其二,经济上呈上升趋势,平民的社会压力相对可以承受,赋税负担不重。清朝人口至道光年间达到一个峰值,离不开康乾盛世。

其三,作为人口生产大军的普通平民,他们愿意贡献人口,充足的生活资料是前提,有饭吃才有可能哺育后代。

稳定的政治环境

战乱一直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拿三国时代人口来比较分析一下,便可看出一二。

不可否认,三国时代是一段英雄辈出、军事思想革新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段战乱、分裂灾难深重的时期,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人口的锐减上。

MAO主席曾感慨,说“原子弹不如刘关张大刀长矛”。在东汉和帝、顺帝时期(约公元89-144),人口接近六千万。公元157年,汉桓帝即位之后,东汉政府清查过全国户口时,人口约五千六百多万,略低于和帝时代。

但经过黄巾军起义、董卓之乱及中原群雄的相互内战之后,到了公元221年吴蜀夷陵之战结束的时候,中国人口的数量已急剧下降。

在唐人杜佑《通典》中记录,“人户所存,十无一二”。按照《通典》所述,蜀国刘禅登基时的人口约为九十万,至蜀国灭亡时,人口也不过九十四万。魏灭蜀后,人口统计约有537万,再加上《晋书》里所记载,蜀国灭亡时,吴国的人口约有230万。

这样,三国时代的总人口接近八百万左右,而且这个统计已是三国时代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的数据。与东汉和帝时代六千万人口相比,人口可谓是“速降”。可见,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一大因素。

再看宋朝人口,宋初仅有650万户,到了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增长到1600万户,至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达到了2088万户,实际人口已达一亿。

与北宋并列的政权有辽、西夏、大理、吐蕃,尽管宋朝的对外战争不断,但这些政权从人口上在北宋面前就完全不占优势,同时北宋又不断地从经济上给予他们好处,所以,从客观上说,国内也相对赢得了一个和平的政治环境。

可见,人口的增长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样,清朝也是这样的。

清朝在顺治时代入关,康熙时代抗击沙俄,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边界。

《尼布楚条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正式条约,清政府从此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势头,使中国东北边境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基本得到安定。

再有从康熙朝开始了与准噶尔战争,但是由于国力虚弱,清朝与准噶尔虽然占了几十年,但都是打打停停,期间给自己留足了喘息的空间,直到乾隆朝,这场战争才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

对于内乱,康熙时代还进行了平定三藩的战争,这一内乱使得华中、华南地区的整个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自然也就无力繁衍子嗣。

到了雍正时代,社会环境就好多了,基本只进行了第二阶段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其余时间雍正都把经力耗费在搞钱,惩治腐败,各种改革,提高民生收入上,所以,雍正到去世时,国库扭亏为盈,还有了存款,正所谓国强是民富的表现。在这样的宽松的和平环境之下,人口突破了一亿。

到乾隆时代,经过了康熙和雍正的治理,国家的综合国力达到了巅峰。尽管在这一时期也有内乱,如大小金川叛乱,也有边疆战争,如最终平定了准噶尔,定回部、收复台湾、征缅甸、安南等,但由于清朝此时国力强盛,并未受到局部战争的影响。

再者,乾隆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社会生产稳步发展,社会经济一片繁荣,清政府的岁入依旧逐年增高,伴随着人口也呈现暴增的趋势,乾隆五十六年,人口达到了三亿,到道光年间,达到了四亿。

由此可见,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之一,必然有政治因素,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生产稳步发展,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环境基础。

那么,除了宽松的和平环境,人口增长也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持。

康乾盛世下的清朝改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中,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辛亥革命,期间产生深远影响的盛世时代只有四个: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18世纪的康乾盛世,即历经百年的康、雍、乾三代王朝。

康乾盛世的创立,离不开三位帝王的改革。康熙重农恤商,奖励农耕,整顿赋役,扶持工商。比如在耕地方面,康熙即位之初,全国耕地,加上官庄、屯田,总面积也不过580万顷,比万历年间锐减150万顷。特别由于直隶的圈地,造成汉族人民无家无地无处可去的局面。

康熙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儒家传统的治国思想,在他看来,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统治巩固,样样都离不开农业,因而形成重农思想。所以,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了各种奖励农耕的措施。

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耕地总面积达到了851万余顷。耕地面积的增加,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环境,有力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扩大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如康熙推广双季稻连作,使江南等地变为“再次成熟”,自然也就能养育更多的人口。

此外,他还实行蠲( juān )免钱粮政策,即减少或免征赋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康熙在位期间,在全国蠲免粮、丁银、逋赋达数百次,比如遇到重灾,实行全部蠲免。

康熙在位期间还治理了黄河,这项工作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黄河在历史上几经改道,水患一直威胁着沿岸居民。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任用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全面对黄河进行了治理,并几度更换河道总督,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河决口次数锐减,沿河两岸百姓得到很大实惠。

实际上,康熙年间,除了治理黄河,对淮河、运河,甚至一些大河也都进行了治理或修浚,使得民生逐渐好转。

再者康熙年间还经历了开矿禁矿,开海禁海的政策。矿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部门之一,农民需要农具耕作,士兵需要兵器,货币需要流通,一些日用品也需要矿业的支持。而开海禁海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影响到民间经济。

不是说笔者夸赞康熙这么多,是他真的就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工作,笔者所说也只是一小部分。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基础工作都对雍正、乾隆年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雍正在位时间短,但经济工作做得好,特别是在赋税方面的改革。赋税是一个朝代的“晴雨表”,赋税加重,各种兵役、徭役等税目繁多,百姓就难以承担,相反,则国泰民安。

传统社会,土地和人丁分开纳税,土地称税,人丁称赋,税赋是封建社会臣民应尽的两大义务。赋对于讲究多子多孙的农民来说,一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历朝历代的百姓为了逃赋,时常瞒报人口。

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曾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里的“人丁”指的是在清朝制度中从16岁到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他们需要交纳丁银。康熙把丁税额固定在康熙五十年调查得出的人丁数目上,在五十年以后登记的人丁就叫做“盛世滋生人丁”。

但这并不是说丁银就消失了,而且这项制度的手续相当繁杂。当背负丁银责任的男新到了60岁,他就要从人丁的范围中被删除,但同时也就意味着要从“盛世滋生人丁”的登记册里再找人补上去。

如果从被删除男新的家户中找人补上最好,但如果户内没有成年男子,就得从亲戚家中找人补,如果还没有,就要从地方纳税较高的家庭中出这笔钱。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删补工作,手续繁杂。地方衙门便开始利用漏洞任意收取手续费,有时手续费都是丁银的好几倍,有钱人地主不在乎,但对于贫寒的普罗大众则又成为负担,等于还是得交人头税。

康熙去世后,雍正对赋税进行了改革,要解决人头税的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即把丁银编入土地税中,实现二税合一,也就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雍正结束了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人头税,这是一项有利于贫民的重大改革。

“摊丁入亩”实行以后,由于纳粮人完成丁银的能力大大高于无地的农民,所以政府征收丁银也有了保障,国库也有了保障。

同时,由于不再按照人头来收税,人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为了逃税而隐匿人口、四处逃亡了,社会发展趋向稳定,也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此外,雍正在惩治腐败的力度上也比较大,比如查办亏空,“火耗归公”,”高薪养廉“等措施,都是为了阻断贪腐。

以上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轻微改善,对于人口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乾隆就不多说了,站在两代巨人的肩膀上,怎么都好发展,但隐患也是同时存在的。

以上可见,人口的增长并非仅靠一两项措施就会有所回升,得当的措施有助于人口增长,但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才是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助推剂。正是由于康乾盛世使得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有了清朝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如今我国人口的下降,也并非只是出台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政策,就能解决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单一的政策只能是短期刺机,如果没有配套的强有力的惠民政策,很难触发普通民众的生育机请。

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在何炳棣所著的《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一书中,提到了从16世纪后期中国引进自美国的玉米、马铃薯、红薯,这次引进被评为昌继宋朝引进占城大米之后的第二次农业革命,并被认为为18世纪清朝人口暴增提供了物质保障。

农民们对于引进新作物起初都是持保守态度,但这些作物在山地或荒地上都能种植成功,与主要的农作物并不存在竞争,并且改变了以往的农业体系,反而增加了粮食的供给量。

所以,在乾隆年间,对人口增加有着危机感的官员们,从行政上对这三种作物的种植进行了指导,从而有了可以养育更多人口的生活资料。

综上所述,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要概述了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最主要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加之系列惠民政策,最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仅供参考。

  • 上一篇:作为五虎上将的卫立煌,为何解放战争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