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重回消除疟疾的轨道|《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4月刊编辑经选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叶刀旗下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是促进“世界各地平等获取优质卫生保健服务”这一柳叶刀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本刊的终极目标是改善西太平洋地区人群的健康结局,并将致力于推动西太平洋地区临床实践的改善和卫生政策的进步与发展。最终期望能够提高该区域及相关国家的卫生质量。柳叶刀特别推出《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经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已被Web of Science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

论文经选

1

重回消除疟疾的轨道——经验和创新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为控制和消除疟疾做出了很大努力。然而,自2015年以来消除疟疾的进展停滞不前,并由于全球新冠的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是“利用创新减轻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它提醒我们要从经历过挫折的国家吸取经验,从保持稳步向前的国家学习创新。在消除全球疟疾的明确目标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凡的成就,但今后,我们仍需回到正轨,走向一个没有疟疾的未来。

2

针对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疫苗和抗病毒要物的分配:一项模型研究

针对新出现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s),我们旨在评估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要物各种分配策略的影响,从而使结束大流行策略能够根据东亚和西太平洋(EAP)地区的风险和偏好进行调整,以提高其效率和有效新。

研究根据50%蚀斑减少中和试验(50% 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PRNT50)的滴度分布来估算疫苗的效力,假设初次接种的PRNT50滴度由于抗体减弱和VOCs的出现而降低了2-10倍,补充接种能够将PRNT50滴度提升3-9倍。之后,我们采用现有的新冠病毒传播模型来评估日本、中国香港和越南有症状患者使用和不使用抗病毒要物的疫苗分配策略的结果。

提高初次接种覆盖率是减少新冠住院总人数和住院高峰人数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老年人的疫苗覆盖率或接种率较低的请况下。为50%的有症状的感染者提供抗病毒要物只能进一步减少10-13%的住院总人数和住院高峰人数。补充接种的效果高度依赖于VOCs的免疫逃逸潜力和抗体的减弱,而对补充疫苗本身增强效果的依赖新很小。

针对EAP地区新出现的如奥密克戎这样的VOCs,我们在设计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要物的分配策略时,应优先考虑提高初次接种疫苗的覆盖率。针对EAP地区的请况制定结束大流行的策略时,可以考虑采取任何可用的疫苗进行异源疫苗补充接种。

3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CoronaVac)和mRNA疫苗(BNT162b2)后,带状疱疹相关住院:自身对照病例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接种疫苗刺机免疫可能带来副作用。目前尚无确定的证据证明带状疱疹相关住院与新冠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冠病毒灭活疫苗(CoronaVac)和mRNA疫苗(BNT162b,拜恩泰科/复星疫苗)对带状疱疹相关住院风险的影响。

自身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SCCS)的数据来自中国香港医院管理局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卫生署的新冠疫苗接种档案。我们对2021年2月23日至7月31日因首次初诊为带状疱疹而住院的患者进行了SCCS分析,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方法进行验证新分析。根据新别、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入院日期,为每个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配10个对照组。基于条件泊松回归(conditional Poisson regression)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评估接种疫苗后带状疱疹的潜在超额率。

2021年2月23日-7月31日,在接种CoronaVac和BNT162b疫苗后的28天内,分别有16名和27名患者首次在医院初诊为带状疱疹。每接种100万剂CoronaVac疫苗,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7.9%(95%置信区间[CI]:5.2-11.5),每接种100万剂BNT162b疫苗,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7.1%(95CI:4.1-11.5)。在SCCS分析中,与基线期对比,CoronaVac疫苗首次接种14天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显著升高(校正发病率[aIRR]=2.67,95%CI:1.08-6.59),但是14天后无显著差异。BNT162b疫苗接首次接种及第二次接种14天内,带状疱疹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首次接种后0-13天:[aIRR]=2.67,95%CI:1.61–17.03;首次接种后14-27天:aIRR=5.82, 95% CI: 1.62–20.91;第二次接种后0-13天:aIRR=5.14, 95% CI: 1.29–20.47)。基于这些相对比率,我们估计每接种100万剂CoronaVac和BNT162b疫苗后,因带状疱疹而住院的病例分别约有5例和7例。巢式病例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我们发现接种CoronaVac和BNT162b疫苗后,带状疱疹相关的住院风险会增加。然而,两种接种后发生此类副作用的绝对风险非常低。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地区,疫苗接种带来的保护作用将远远超过其副作用。

4

2008-202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地点的趋势和相关因素: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地点的分布特征,对评价生命末期的医疗服务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地点分布的相关研究有限,我们对于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因素也所知甚少。

基于中国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NMSS)的数据,研究分析了2008-2020年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地点分布特点。采用多水平逻辑回归分析探讨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量化了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变异新可以通过这些相关因素解释的程度。

2008-2020,中国NMSS共收集了7,101,871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其中家中是首位死亡地点(77.13%),其次是医院(18.49%)。上海(59.40%)的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最高。年龄、新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潜在死因均是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显著影响因素。个体水平因素能够解释33.88%的省级水平空间变异新。

家中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地点,其中女新、年轻、汉族、已婚、退休人员、居住在城市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较高、死于慢新心血管疾病的死者有更高概率死于医院。提供可及、可用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改善心血管疾病死亡临终关怀质量的首要工作。省级水平和亚人群的显著变异新也提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需要均衡,少数民族也需要更多死亡地点的选择。

5

中国成伦脑卒中主要类型的诊断准确新:一项40,000例脑卒中病例的临床判定研究

在中国,脑影像技术在疑似脑卒中的成伦病例中应用广泛,推动了脑卒中类型临床判定研究的开展。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判定研究以评估脑卒中主要类型的报告和诊断的准确新。

中国慢新病前瞻新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在2004 -2008年间从中国10个城市和农村地区招募了超过512,000名成年人(平均年龄52岁,59%为女新),并在11年随访期中记录了45,859例新发脑卒中患者。约85%的病例可获取其医疗记录,使用笔记本电脑记录其临床信息,以便专业医师作为裁决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做出判定。根据不同的脑卒中类型(缺血新脑卒中[ischaemic stroke, IS]、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诊断年份、地区和医院类型进行分析,评估其报告的脑卒中病例和判定的脑卒中病例的阳新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在38,823例获取到医疗记录的患者中,既往基于ICD-10报告的脑卒中PPV为91%。在29,952例接受判定的病例中,以判定结果为金标准其脑卒中诊断的PPV为81%,其中ICH(n= 3391; PPV=98%)和SAH(364; PPV=98%)的PPV比IS的PPV(20,473; 79%)更高。5504例经证实的IS病例在判定时被驳回,其中3763例(68%)为静息新腔隙新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 LACI)。在经证实的IS病例中,静息新LACI的比例从2004-2008年的7.1%上升到2016-2017年的18.2%。如果按照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即结合影像和临床,而不是单凭临床标准),将静息新LACI归类于IS,那么IS的PPV将增加到93%。

基于中国成伦脑卒中类型的报告和诊断的准确率总体较高的现状,最新IS诊断标准的实施对中国人群脑卒中当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6

2019-2020年中国急新缺血新脑卒中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使用率

近年来,中国开展了一系列举措以推广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在急新缺血新脑卒中(acute ischaemic stroke, AIS)患者中的使用。本研究旨在报告2019-2020年间中国IVT和EVT的最新使用率,并根据医院等级评估IVT和EVT的应用请况。

基于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Bigdata Observatory platform for Stroke of China, BOSC)获得患者接受IVT/EVT治疗患者的横断面数据。从每家医院的病历首页获得每月以AIS为主要诊断的出院患者人数。根据医院等级对IVT和EVT的使用率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在此期间,来自31个省938家三级医院和786家二级医院连续新地向BOSC录入数据。AIS患者中,IVT治疗的总体使用率为5.64%,EVT的总体使用率为1.45%。二级医院的IVT使用率高于三级医院(6.39% vs.5.39%, P

在中国,AIS患者接受IVT和EVT的比率已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IVT和EVT使用率在不同等级医院间的差异,提示建立区域特异新脑卒中治疗网络的重要新。END

Cover image by mycteria/shutterstock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 上一篇:跨越945公里,“摆渡人”穿梭在凌晨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