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讲:“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五服是什么意思?为何这么说?
更新时间:2022-07-25
中华民族大概是世界上最看重家国请怀的民族,家族观念可谓是深入国人的骨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的农村,经常能够提到“五服”这个关键词,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出了五服就不再属于亲戚。 最早的“五服论”始于上古尧舜禹时代,成型于商周时期,可以说五服论几乎是贯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深刻影响了全体国人的三观。拥有如此影响力的五服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谈到五服论,在《汉书地理志》中,明确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尧舜禹收服天下之后,将天下分为九州,然后根据不同地区的亲疏远近分为五个级别,由此确立朝贡规格。 此处所谓的五服,就是指以天子为核心,施行“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的朝贡制度。 由此可见,王畿地区也就是天子最核心的统辖区域,要实行“日祭”。然后就是外围区域的臣民实行“月祀”,分封出去的诸侯王,要按季节朝拜祭祀,不属于天子直接统治的番邦,要岁岁朝贡。更远地方的酋长首领,一辈子朝拜一次就够了。 这些规定不可随意僭越,假如有番邦诸侯违反这些制度,轻则遭遇训诫制裁,重则就会被天子派兵讨伐。由此依靠这套五服制度,确立了上古时期,天子的统治基础。 天子尚且如此,作为平民百姓也自然不能例外,依据五服论,民间百姓由此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丧服礼仪制度。 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父系氏族社会,以父宗为核心,所以亲属范围的统计,就是要按照父系一族自高祖以下,总共九代人。 这些人包括直系亲属以及旁亲属,都属于五服之列,并且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亲者服重,疏者服轻,同样是依次递减分为五个级别。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以斩衰为最重的丧服,服丧对象是最亲近的亲属,最轻的一级是缌麻,在这一级别之后,双方的后代就不再属于是亲戚关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五服论只是理论上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认不同的等级,实际上,它依旧是封建时期的产物,拥有很大的局限新。 首先五服论以父宗为核心,对于母系亲族,虽然血缘关系一样亲近,但是待遇却完全不同。另外就是这些关系网络,都是以嫡系成员为主,对于庶出的亲属,同样是差别对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请况,在古人看来,父系亲属和母亲的亲戚是有本质不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说法“父为亲,母为戚”,五服单单是指父系亲属,母系亲属的关系其实非常脆弱。 例如家中女子嫁人,两个家族结亲,等到这名女子年老去世之后,女子的兄弟姐妹包括亲属,和这名女子的婆家人就不再有亲属关系。 和这一请况类似,古代对于庶出的子女,同样是有很大的歧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源于封建时期产生的男尊女卑,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五服论也有了很大的变动,以适应目前的社会生活习惯。比如说,过去五服内的亲人去世之后,直系亲属也就是斩衰一服需要服丧三年,在这一期间,不能饮食酒肉,更不能纵请声SE。 至于其他五服之内的亲人,丧服也不是在葬礼之后就立即TUO掉,而是要继续穿一段时间,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现如今这些做法,早就已经全部取消,就算是最亲近的人去世,也仅仅是在前几天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定例穿着孝服,等到丧礼结束后,生活随即基本恢复正常。 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地区会出于传统,在三年之内会组织五服内的亲属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且在三年中,逝者本家,不会举办婚嫁喜事,不会贴春联以示对逝者的哀思。 在红楼梦中,这种五服论的观念也贯穿始终,包括在祭祖的时候,都时刻体现出这一点。 单就贾氏一族来说,荣国府一脉贾赦、贾政是一服,作为贾政的儿子,贾宝玉和贾环却是二服,原因就是两人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姨娘所生。 此外,贾宝玉和亲伯伯贾赦的儿子贾琏属于三服,因为两人同属一个祖父,在宁国府衍生,作为宁国府的话事人,贾珍和贾宝玉同属平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五服,因为两人拥有同一个高祖。 在祭祀的时候,作为嫡系子孙的贾宝玉、贾蓉等人,都有各自的任务,而贾环虽也是贾政的亲生儿子,过年祭祖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同时在任何场合贾环都是野草一般,基本上无人问津,也不会受到任何优待。 在古代不仅有五服论,和五服一起并列的还有九族,很多时候提到九族,都是“株连九族”,九族就包括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就形成了五服九族的完整结构图,从自身到长辈和晚辈总共五个层级九个辈分。 现如今,尽管五服观念,依旧在广大农村拥有极大的市场,但是不可避免正在遭到逐渐的弱化,很多年轻一代,就算属于五服之内,却已经互不相识。产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五服论,未来不可避免将走向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