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再好的老师,也比不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值得所有家长一读)
更新时间:2022-04-20
一直困扰广大家长的一个问题: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谁更重要?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你了。” 如果教育真的只靠老师和学校,那才是真的耽误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强大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在家庭里培养而成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教育的出路,跑道在学校,但发力点一定在家庭。 孩子能否真正成才,和父母有直接的关联。这一点,所有父母都必须明白。 一个孩子的品格 取决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声音,就是无限夸大学校和老师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让部分家长误以为孩子的教育只是老师的责任,甚至孩子一出问题,第一时间就是找老师。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是父母。 每当我们讨论孩子的不同时,首先留意到的是他们的家长。 孩子成绩很优秀,我们会认为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孩子很有礼貌,我们会觉得他很有家教。 甚至每当提及一个名人,我们想到的首先是他的父母。 如郎朗之所以成功,离不开父亲一直B他练琴;周杰轮之所以成功,离不开母亲严格督促他学音乐。 学霸非天生,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优秀的父母。 一个孩子的种种品德,包括勤奋实干、诚实守信、善良感恩等等,几乎都来自于家庭。 父母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家庭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远大于老师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是怎么样的,看看他的父母就知道了。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家长中学来的,就连学习,也受到父母的很大影响。 热播剧《小欢喜》里三个家庭的故事,就直接说明了一个道理: 家庭关系越和谐,父母之间的感请越好,教育孩子的方式越得当,孩子的成绩就越好。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其实家长所起到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父亲,等于200个好老师。 一旦父亲参与到教育中,孩子的改变显而易见。而且,孩子能够从父亲身上汲取巨大的成长能量。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只有三五年,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全面的,贯彻一生的。 老师的千言万语,往往抵不过家长的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前行的动力,给孩子指明方向与道路。 我们重视学校教育 却常常因此忽视家庭教育 遗憾的是,我们在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时,也忽略了家庭教育。 多少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忙着工作应酬,几乎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 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完全放心了;把孩子送去托管、去补习,就觉得自己尽责任了。 却不知道自己的缺席,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老师不是万能的,再优秀的老师都无法取代父母在教育上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塑造一个优秀儿童,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出力: 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 其中,家庭的影响排在第一位。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家长都很焦虑,急着把孩子送去五花八门的补习机构。 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或许有保障了,但其他方面的教育却落后了。 只有各方面的品质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 同一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家长之间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尖子生”不只是老师培养出来的,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配合和支持。 动。 教育就跟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话题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复制、粘贴,再发送,一句吹捧而已,跟风就是了。” 但曾是中小学老师的冉高鸣却说: “作为一个老师,我更希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各位家长有参与感。 不要做群里的好家长,而要做孩子教育路上的好老师。” 深以为然。 对绝大多数的老师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吹捧,而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深刻地明白一件事: 教育这条路上,孩子是MAO坯房,老师只是装修师傅,家长才是真正的业主。 01 同一个班级,同一位老师,为什么孩子间的差距那么大? 同在一个班级,每天接触的都是相同的老师、课程和作业,为什么有的孩子遥遥领先,有的孩子却沦为倒数? 归根结底,还在于学校之外,在于那些老师看不见的地方—— 家庭。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张图片: 班里有个孩子三番五次不交数学作业,老师多次发消息提醒家长,可没想到,当老师再一次去催的时候,竟然被家长拉黑了。 真是让人又生气又无奈。 很多家长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去了学校,那么孩子的成绩就应该由老师全盘负责。 其实不然。 老师可以教孩子知识,却没办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教孩子解题思路,却没办法赋予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与其说孩子之间差的是成绩、是分数,倒不如说是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差距。 要知道,教育孩子才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作为家长,不一定要有富足的条件,但一定要有远见;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坚信知识的力量。 毕竟,父母才是孩子命运的主宰者。 还记得“天才少女”武亦姝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吗?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的态度,是给孩子最有份量的爱,关乎着他们一生的命运。 02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或也。” 意思是说,老师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但“教育”二字中,如果只有老师的“教”,却没有父母的“育”,归根结底,还是不完整的教育。 《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就是一个懂得育人的爸爸。 一次,父母答应刘星得第一名就奖励他一个MP3。 刘星便偷偷用小雪的作文冒充是自己写的,真的得了第一名。但当他捧着奖状的时候,心里却很愧疚。 思前想后,刘星主动向老师说明了请况,承认了错误,并归还了奖状。 夏东海得知这件事后,没有批评他,而是说: “我对于你这种敢于直面错误、承认错误的勇气,有点敬佩啊,不愧是咱们家的第二条男子汉呀。” “由于你勇于承认错误,爸爸妈妈决定把MP3送给你。”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说过谎。 但夏东海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因此否定孩子的人品,而是用宽容和理解,与孩子建立起了互相信赖的关系,让他相信: 无论何时,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回答,让孩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但事实上,教育的根本,永远是先育人。 正如俞敏洪所说: “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在根上先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不是看他的成绩,而是看他的品行和修养。 如果说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或,那么育人的担子,父母必须义无反顾地挑起来。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教育路上,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 终究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会因为家庭教育的美好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