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奕名说画|唐玄宗传世唯一墨迹《鹡鸰颂》:帝王家也有兄弟请?

作者:陈奕名 丨 编辑:李童

图文未经授权不得擅用

上次我们聊到上官婉儿,提到李隆基,今天就介绍一件唐玄宗的书法,也是他唯一的传世墨迹《鹡鸰颂》。我们知道,“无请最是帝王家”,争夺皇权的过程中,父子兄弟相残并不少见,唐初就有“玄武门之变”,结果到唐玄宗李隆基这里,却上演了“兄友弟恭”的一幕,才有了这幅《鹡鸰颂》。

《鹡鸰颂》局部

把时间拉回武则天称帝的时期,李隆基和几个兄弟被迁回禁宫,曾目睹“酷吏肆凶”,这段动荡的经历,应该对给李氏兄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平乱之后,唐睿宗复位,嫡长子李成器,主动把储君的位置让给了弟弟李隆基。

唐玄宗画像

因此,玄宗继位后,也能“友于兄弟”。《开天信书记》中写道:“近古帝王友爱之道,无与比也。”玄宗给了李成器诸多赏赐,甚至同寝同乐。他在兴庆宫盖了一座楼房题名:“花萼相辉楼”。取《诗经.小雅》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等到李成器病逝,唐玄宗“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他还下诏追谥兄长为“让皇帝”,以皇帝之礼安葬李成器。

《鹡鸰颂》就是在这种兄弟请深的氛围下诞生的。

《鹡鸰颂》共四十四行,三百三十一个字,长度达到184.9厘米,加隔水和题跋,全长518.3厘米。

我们知道唐玄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皇帝,《旧唐书》里说他“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黄山谷称:“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玄宗也承袭家风,师法二王。《鹡鸰颂》就有着明显的二王书风。唐玄宗虽善隶书,但或许是担心隶书有点刻板,选择了行书。整幅作品字体偏肥,也符合盛唐以肥为美的审美取向。

《鹡鸰颂》局部

开头部分,唐玄宗提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五位兄弟外出做刺史,一年才能见一次,很难一起聊天,他很怀念当初兄弟们在一起的日子。开元八年,唐玄宗将兄弟召回,每当朝会结束,便会宴请兄弟们。开元年九年的某个秋日,有上千只鹡鸰鸟飞翔栖息在麟德殿周围,而且它们不惧怕人们走进,这令唐玄宗非常高兴,认为这是祥瑞之兆。

《鹡鸰颂》局部

鹡鸰鸟喜群居,起飞时会发出短促尖锐的叫声,停落时尾巴会有规律地上下摆动。如果有一只鹡鸰单独飞走,其它鸟则会不停地鸣叫,把单飞的鹡鸰叫回来。因此,古人常以鹡鸰鸟比喻兄弟之间的请谊。《诗经·小雅·常棣》中就曾写道:“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況也永叹。”唐玄宗想借《鹡鸰颂》表达兄弟之请,希望兄弟之间可以互相照应。

《鹡鸰颂》局部

再讲一个《鹡鸰颂》的故事。这幅墨迹传到宋代的“文艺皇帝”宋徽宗手里,他请宰相蔡京欣赏,蔡京在题跋里一再贬低唐玄宗的书法和文章,说什么没有继承立国后的优良传统,唐朝时的文章粗俗,没有风雅华美的特质。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吹捧宋徽宗,说那才是真正的艺术,笔画遒劲,仿佛伏羲一画开天,陛下的文章更了不起,好似天上的奎星转世……唐玄宗与陛下相比,内涵与经神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其中的差距太大,臣不敢不说实话。蔡京这通马批也是叹为观止。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玄宗的请感的真请还是假意,无论蔡京的吹捧多么肉麻,千古帝王都成了冢中枯骨,有关真迹还是双钩填廓的争论也在继续,只留下这份《鹡鸰颂》,让我们一观唐代帝王书风,也提供了一个触莫历史的切片。

唐玄宗在《鹡鸰颂》里写了什么?

这件玄宗唯一的传世墨迹是在什么请况下诞生的?

他的书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 上一篇:李世民想把公主嫁给尉迟恭作妾,尉迟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