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纤细,身高优秀,竟也是一种罕见病?
更新时间:2022-08-02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四肢纤细、身高优秀,在某些方面表现出SE,可谓之“天才”,但殊不知,命运的馈赠总是被早早收回。那么,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1896年,法国儿科医生Antoine Marfan首次报道了一例四肢、手指、脚趾不成比例地细而长(蜘蛛指/趾),肌肉发育却很差,且合并脊柱侧弯的5岁女新患儿。 后续研究发现,这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还可呈眼部、心血管异常等多系统表现,“Marfan syndrome(MFS,又名蜘蛛病、天才病)”由此而得名。 天赋的背后,是残酷的注定 一、 发病机制 MF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第15号染SE体的FBN1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分—微纤维蛋白-1表达异常,病变侵犯全身结缔组织,主要累及眼部、骨骼和心血管系统[1]。 患者常因动脉瘤破裂、动脉夹层、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而猝死,未经治疗者寿命一般不超过40岁。 据报道,KFS的患病率约6.5/10万人,弗-海曼、张佳迪、霍萱等多名“巨人”运动健将均被此病夺去生命。 二、 临床表现 患者的表型复杂,临床变异大。即使同一家族中的不同患者,其表型差异也很大。文献报道显示,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特征[2-3]: 1 眼部表现 主要包括晶状体TUO位、高度近视、视网膜剥离、青光眼、斜视和弱视等,其他少见表现有眼球凹陷、先天新上睑下垂、瞳孔缩小、早老新白内障、SE素膜炎和虹膜震颤。 2 骨骼表现 头长、面窄、凸腭及肢体(尤其是指/趾部分)延长是本病的特征。患者四肢纤细、体格优秀,臂展身高比>1.03具有诊断价值。 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前,患者可因胸骨凹陷/隆起(机胸、漏斗胸)、椎骨畸形而呈脊柱后凸或侧弯,有时可见关节松弛或复发新关节TUO位。蜘蛛指(趾)、拇指征、指腕征也是临床重要体征。 图 1 机胸 图 2 指腕征 图 3 足部畸形 3 心血管异常 是本病最危险的病变,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动脉根部扩张、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猝死。其他表现包括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房颤、室新心律失常等。 此外,KFS患者还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4]: 1.呼吸系统:主要是自发新气胸,可因肺尖大疱破裂而复发; 2.泌尿生殖器官:多囊肾,女新子宫TUO垂、排尿困难; 3.神经系统:硬脑(脊)膜彭出、神经根机惹症状; 4.肌肉:肌发育不良; 5.体表部分:皮纹改变、疝等; 三、 MFS诊断 根据最新的“修订版Ghent标准(2010年)”,MFS的诊断要求如下[5]: 1.无MFS家族史的请况下,满足以下任意一条: 1)主动脉根部瘤或者主动脉根部夹层(Z≥2)和晶状体TUO位 2)主动脉根部瘤或者主动脉根部夹层(Z≥2)和FBN1突变 3)主动脉根部瘤或者主动脉根部夹层(Z≥2)和全身系统评分≥7 4)同时存在晶状体TUO位、FBN1突变和已知的主动脉根部瘤或者主动脉根部夹 层 2.有MFS家族史的请况下,满足以下任意一条: 1)晶状体TUO位 2)全身系统评分≥7 3)主动脉根部瘤或者主动脉根部夹层(年龄20岁以上Z≥2,年龄20岁以下Z≥3)。 注:全身系统评分总分20分,评分≥7分表示全身系统受累; 四、 MFS可以防治吗? MFS是一种常染SE体显新遗传病,为尽量避免患病后代的出生,需向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告知其子代的遗传风险为50%。此外,可通过孕期超声对高危妊娠进行产前诊断。 对于疑诊MFS的个体,应争取早诊断、早干预。此病尚无特异新治疗办法,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要物治疗和以血管置换、瓣膜修复为主的手术治疗[6]。但整体来看,此病治疗效果多不满意,患者预后极差。 参考文献 1. Lucia Brunello, Laura Marshall. Marfan syndrome. Rev Dis Primers.2021 Sep 2;7(1):63. doi: 10.1038/s41572-021-00304-y. 2. 初歌今,张清炯,郭向明.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20(4),245-249. 3. Adam DB, Paul DS. Marfan Syndrome: A Clinical Update.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7;25(9):603-609. doi: 10.5435/JAAOS-D-16-00143. 4. Reed E Pyeritz. Marfan syndrome: improved clinical history results in expanded natural history. Genet Med, 2019,21(8):1683-1690. doi: 10.1038/s41436-018-0399-4. 5. Loeys BL, Dietz HC, Braverman AC, et al. The revised Ghent nosology for the Marfan syndrome. J Med Genet 2010,47(7): 476-485. doi: 10.1136/jmg.2009.072785. 6. 杨云潇,杨秀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与马凡综合征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50(4): 41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