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春:大小战斗数百场,头盔多次破碎,却未曾受伤
更新时间:2022-07-18
杨遇春,清朝名将,一生战斗数百场,头盔多次被击碎,却从未受过伤,享年78岁,堪称是“福将”。 历史上,叫做“遇春”的名将,都非常厉害,不但能上阵厮杀,还能统帅千军万马,独当一面。 明朝名将常遇春、郑遇春,骁勇善战,横扫蒙古骑兵,无坚不摧。清朝名将,杨遇春纵横西域,击败张格尔,威震域外。 杨遇春,四川崇州人,早年努力读书,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无奈,家道中落,杨遇春只好“弃文从武”,参与武举。 杨遇春力气很大,能挥舞几十斤大刀,并轻松驾驭。平日又熟读兵书,对喜欢研究诸葛亮的用兵之道,可谓智勇双全。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杨遇春迎来表现的机会。 总督陕甘前,杨遇春参与平定川楚起义、林爽文起义、湖广起义、陕西宁镇兵哗变、廓尔喀之战,攻无不克。 廓尔喀之战,杨遇春翻越喜马拉雅山,屡次率兵冲杀,斩首数百人,深入尼泊尔,迫使对手投降。 平定川楚之战,杨遇春率40人充当敢死队,翻山越岭,突袭敌军大营,俘虏一千余人,令主帅福康安大开眼界。 作战勇猛,谋略过人,杨遇春从小兵一路拼杀,担任陕甘总督,节制西北军务。平定张格尔之战,杨遇春的战功达到巅峰。 张格尔,大和卓的孙子,骁勇善战。兆惠平定大小和卓后,其家族并未放弃割据一方,并联络英国、浩罕、阿富汗,作为外援。 1827年,张格尔在西域叛乱,裹挟民众,麾下兵马十几万,并占据叶尔羌、和田、英吉沙、喀什,声势浩大。 伊犁将军长龄搞不定,只好上奏道光,请求调兵增援。此时,杨遇春已经69岁,却主动请缨,远征西域。 道光帝很佩服杨遇春,便从吉林、黑龙江、甘肃、陕西、四川调兵,得到4万人,让杨遇春挂帅出征。 杨遇春进入西域后,留下2万人守卫后方,并协助运输粮草。其余两万经兵,则分路讨伐张格尔,准备讨伐叛军。 抵达大拐河时,天SE已晚,杨遇春便下令扎营。张格尔认为清军没有防备,便出兵夜袭。 杨遇春早有准备,在营外埋伏重兵,前来袭击的3千叛军全军覆没。清军旗开得胜,士气高扬。 夜袭失败,张格尔直接列阵迎战,叛军占据高山,往下冲锋。杨遇春让步兵正面还击,以火炮攻击。 一千索轮骑兵,从两侧包抄。索轮骑兵,骁勇善战,他们常年居住在森林,身手非常敏捷。 清军步兵、炮兵、骑兵协同作战,张格尔招架不住。张格尔拥有众多火绳抢,质量比清军好,但缺乏炮兵。 几次冲杀下来,张格尔战败,清军夺取叛军物资。张格尔退守第二道防线,利用河流阻挡清军,没能成功。 杨遇春让索轮骑兵从上游渡河,从敌军阵后发起进攻,本人亲率步兵正面渡河,冒着抢林弹雨前进,清军斗志昂扬。 张格尔再次战败,狼狈不堪。此时,张格尔想到对付清军的“妙计”,他以优势兵力部署在正面的高山,坚守不出,只用火抢色击。 清军正面进攻,以火炮做掩护,索轮骑兵依然两侧包抄。张格尔缺乏火炮,但拥有众多抢支,且质量比清军好,还构筑防御工事,不好对付。 清军冒着抢林弹雨冲锋,朝着山顶杀来,张格尔叛军依托地形,顽强抵抗。杨遇春亲自冲杀,清军士气高昂,并未撤退。 杨遇春勇猛,士兵纷纷效仿,杀到叛军的营垒前。张格尔调出骑兵反击,从两面杀来,试图扭转局面。 骑兵对付步兵,优势明显。但是,杨遇春又给张格尔一个“惊喜”,跟在步兵后面的,是大名鼎鼎的藤牌兵。 藤牌兵身手敏捷不说,装备也很奇特,他们身着虎皮彩衣,拿着藤牌和大刀,威风凛凛。 清缅之战,贵州藤牌兵王连,轻松翻越缅军的栅栏,还能在格斗中斩杀数十人,从小兵直接提拔为游击。 藤牌兵突然杀出,叛军的战马看到“虎皮”而受惊吓。此时,藤牌兵直接冲入敌阵,叛军招架不住,索轮骑兵又从背后夹击,张格尔再次败逃。 张格尔连战连败,身心俱疲,防备也跟着松懈。杨遇春则乘势猛攻,采取夜袭战术,猛将杨芳充当“敢死队”,叛军彻底溃败。 主力战败,张格尔没啥兵马可以调动,杨遇春乘势猛攻,连续夺取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田,收复南疆四城。 张格溃逃,杨遇春派杨芳率骑兵追击。清军穷追不舍,成功擒拿张格尔,押送回京师凌迟处死。 平定张格尔,收复南疆四城,杨遇春只用一年,其能力可想而知。班师凯旋,道光授予杨遇春太子太保,并画像紫光阁,赏赐颇丰。 杨遇春能力强,又喜欢冲锋陷阵,却从未受过伤,堪称是“福将”。 史载:“大小战斗数百次,皆陷阵,冒矢石,或冠翎皆碎,或袍袴皆穿,未尝受毫发之伤,世称福将。” 1838年,杨遇春在老家病逝,享年78岁。道光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贤良祠,谥号“忠武”。 参考书目:《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