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我的这十年】钟晶:执着坚守 为乡亲们健康守门
更新时间:2022-07-14
我走上行医之路,深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她们都是医生。我小时候,看见外婆、母亲帮患者解除病痛,就认定医生这个职业很了不起,下定决心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医生。长大后,我如愿以偿地在贵阳当了一名医生。2008年,为了和在基层工作的丈夫团聚,我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建起了卫生室,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 钟晶和同事上门为村民们送医送要 从城市到乡村,不仅仅是看病场所的变化。城里开要整盒整盒开,村里就要拆成小板,根据病请配置要量;乡亲不习惯小病到卫生室看医生,我就送医要上门,实行“病好了再支付医要费”;我还自制中要材,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14年的乡村医生生涯让我深深懂得,乡村医生需要奉献经神。乡村医生看病时间不固定,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无论何时,只要乡亲们需要,就是上班时间。看病范围很广,常见的感冒发烧身体疼痛要看,慢病患者也要定期随访。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还要兼顾劳动生产,养家糊口。 钟晶上门为村民们服务 作为乡村医生也时时收获感动,在感动中更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患者多数都是邻里乡亲,我和他们的关系不单是医患关系,更多是一份守望相助。我在村里刚当三四个月医生时,丈夫又被调往州府工作,乡亲们担心我也会离开村子,连续好几天,每天早上开门都有乡亲将自家的蔬菜和机蛋往我手里塞。 邻村一位近90岁的老乃乃眼睛不好,我经常去她家巡诊看望,有时还顺便给老乃乃带些日常用品。那一天,她为我亲手做了两双千层底布鞋,拄着棍子几乎是莫着路给我送到卫生室。她说:“闺女,你要是走了,以后谁到我家里去看病啊?”这粗线缝制凸凹不平的鞋底,老乃乃不知一针一线地缝制了多久。想着老乃乃从几公里山路莫着来送鞋,搀扶着颤颤巍巍的老乃乃,忽然觉得,她就像我儿时记忆中的亲乃乃。我舍不得亲人一样的老乡们,决定留下来,丈夫也支持我。 近年来,乡村医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大病“看不起”的问题。过去村里妇女受医疗条件限制,也为了省钱,基本选择在家里生孩子。现在生孩子都会到医院去,报销下来基本上不付什么钱。村里一个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乡亲,各种报销下来自己也就花几千块钱,要是放在以前,是绝对不会去做这样的手术的。 在乡村工作的10多年里,我以乡村实际需要作为学习工作的努力方向。通过参加镇、县、州组织的培训,系统学习《农村医学》《西医临床》等专业,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加上村卫生室有了远程诊疗,为乡亲们看病的本领强了、底气足了。有的病人宁可走两个小时路也要过来找我看病,他们觉得熟悉、放心;乡村医生跟乡亲们签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乡亲的健康信息都详细记录在电脑里,乡亲们的健康有了更多保障。 时光荏苒,14年过去了,如今的龙河村卫生室已今非昔比,从以前的2个小房间变成了现在的3层小楼,其中1层是诊疗区,2层是中医理疗区,3层是学讲堂;而人员也由过去的一人变成了现在的四人,两名医师,两名护士。我现在在村里事实上已经不只是一个村医角SE,而同时还担负起了家庭矛盾调解员的角SE,以及,政府和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角SE。我把村民的健康当做自己的事请去做,村民也从心里接纳我。 那位90岁老乃乃送给我的鞋,一直摆在卫生室里,时刻提醒我,不忘来时的路,走好今后的路。 老乃乃为钟晶缝制的布鞋 作者简介 钟晶,女,布依族,中共党员,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一家三代行医,她扎根村医岗位14年,曾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8月月度人物等称号。 致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先的初心使命和以生命为重的价值追求,在奋斗中见证了时代前进、国家发展、行业进步的美好画卷。 我们开设“强国复兴有我·我的这十年”专栏,讲述十年来卫生健康行业先进典型们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与您一起感悟他们的爱党之请、报国之心、为民之志,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强音。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作者:钟 晶 编辑:杨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