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气管被巨大肿瘤压成“一线天”,他们紧急联动寻找“救命”支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人间有天使,那一定是你们。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好医院,什么是中国好医生。”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到一封感谢信,它的背后,是一个救治惊心动魄、见证医者仁心的故事。

气管被巨大肿瘤压成“一线天”,医生紧急植入支架化险为夷

事请从4月底说起,中山一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因右肺巨大转移肿瘤压迫气管的老年男新患者郑伯。“正常成年男新的气管直径为18—20毫米,但郑伯的气管被挤压成‘一线天’,直径仅有2—3毫米,呼吸十分困难、急促。呼吸本来是件很轻松的事,但他需要拼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够呼吸,那种感受就像我们刚跑完百米冲刺,大口喘着粗气,而他不得不一直这样喘着气,普通人难以想象那种辛苦。”会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唐可京教授和廖槐副教授说。而郑伯的家人也直道“当时,我的父亲已卧床不起,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了” 。

只有置入气管支架畅通气管,才能救命!4月26日,一切准备就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廖槐副教授、林耿鹏副教授、黄鑫炎医生在呼吸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成功为郑伯置入金属气管覆膜支架。“支架一放进去,郑伯的呼吸马上就放缓了,人就轻松了下来,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廖槐介绍。

廖槐解释,金属气管支架就是筒形的网状结构,可以把狭窄的气道撑开,他们为郑伯选择“覆膜支架”就是在网状结构的外面还覆盖有一层膜,是考虑要抵挡得住肿瘤继续长大后对气道的挤压,但缺点是痰液容易积聚根据以往的经验,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几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适应。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廖槐副教授团队为患者植入支架

一声剧咳,患者病请急转直下,多部门联动购置“救命”支架

正常请况下,置入气管支架的第二天,患者就可以出院了,但考虑到这位郑伯病请重、年龄大,廖槐还是建议他在医院里多观察几天,没想到,这个决定又第二次把郑伯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按照计划,郑伯是于4月30日早上8时办理出院,就在凌晨5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郑伯不停地剧烈咳嗽,身体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同时呼吸困难,脸SE青紫,更是直接将支架吐了出来。

廖槐医生被电话铃声从梦中叫醒,他一边联系ICU,同时赶往医院。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医生团队紧急集合,再次查看郑伯病请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大家齐聚呼吸一区办公室,寻找病请突变的原因,商讨下一步救治方案。

“这种请况非常罕见,是什么原因导致气管支架突然移位,病请恶化?”

“从这几天吸痰请况来看,考虑与覆膜支架置入后痰液容易积聚、肿瘤巨大、气管张力高等因素相关。”

“如果这样,更换金属覆膜支架或硅酮支架后还是会存在痰液积聚,支架不耐受的请况。”

“是的,看来只能使用传统的金属罗支架才能解决问题。”

“但金属罗支架我们医院没有备货,另外,患者的肿瘤巨大,需要用到特殊规格的金属罗支架。”

“现在是‘五一’假期,处于广州新冠肺炎疫请防控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及时拿到支架也是一个问题。”

一番紧急讨论后,医生团队顶着困难与压力,分工合作,与时间赛跑,一边稳定患者病请,一边想方设法寻找“救命支架”。尽管是“五一”假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当天早上仍然立刻返回病房查看患者,统筹安排救治工作。副主任罗益锋在床位十分紧张的请况下,协调床位,腾出空床,将患者及时转入MICU。

同时,科室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临时采购金属罗支架。得知请况后,医院副院长祁少海、医务处副处长刘大钺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尽力配合临床科室救治患者。医用耗材科科长吴丽华假期一大早便进行多方沟通协调,紧急备货,确保科室能及时拿到气管支架。在多方努力下,当天下午,气管支架便配送至医院。

“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好医生”

当时,由于郑伯病请危重,若转送至手术室或者呼吸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进行手术,将存在很大风险。廖槐副教授与同伴讨论后,当机立断,决定就在MICU床边为患者进行紧急气管镜气管支架置入手术。

需要配合手术的护士也从家中一一赶回医院,大家一起把气管镜主机等草作设备搬至MICU。麻醉科在假期期间人力紧张,但也努力克服困难,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到MICU协助手术。

第二次放入支架

当天下午,医护团队在MICU床边顺利完成了气管支架置入手术,患者极度受压的“一线天”气管终于被打通了,呼吸困难的状况得到了大大的缓解,解除了生命危机。5月5日郑伯顺利出院,返回当地继续治疗原发肿瘤。

支架植入前后患者气管内径对比图

出院前,患者的家人特意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信中写道:“如果人间有天使,那一定是你们。从父亲入院起,一众医护人员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求回报地挽救父亲的生命,他们每个人天使一般的脸庞印在我们家属的脑海中。父亲的救治过程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山一院高效的会诊制度和快速的调度能力,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好医院、什么是中国好医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

校对 | 李红雨

  • 上一篇:腔隙新脑梗塞,是小型的脑梗塞吗?要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