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
更新时间:2022-05-22
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 替己图生计,为人造锦衣。世间添喜庆,技艺慰心扉。 缙云的风俗,凡手艺人都被称为“老师”。例如,木匠叫“做木老师”,泥水匠叫“泥水老师”,裁缝师傅叫“衣裳老师”……。各类“老师”多是上门行工“吃百家饭”的能工巧匠。衣裳老师当然也归类“吃百家饭”的上手行列。 在所有手艺行当中,衣裳老师可能最为轻松体面,殷富人家的绫罗绸缎,贫贱人家的麻桑土布,都经过他们的手工技艺,缝制出各式各样之得体衣裳。这样的裁缝是名副其实的老裁缝。手艺好的裁缝老师,一年到头几乎都被人家请去东奔西忙,做完了东家走西家,做好了冬衣添夏衣。在那个一年难得穿一件新衣服的年代,衣裳老师的“大驾光临”,也算是一件让人期盼的欣喜之事!特别是处处宕宕的大姑娘、小媳妇,更是心驰神往!正如有诗为证: 马衣金鞍女爱妆,容华佳丽重衣装。 朝思暮盼云裳配,锦上添花醉梦乡。 早年的衣裳老师,倘是做学徒,一般在十三四岁就拜师为徒,在真正拿剪刀裁衣服以前,要经过长期的分头学基本功和打杂生涯,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的。所以,想要把手艺学经悟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眼上之事。最聪明的徒弟,也得跟随师傅学满三年,针工、剪工、算工、画工、熨工、车工……“十八般武艺”样样过关,并得到师爷允许,谢了师恩才能另起炉灶上门行工。上世纪50年代,农村还没有缝纫机,全是手工缝制。裁缝师傅上门做衣裳,只要带上一把剪刀、一个粉线袋、几枚针、一把尺子、几个土烫斗就可裁剪缝衣了。工具比一般手艺都轻可。 可例如“粉线袋”是什么玩意儿?现今的很多人已经无从得知了。粉线袋,两头各有一根绳子,袋里装的是黄泥和草灰制成的粉末颜料,量尺寸的时候绳子拉出来弹一下,灰就落在布料上成了直线条,然后在老师的大剪之下“咔嚓、咔嚓”地裁开,再飞针走线裁缝成衣。诚可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