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3)

70年代以前,农村服装的款式,基本上是男人穿“对襟”加“便裤”,女人穿“大襟”和便裤,再加上老人的“长布衫”、“棉背褡”和小孩子的“肚抽”、“披帽”之类,款式简单。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服装款式相对增加,例如“青年装”、“列宁装”和“中山装”之类应运而生,有不少的年老的衣裳老师就是格格不入,一时难以接受。只有年轻灵活的新秀老师才能克服复杂的结构尺寸,跟上了时代潮流。

做裁缝的,以男老师为多,男女皆有,这一“轻可、上手”的好行当,当时曾令许多人羡慕倾倒。裁缝的绝活是度身定制,“度”与“量”是两个关键,“量”重在外形,“度”重在心理。老裁缝在量人时,必同时度人的内心,凭一个人的年龄、职务、新格、脾气,为其裁剪出得体的衣服,可谓是将手艺提升到生理学、心理学、官场学的科学高度。

“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化”时代,出去做衣裳要向“队里”订合同交每天一两MAO钱的“副业金”才使家人有“基本口粮”分配。那时候,手艺人的日子要比种田人好过得多。别人在小队里起早莫黑挣2至3角钱一天,衣裳老师一天能挣5MAO钱,一天还能至恭至敬地在主家家里吃早饭、中饭、点心、晚饭四顿饭。主家为了规矩和体面,为了讨好老师多做点生活,往往还备有自己一年到头舍不得吃的肉和豆腐。当然,老师吃肉也是有规矩的,一般是只有晚饭时小心翼翼地夹一片意思意思而已,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不晒热头不打雨,不挑重担不挨磨,就已处处被人羡慕了,更何况连讨老婆也比别人优先的多。特别是女人学出裁缝手艺,肯定能够嫁个高档次的如意郎君。甚至可以嫁到一个“干工作”的“铁饭碗”。

那时候一户人家若要请老师做衣裳,先要上门“约请”,答应的具体日子则由衣裳老师定夺。出一趟人家头生活,一般都要一两天或三四天。通常到一户人家行工后,同村人的左邻右舍都会搭便请去,于是,到一个村后,总会连续干上几十天或几个月。

  • 上一篇:那些年,你们都有一个灿烂的过往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