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2)

燕剪翻飞左右裁,穿针引线似梭开。

肥长瘦短千人样,美服华衣巧手来。

做衣裳是一针一线硬碰硬的经细活儿,经常需要夜里加班。在没有电灯的年代,晚上缝制衣服都是在“桐油灯盏”或用煤油的“洋油盏”,在昏暗灯光下进行。后来,换成风灯才亮堂了一些。

1958-1960年期间,缙云划分为四五个超规模的“人民公社”。例如整个壶镇区并成一个“幸福人民公社”,组成“大兵团生产”,所有的农村百工都集中参加到“组织军事化”的“手工业联合社”,衣裳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地加入了“幸福人民公社”里的“被服社”了。那时候的手工业联社的社员都拿核定的基本工资,再供应一个季度发一次的每个月27斤粮票。1961年“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运动后,大部分百工老师都回村“支农”。留下没有“下放支农”的老师,后来都变成“居民户口”,有国家“铁饭碗”可依。

1960年代的中后期,缙云农村有个别老师开始置办了“缝纫机”这一“稀罕之物”,它在缙云土话里叫“洋车”。自从有了“洋车”,裁缝行业也算是一种飞跃新的革命了。上门行工用脚踏的“洋车”,熨斗用火罇煨烫。吃过主家的早饭,徒弟端着火罇,师爷拎着火笼烟筒,一到“作场”就忙开了:调试缝纫机,滴注洋车油,穿针引线,检查缝纫机皮带松紧,然后在火罇里放进燙斗,以便裁剪时熨烫布料。衣裳老师用皮尺或粉袋为主家一家人丈量袖长、胸围、襟长,将那些数据一一以土码字记录在布条上。然后,在那张八仙桌上垫起草席铺开布料,用一只小碗舀上一碗凉水,吸上一口,像道术高深的道士使法,朝着布料“噗噗”地喷过去,接着用火熨斗将布料烫平,再一尺一寸地在桌板上画粉,用剪刀“嚓嚓嚓”地剪出前襟、后襟、袖子、衣领等部件。将这些部件在锁边机上锁完边后,再踏“洋车”缝合。技艺娴熟的师傅,一件衣服一个小时便可以做好,但裁缝师傅不得马虎,只要发现有跑线的地方,一定返工重做,拿一把小切刀小心拆除错误的线路。最后的工序是用手工锁扣眼和钉纽扣。有些小姑娘没等得老师将纽扣、领口缝好就想试穿为快,可是衣裳老师好像故意与你开玩笑一样,一定要等所有“粗柸”车好后,再作每件手工的扫尾工作。故而经常使你急不可耐哭笑不得。

  • 上一篇:那些年,你们都有一个灿烂的过往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