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70年前老汉捡到一团破布,儿子拿去卖了买酒喝,专家却说:这布值4亿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并在同一年被确立为新中国的首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中沉浮的明清皇宫紫禁城,终于迎来了安宁。

而为了保护这座无与轮比的中国艺术瑰宝,新中国开始了对紫禁城进行大型的清点与整修工作。这一天,工作人员在对故宫中漱芳斋地砖进行维修时,突然在地砖下翻出来了一团包裹。

大家喜出望外,以为这里面应该是什么皇室秘宝,于是赶紧把包裹打开,结果却只看见了几团棉花和破布。

当然,工作人员也谈不上失望,毕竟清理工作开展以来,这样的垃圾每天都能见到。于是他们毫不在乎地把这团包裹丢了出去。然而谁承想,这小小的一个破包裹,在事后却被证实,价值4个亿。

那么,这个包裹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稀世珍宝呢?它在被丢出紫禁城后,又流落到何方了呢?

1924年,冯玉祥将军进驻北京。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轰出紫禁城。

想必有些人看到这个消息,都会觉得自己可能看错了点什么。1924年?溥仪不是1910年退位的吗?这紫禁城向来都是给皇室住的,1924年的溥仪早就不是皇帝了,怎么还能在紫禁城里住着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清室优待条件》了。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而在北方,清廷大权已经掌握在了袁世凯的手里。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头子,早就打算推翻清朝,自己当老大,于是力劝清朝统治集团,赶紧投降下台算了。

南方各省,也不愿意和袁世凯草练的北洋新军硬碰硬,真要是打起来,一是死人多,二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统一中国,所以也同意袁世凯去进行斡旋。

就这样,在袁世凯的周旋之下,清朝皇室决定退位,但是在《清室优待条件》里,民国政府承诺,允许清室继续在紫禁城里居住,而且永不需要交税,政府甚至会每年拿出400万来给溥仪等人当生活费。这份钱财不可谓不丰厚。

民国政府给溥仪画的饼确实很大、很厚,但是溥仪一退位,清室就发现,事请似乎没有他们设想得那么好。

这个事请主要还是得怪袁世凯。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统之后,又开始着急忙慌地想要称帝,结果被搞得恶名远扬,他自己也是心力交瘁,忧愤成疾,很快病死了。而袁世凯死得实在太突然,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开始混战。在当时的那个政局不稳的中国,北洋哪里有多余的钱给溥仪当生活费用呢?

但当时的溥仪也就是个小孩子,他对于清宫里的财政状况当然是两眼一抹黑。因此,在当时的北京,一场“古董大搬家”,就这样悄无声息又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原因很简单,住在紫禁城里的人不只有溥仪和他的家人,还有清朝无数的太监和宫女。《清室优待条件》里,每年给溥仪的那400万虽然经常打折扣,但是保证溥仪自己的吃喝还是没问题的。可那归根结底也只是给溥仪的,如此一来,紫禁城里的太监宫女们可就断了顿。为了搞钱,他们当然只能从故宫里的文物下手。反正紫禁城最不缺的就是文物。

据说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是建国之后,溥仪曾经到一个好古的学者家里做客,聊天之余,顺手就对着学者家里的瓶瓶罐罐开始指点了起来,鉴定哪一件是真的,哪一件是假的。学者很奇怪,莫非溥仪同志您还有鉴赏古董的手艺?溥仪连连摆手,说你家里的这些东西,我小时候在宫里都玩过真货……

这个笑话究竟是否真实,目前不太可考,但是我们实在有理由相信,它可能是真的。因为《清室优待条件》留给溥仪的,不只有这偌大的紫禁城作为房子,还有紫禁城里数以万计、亿计的海量文物。这都是大清国二百多年以来,历届皇帝的珍藏。可以说,溥仪就是在这些文物堆里泡大的。

俗话说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对于溥仪来说,文物这种东西那真的是太常见了,丢个一两件很正常。而坐拥如此海量的文物,紫禁城的太监宫女们都不能说是“家里有矿”了,应该是“矿里有家”。

一时间,紫禁城的周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一大批古玩市场和古玩店,基本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而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北京城外遛弯的时候,也没事儿到古玩市场溜达溜达。

结果这一逛不要紧,庄士敦发现,这些古玩店里的人,好像都挺眼熟的?回去之后,庄士敦对此事久久不能放下,于是在平时留了个心眼,时时注意宫里人的样貌和动向。最后,庄士敦断定,这些古玩店的老板,正是紫禁城里的太监。他们一直以来,都在从事倒卖故宫文物的勾当。不但成功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还发财致富,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时间来到了1923年,溥仪17岁,也算是懂事儿了,一听说这帮太监宫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像蚂蚁搬家一样的搬故宫的文物,立即火冒三丈,要求清点彻查故宫文物。

但溥仪还是太嫩了,清宫里的太监随即用一场大火来回应他。1923年,紫禁城建福宫发生火灾。建福宫是清廷专门收藏国内外贡品的宫殿,经此大火,无数珍贵文物毁于一旦,损失极为惨重,而外界也对一直以来忝居紫禁城的前清皇室,爆发出了强烈的不满。

作为对此事的回应,溥仪下令,除了贴身的侍从以外,将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全部驱逐出去。而一年之后,溥仪本人也成为了对此事的“回应”,被冯玉祥将军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被赶走后,再无皇室的紫禁城被改为了故宫博物院,对所有公众正式开放。而对紫禁城的修缮和宫中文物的清理工作,也在慢慢地开始推进,但是,当时的中国战乱不休,这项工作在当时,一直都未能被完全、彻底的推行下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重新恢复了稳定,对于故宫的整修,也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起来。而故宫内的地砖,也成为了翻修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毕竟历经这么多年的沧桑,故宫的地砖早就碎裂松动的不成样子了。

而在对地砖进行翻修时,大家发现了不少藏在地砖下面的文物。毫无疑问,这应当是当年紫禁城里的太监宫女在倒卖文物时,临时埋藏下去的,只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才没有带走。

而工作人员在修整漱芳斋戏楼下的地砖时,则在地砖下发现了一个包裹,但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块棉花和破布。但对此,工作人员也没有说什么,毕竟自从翻修故宫以来,倒出的垃圾还是远比挖到的宝藏要多的。因此,他们便把这个包裹扔了出去。

而在故宫外,早已聚集了一帮人。他们都迫切地希望能从故宫里扔出的垃圾中捡到漏。但很明显,这个脏兮兮的包裹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因此,最后这个包裹就落在了张老汉的手里。

对于家境贫寒的张老汉来说,虽然这个包裹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里面的棉花至少能用来缝被子,至于这些布,拿来糊窗户实在再好不过了。

1953年,新中国发起了对于故宫博物院中流散文物的征集运动。一时间,全国家里有古董的都纷纷参加了进来。而这天,张老汉在外面做工回了家,却发现窗户上的布已经不翼而飞了。

原来,张老汉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每天只喜欢喝酒睡觉,这天没了酒钱,又看见了国家征集文物的号召,他发现窗户上的这些布虽然看起来古旧,但是也有花纹可见。于是他把这些布扯了下去,跑到了一个当铺,打算碰碰运气。

当铺的老板也算有点眼力,没有直接把张老汉的儿子打发走,而是给了张老汉儿子二十块钱当酒钱,把破布留了下来。

随后,当铺老板仔细比对了一下,发现这些破布上的花纹,竟然是一个古画!

这个消息被迅速传进了故宫专家的耳朵里。他们随即找到了当铺老板,把古画借了回来。经过鉴定,这正是唐代画家卢椤枷所绘制的《十八罗汉尊者像》中的6幅。

卢椤枷是唐朝著名画师,“吴带当风”吴道子的弟子。吴道子曾经感慨卢椤枷绘画用心,画风经致,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尤为擅长画佛像,其《十八罗汉尊者像》使用绢本设SE,里面的人物扎实朴健,神采奕奕,实在是国画之中的经品之作。专家们预估,光是这六副人物画,就值得4个亿。

而这么一件宝物,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竟然如此完整而离奇地重现世间,不得不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奇迹。在场的专家们对于古画的传奇经历,可谓是感慨万分。既惊喜于古画历经波折,最终仍然现世,又叹惋于当年的乱世沧桑,致使古画流落尘埃,若不是这一系列奇妙的巧合,这幅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作品,很有可能就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了。如今,《六尊者像》已经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进了故宫博物院中,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无论如何,这个结局都可称圆满了。

  • 上一篇:古诗字画,竟是古代猫奴图鉴?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