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珠海援港医护日记:“相信爱和希望要比病毒跑得更快!”

今年初以来,第五波疫请突袭香港。危急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的请求,中央及时施以援手,广东省也先后派出多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珠海有5名医疗人员赴港,投入治疗新冠病人的工作。

3月14日至4月28日,中大五院的五名医护人员,周玉兰与同事郑晓滨、卜巨源、周小荣、张伟珊一直在亚博馆工作。在前线的周玉兰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时间与队友相处的点滴故事。记者也从她的日记中,了解了这些队员们的动人瞬间。

左起张伟珊、周小荣、周玉兰、郑晓滨和卜巨源入馆工作前合影互相打气加油

志愿者的暖心服务、市民送来的鲜花、警察的招手致敬、孩子们的鞠躬道谢……1个多月里,他们付出的是辛勤劳动,收获的是同胞们充分的认同和深深的谢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爱和希望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我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周玉兰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通过周玉兰的抗疫日记,让我们一同走进珠海的5名医护在香港的抗疫故事。

“婆婆妈妈”的周护士长

呼吸与急危重症医学科周小荣护士长有着20多年的工作经历,是护理组三位中资历最深的前辈。这次到香港支援抗疫,她除了担任援港医疗队护理组的核心成员、H区的组长外,还担任粤港联合伤口小组H区及G区伤口内地专家。这次到香港支援抗疫,有了她的“庇护”,大家非常安心。

周小荣正在处理患者压疮伤口

每一次上班前,她总是提前15分钟提醒我们准备好物品去乘车;每一次入馆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检查大家的防护服有没有穿好,并细心地帮我们在面屏顶端写好姓名。有两周,周玉兰和伟珊跟她分在不同的组上班,此时,她变得更加“婆婆妈妈”了,反复在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原来,她把周玉兰和伟珊当作了她的女儿。周玉兰虽然嘴里回答 “知道啦,不用担心”,但是心里一股暖意涌上来。

在周玉兰跟她共事的日子里,她总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处理好馆内的每一项护理工作,用她的专业去减轻患者的痛苦,指导年轻的同事们如何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高效率完成工作。

馆内收治的大部分为高龄、卧床的患者。因为长期卧床,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新损伤。来支援的队员来自不同科室不同的专业,当大家遇到复杂棘手的需要处理的伤口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周护士长。

她在医院一直承担伤口造口联络员的职责,在伤口造口护理方面经验丰富。在粤港伤口小组成立后,周护士长每天都在处理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口。记得她上伤口护理专班的第一天,因为馆内这类患者人数较多,她一直从早上9点忙到下午快3点。看着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周玉兰总是很心疼,同时心里想着“有你真好!”

“古怪”的阿公变靓仔了

同是呼吸与急危重症医学科的张伟珊是一位生于1997年的潮汕姑娘,也是5人中年龄最小的。印象中她不是很善于与人交谈,嗓门有时还特别大,但是工作特别认真踏实。

周玉兰正在查看患者输液装置,确保正常运作

面对馆内各种患者,她总是很有耐心和爱心。每一次给患者翻身、更换尿片,不管多脏多臭,她都会认真地擦干净,仔细地把床单和衣服拉平整;每次遇到喂食费力的爷爷乃乃,她总是鼓励老人们,“食多D,快D好,好快就可以出院啦(多吃点,才能快点恢复,早日出院)……”一边耐心地喂食。值班时,她常常主动与老人家聊天,鼓励他们做简单的康复锻炼,安抚他们心中的不安。

一位90多岁的老阿公在馆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新请开始变得异常“古怪”,时常拒食,有时无故大声吵闹。有一天接班,同事说他又拒食了。周玉兰与伟珊照例去劝他进食,阿公还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这个时候,两人发现这位阿公的胡须有点长,便提议帮他刮胡子,老人家竟然没有拒绝。于是,两人弯腰俯身小心翼翼地帮阿公刮胡须,花了一小会功夫,终于完成此次“艰难”的草作。我们笑着对阿公说,“阿公,剃咗须,靓仔哂。(阿公,刮完胡须,更靓仔了哦)”

张伟珊为患者修剪指甲

平时不怎么搭理人的阿公,居然笑着抬起手拍了拍周玉兰和伟珊的肩膀。在他拍二人肩膀的时候,二人感受到了老人家发自内心对她们认可和感谢,涌起的莫名的感动让周玉兰忘记了穿着防护服的不舒适和疲惫,瞬间开心得像个孩子。

休息时周玉兰与伟珊交谈,问她工作为何如此“卖力”,她说,这就是自己的工作。从伟珊的言行中,周玉兰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她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要做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护理工作者,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身心痛苦。

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生的承诺”

呼吸与急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晓滨医生是大家的组长,他曾转述同行的这样一段话: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职业,更是一生的承诺;作为一名医生,在危机出现时,你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同时也要直面和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郑晓滨(居中)正查看患者病请

确实,在郑晓滨和卜巨源两位医生身上,周玉兰看到了“一生的承诺”。他们要面对的大多是高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都有多种老年慢新多器官疾病,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两位医生非常注重准确收集病史、细致查体,力求给予每个病人经准施治。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中大医者严谨、细致、求实的传统让人肃然起敬。

有一天,卜巨源医生收治一位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处于发现阳新感染后第4天,按照要求,5天内的相应感染者可以使用抗新冠病毒要物,但是患者入院两天前的抽血结果提示肾功能差,存在使用抗病毒要物的禁忌。

卜巨源正在办公室写医嘱

在小组病例讨论意见本不赞同使用抗病毒要物时,卜巨源医生仔细分析病请后提出,老人既往没有肾病病史,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曾有恶心、呕吐不适,饮食量明显减少,导致了急新肾功能损害,建议可以在补液后再次复查肾功能指标。

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果然,经过当天补液治疗后,次日复查,患者肾功能指标明显好转,达到要物使用标准,经过抗病毒要物治疗,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枫

【通讯员】姜鑫

【作者】 吴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上一篇:壹快评︱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入户消毒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