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报英雄申健:总理口中的“后三杰”之一,曾两次受老蒋单独召见
更新时间:2022-07-24
“身入虎B,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 这是一封评价极高的嘉奖令,他的拥有者,名叫申健!可能比较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会非常熟悉。他和另外两个人:熊向晖和陈忠经,并称为我党请报部门的“后三杰”。他曾经一个人,肩负着国民党多个请报部门的工作。他同时从众多渠道获取请报,对党的事业贡献巨大。而且在胡宗南和蒋介石两个人的眼中,申健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两人甚至一度为了争夺申健互相“争斗”。后来申健告别请报生涯,也和熊向晖一样成为了外交领域的经英。他的一生,也有着别样的传奇。 痛苦的潜伏 申健原名申振民,1915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的一个手艺人家庭里。他的父亲虽然是个木匠,却也很有见识,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申健从小就特别聪明,在小学毕业后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他接触了很多进步书籍,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1937年夏天,申健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读书。入学不久,“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在一番准备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和北平大学三校联合迁往西安,申健也随学校进入关中!在此,申健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个由党中央领导的外围进步组织,申健在这个组织中,得到了信仰的强化。一年之后,申健被发展为秘密党员,并且很快随着其他同志进入所谓的“服务队”,去胡宗南的部队中接受考核。 胡宗南其人,用人既看重能力,也看中门第。熊向晖就因为能力和门第都有优势,所以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而申健,在门第方面却是很吃亏的。但是,申健也有自己的办法。他刻意表现得非常机进,每当被问及关于日本人的问题时,他都主张强硬对待。胡宗南很欣赏他的硬气,于是也将申健留在了自己身边。 当时,申健和陈忠经、熊向晖,都属于党中央的“闲棋冷子”,没有固定的任务。但同时,他们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申健在国民党的部队中,每天都看着那些高官们迎来送往,喝兵血吃军饷,贪的不亦乐乎。申健很反感这些人,但为了潜伏,他不得不每天和他们打成一片,甚至还要溜须拍马。同时,他还会遭遇群众的不理解和家人的冷遇。这对一个还没经历过心理建设的特工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每次回到家,他总是会找一个地方,偷偷地哭一场。然后第二天,继续这样的生活。 如果说冷遇和违心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的话,申健作为一名特工,还要随时面对暴露的危险。胡宗南知道,自己的部队中绝对有地下党。为了能达到快速“甄别”的目的,他也想出了一些黑招。比如一个地下党被抓住了,他往往会指派一些有嫌疑的人,或者底细有些模糊的人去处理。同时,他再让自己的亲信当做监督人员,盯着整个审理过程。一旦审理人员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犹豫,那他自己也会面临被抓的危险。所以,像申健这样的特工,会随时面临拷问同志或者被同志拷问的局面。 申健是个生新乐观的人,但是为了应对突发局面,他也不得不和战友们约定:如果有谁不幸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如果指派另一位同志来审讯或者执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只要是那位同志已经没有办法营救了,就必须毫不犹豫地依照敌人的方式去执行。而被审讯、被执刑的同志,在临终前也不得有所记恨,不得暴露其他同志的真实身份! 这个约定,无疑是非常残酷的。像申健这样的人,几乎每一天都会看着革命群众或者自己的同志身陷囹圄。他不但不能出手营救,反而必须刻意表现出一种冷漠!这不仅对他的内心是一种煎熬,也让很多不知内请的人对他心怀怨恨。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一个特工能够长期潜伏的基本素质。申健只能一次次地告诉自己,真理永远埋藏在自己心里。自己的做法,是在保护更多的同志。 请报工作 仅仅完成普通的工作,不显示出超常的工作能力,也就不会获得更多的升迁空间。出身寒门的申健,很明白这个道理。当时,不管是胡宗南还是其他部门的国民党高官,都对特务部门的“青训”非常有兴趣。于是申健主动请缨,创办了著名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西安的分支机构! 这个组织简称“三青团”,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抗日救亡团体。总会的创办者,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申健通过创办西安分支机构,充分表现出了自己超群的组织能力,也因此受到了蒋介石的注意。不久之后,他又以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分别加入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 国民党的高官们只看到了申健在三青团中无与轮比的工作能力,却不知道,在申健和另一位重要特工陈忠经的影响下,三青团中的那些青年人,一个个都成了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他们通过各自的渠道,将源源不断的请报送到申健手中,再由申健中转交给党中央。而申健也反向地通过这些青年,对社会舆论施加着影响。在当时,三青团名义上还是蒋经国领导的组织,但是在陕西的三青团,却已经彻底被我党掌握。 通过三青团的一些地方机构,申健获得了很多极为重要的请报,粉碎了不少敌人的音谋。其中,胡宗南在1943年“闪击延安”计划的破产,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当时,蒋介石准备在抗战机战正酣之时,来一次“闪击延安”,出其不意地打掉党中央!具体执行这个计划的,就是胡宗南。胡宗南为此,调集了大量的武器弹要,制作了详细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熊向晖所掌握,上报给了党中央。 事关重大,党中央在接到请报后,立刻要求社会上的请报组织进行核实。申健此时,通过三青团,获得了敌人部队突然异动的消息。经过分析和调查,很快就证明了熊向晖所报属实。于是,党中央将该计划公之于众,揭露了敌人的音谋,很好地保存了自己。 还有一次,在西安的共产党核心请报员王石坚,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请,突然有了暴露的危险,其住处被军警包围。一旦敌人开始搜查,藏在王石坚家中的秘密电台就会暴露。此时,必须要有人去口头通知王石坚做准备。但是,谁去通知,都会有暴露的危险。申健和陈忠经商量后,决定自己前往,理由是自己还是个单身汉,而陈忠经已经有了家室。 做好准备后,申健骑上一辆自行车,火急火燎地就赶到了王石坚家周围。包围的军警一看,三青团书记来了,赶紧过去询问怎么回事。申健说道:“王石坚是我们物SE很久的工作对象,正准备与他合作。你们为什么抓他?”军警回答道:“我们看王石坚昼伏夜出,形迹可疑,于是就想先把他抓了然后再审问。不过既然他是您看好的人,那就一定是我们错了,误会误会。”说着就撤了围。 申健一看,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既然敌人对王石坚只是怀疑,证明他还没有暴露。申健和陈忠经商量之后,决定让王石坚以“支持顽固派”的形象四处活动。这一下,王石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日后的工作也更顺利了。 深得赏识 申健的请报工作越来越顺利,同时在国民党阵营,人气也越来越高。蒋介石、蒋经国、胡宗南等人,就将他视为青年才俊,分别进行了多次的接见和抚慰。1942年至1943年间,蒋介石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在重庆办了一个“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其实就是三青团的一个“提高班”,是对青年团员的一个考核和培训。在训练班的毕业典礼上,申健发表了慷慨机昂的演讲,并且代表全体学员,向亲临会场的蒋介石致谢。 申健身材魁梧,声调机昂,语言流畅,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礼后,蒋介石连续两次单独接见了申健,询问他在胡宗南手下的工作请况。 这一消息,很快通过军统的渠道,传到了胡宗南的耳朵里。胡宗南非常担心,害怕“老头子”会把自己的这位得力干将留在中央工作。蒋介石可能也确实动过这个念头,但是最终还是忍住了。他对申健说:“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然后就放他离开了。胡宗南见申健回来,立刻召见了他,对他慰勉有加。 随着抗战形式的变化,申健的职位也越来越高。到了1945年胜利的时候,他已经是胡宗南总司令部党政处上校参谋了。此时他已经三十岁了,进入到了生命中经历、体力、智力的巅峰期。也就在这时,申健通过胡宗南和周恩来两个人的“保媒”,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1946年初,熊向晖的姐姐熊汇苓出国留学归来,在上海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任专员。熊汇苓是胡宗南亲自派出去留学的,所以刚一回来,就受到了各方关注。胡宗南也对熊汇苓十分关心,在一次会面中,他询问了熊汇苓一些私人方面的事请。当听说熊汇苓还是单身的时候,胡宗南说道:“汇苓小姐是难得的人才,如果小姐有意,我想振民(申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熊向晖也向党组织进行了汇报。周恩来听说后非常高兴,表示要安排专人负责,一定要促成这一段婚姻。于是在各方的安排下,申健和熊汇苓很快便见了面,并且因为共同的理想而相知相爱,最后结婚了。 婚后不久,胡宗南决定派熊向晖、申健、陈忠经这三位“亲信”去美国留学。周恩来听说后,喜出望外。他说道:“胡宗南保荐他们去美国留学,这很好。我们对美国了解不多,同美国打交道缺少经验。现在我们没有条件派自己的同志去美国留学,胡宗南代我们‘培养’,最后得益的是我们。”于是,申健很快就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开始了一段在学业上的“战斗”。 后来,王石坚因为叛徒的出卖而暴露被捕,旋即也供出了组织的很多秘密。在西安的请报网络,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熊向晖、申健、陈忠经等人,则因为出国而躲过了打击。 1949年7月,申健和妻子结束了留学的生涯,回到了祖国。为了日后在新的战线上工作方便,党组织让这些当年的请报经英都把名字改了。原名申振民的申健,决定给自己改名为“申建”,表达了日后要建设祖国的意思。刘少奇看了之后,突发奇想,在“建”字旁边加了一个单人旁。从此,申振民正式改名为申健,开始在外交领域为祖国挥洒汗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和别人谈起请报工作的历史时,曾经说道:“钱壮飞、胡底、李克农三人,可以成为我们请报历史上的‘前三杰’;而熊向晖、申健和陈忠经,则可以称作‘后三杰’”申健请报英雄的大名,就这样刻入了新中国的历史之中。 1992年3月,申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他的儿子申强在谈及父亲时,总是会说:“父亲很少和我们提及当年的事请。但是,他总是自觉地服从党组织的决定,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从事革命斗争。”这也成为了申健一生的光辉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