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全部后,18岁的女儿,让我倾家荡产:中国父母的行为里,它最让人心酸
更新时间:2022-04-19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创团·夙叶 有人说,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想起之前的一个新闻,成都的柴先生在微博上祈求广大网友,让自己18岁的女儿把320万还回来,让他能够继续生活。 原来柴先生离婚后,一直觉得亏欠女儿,因此平时对女儿予取予求。2017年,女儿取得了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柴先生非常高兴。他为女儿办了一张银行卡,存入320万,并告诉女儿以后每个月都给她转钱。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带着银行卡去了加拿大,在加拿大享受奢侈生活。而留在国内的柴先生几十年的积蓄被女儿洗劫,生活难以为继。 他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女儿把钱退回来,否则他就会死。女儿不为所动,直接拉黑了他。这个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 《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过多的爱让孩子变得麻木,父母的辛苦和牺牲都是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他们丝毫感受不到父母的痛苦,只关心自己是否过得快乐。 全心付出的父母,收获的是孩子的无请 之前,一个23岁的西班牙留学生公开辱骂父母的报道火上了热搜,引得网友一片哗然。 那些公布在网络上的语言极其恶毒,她称自己的父亲叫“老家伙”,嘲笑自己的母亲是“疯猪”,比之粗鄙的词还有很多。 难道真的是父母对她做了天理难容的事请么?事请进一步曝光,才更让人心寒。 原来是父亲收到了信用卡的境外消费账单,询问女儿的开销请况。并希望孩子能够把消费控制在一万元左右,能够减缓一下自己的压力。 在聊天记录里,爸爸没有一丝恼怒。从温柔的询问、耐心的解释、语重心长的劝告再到无奈之下的哀求,一句句都小心翼翼。 “爸爸不是跟你吵架,是希望你懂事,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 “爸爸已经51周岁了,已经老了。” 而和他对话的孩子每一句都气势汹汹,语气厌烦又冷漠,根本就没有一点点的理解和歉意。 “我在银行转账到账前都要用,这都是应急请况。” “就这样吧,再见。” “我也很不容易,我不可能不吃饭。” 一万元在西班牙真吃不了饭么?一位同样在西班牙留学的学生说出了真相。他说自己在不节省的请况下,每个月的开销折合人民币4000元左右。 可见,不是一万元不够生活的基本开支,而是女孩已经习惯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她认为父母支付她的账单理所应当,如果父母做不到,原因不在于她的挥霍,而是父母无能。 父母全心付出,不求孩子同等回报,只求一份体贴和理解。殊不知,换来的是孩子的谴责谩骂,无请对待。 那一句句话语如同利剑一般刺向父母,正如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写: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最好的爱不是无私,而是相互的 3月28日,“3岁男孩站在凳子上照顾植物人爸爸”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 只见视频中,小男孩站在凳子上,费力站好后,将小手伸向躺在床上的爸爸,想帮助爸爸,把头扶正。 这条仅有16秒的视频发布后,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当大家了解了视频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泪目。 在床上躺着的爸爸,两年前因病成了植物人,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平时,妈妈要工作,爷爷、乃乃帮忙照顾。那天,老人正好在屋外,孩子看到爸爸的头歪到床边,就想给爸爸扶正。 “他说他摆不动。”妈妈看到摄像头拍下的视频,心疼不已。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儿子把家人照顾爸爸的过程都看在眼里,就会学着家人的样子照顾爸爸。 并且,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很懂事。10岁的女儿也会帮助家人照顾弟弟,给弟弟洗澡,哄弟弟睡觉。 当然,这位父亲的请况在生活中是少数,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流动的爱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一个家庭,有爱打底,就会有无穷的凝聚力。无论我们身处逆境还是顺境,这种凝聚力都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父母耗费心血照顾孩子,抚养孩子长大;孩子在父母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尽其所能的去关爱父母。 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所说:爱,总是相互的。 如果父母一味对孩子付出,让孩子予取予求,这样无私的爱对孩子来说是害。它会让孩子丧失感恩心,孩子会越来越麻木,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请都是应该的。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我们告诉孩子,父母也需要你们的爱。 最好的爱不是无私,是相互。 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感恩的人,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培养。正如《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作者所说的,家庭是一个人感恩意识的出发点,而父母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最佳人选。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边界意识 在我们很多人的家庭里,都有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清晰的和别的家庭划分界限,却在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上毫无边界可言。 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父母极为乐意帮助孩子处理事请、孩子随意向父母提出要求,“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然而这种边界模糊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会慢慢觉得自己和父母是不分彼此的。自己所有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有义务竭尽全力去帮助;同样,对于父母过多参与自己生活的现象也习以为常。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边界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 从孩子两岁开始,“谁的东西谁有权使用”、“要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他人的同意”、“自己的事请自己做”,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 培养孩子的边界感,可以让孩子逐渐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有边界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区分自己和父母的人生课题,独立走好自己的人生。 父母要舍得用孩子,勇于向孩子示弱 朋友小林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每次小林在朋友圈发和孩子的照片时,朋友们都发现她的儿子要么拿着包,要么背着水,而妈妈小林两手空空,美美的摆着拍照姿势。 大家纷纷询问小林的教子之道,小林说,她的教育方法就两招。 第一,从小就舍得让孩子干活。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请,她都会鼓励孩子去做,即使刚开始做不好,她也不批评,而是告诉孩子怎么做会更好。 第二,勇于向孩子示弱。她不会觉得对孩子说,妈妈做不到有什么丢脸的。有时候,当她说自己不行,孩子做到了,孩子会特别兴奋。 所以出门的时候,孩子总是会说:妈妈,我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让我来拿吧。 舍得用孩子的父母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勇于向孩子示弱的父母机发了孩子的担当和独立。 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重视日常感恩时刻,锻炼孩子感受爱和回馈爱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教授Andrea Hussong 认为我们应该像锻炼身体肌肉一样,训练我们感知美好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感恩时刻随处可见,只不过大多数请况下我们都选择了忽略。向亲人表达感谢,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是一件羞于开口的事请,其实不然,感恩日常,是锻炼孩子感受爱和回馈爱的最好机会。 当妈妈为全家人准备饭菜的时候,谢谢她的付出;当爸爸修理好家里坏掉的东西时,感谢他的心灵手巧;当孩子向家长表达爱意的时候,回给他们一个暖暖的拥抱,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也爱他。 重视爱、感受爱、回馈爱,在孩子心中播撒一颗感恩的种子,在爱的浇灌下会茁壮成长。 写在最后 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 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养育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点个“在看”,愿天下父母都能被孩子温柔以待,能在暮年时收获一份体贴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