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4)

每临年关十二月头,都是衣裳老师一年中最忙的时候。通宵干活是常有的事请。经常在主家处收工后,回到自己家里还要做整堆“包作”生活。不过,忙了一年,到年三十得意洋洋数钞票时,就味道得什么辛苦都忘记一干二净了。

1970年代,有些新秀的衣裳老师比较有经济条件和超前的生活理念,遥遥领先地买起自行车,从此到邻村行工就更方便了。但那时候也不是有钱就好买的,而是需要经过很多途径,费了若干周折买来“华侨券”和“自行车票”或绞尽脑汁“开后门”才可买到。

请裁缝老师到家里做衣服,好酒好肉招待,花上几天时间耐心等待,然后,一家人在欢天喜地中换上新衣服试穿,高兴一阵子后依依不舍地TUO下,小心放在箱橱里,等到什么地方做客或过年的年初一早上才俨乎自然地穿上。这些美好的请景、欣喜的感受曾经乐坏过世世代代。可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服装成为“衣食住行”之首的一大社会产业,由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和日益庞大的服装市场销售取而代之。况且服装的款式为适应个新化和时尚化的趋势也瞬息万变。因而传统的上门行工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过去的“一衣多季”和“一衣多人”已变成“一季多衣”或“新衣满橱”。年轻的裁缝老师只不过是会做分段流水线的打工族了。他们基本上无法像以前的老裁缝可以自己独手做出成套服装。可是专业的设计师,来自广东的新式、杭帮的时尚、韩国的洋款……五花八门瞬息万变。因此众多老裁缝已被历史的车轮遗弃,不得不乖乖退出成衣行列。传统的衣裳老师和农家“供老师”做衣裳的点滴请景只有显现在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的回忆之中。真是

手携刀尺闯诸方,线去针来献艺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难追时势自凄凉。

  • 上一篇:那些年,你们都有一个灿烂的过往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