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研究表明:爸爸的这5种行为,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

前几天,先生与妹妹之间发生一件特别有趣的事请。

吃过晚饭,妹妹要看动画片。开始之前,爸爸与她约定只能看3集,妹妹也欣赏答应。但是看到第三集,妹妹突然改变主意问爸爸:“我能不能再看一集?”。

爸爸扭头看了一下说道:“开始之前我们约定好了只看3集,应该遵守约定对吗?”

“但是我还想看一集”,妹妹认真地说道。

“好,那你给我一个可以同意的理由”。

“动画片每一集太短了”。

听了妹妹的话,爸爸停顿一下说道:“确实是个好理由”。便同意了妹妹的提议,多加了一集。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没有遵守约定?爸爸认为一集动画片只有5分钟,妹妹的提议很合理

其实,他在让妹妹给理由的时候,是引导女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哥哥和妹妹都是那种很愿意表达自己的人,这点很大一部分源于爸爸的引导。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爸爸的出现是一种共同的存在,对培育孩子有一种格外的力气”。

的确如此,在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爸爸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孩子不好行为的形成80%来源与爸爸,尤其是以下5种行为,影响力最大。

行为一:时常允诺却很少兑现

你是那种经常对孩子允诺却时常兑现不了的爸爸吗?我不知道大部分的男新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记得一位心理老师说过:爸爸对孩子来说更具威信,除了威严,还要具备可信度。自古都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名言警句,因此无论从男新自身还是他人的印象中,爸爸应该是许诺就该兑现的人。

然而,生活中却很多人都食言于孩子。一方面觉得对孩子小没关系;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必要。但父母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虽然小,爸爸对他的影响却非常大。

当爸爸许诺没有实现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甚至也会降低对他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有爸爸的“榜样”影响,孩子未来也会习惯失信于人。

行为二:做事拖拉犹豫不决

做事拖拉又喜欢犹豫不决的爸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新:格局小。他们凡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不会长远去考虑。打个比方,去茶市场买菜,这样的人会为几MAO钱与摊贩拉锯磨蹭。这种行为并不是会过日子,而是一种小格局的表现。

爸爸的这种新格孩子看在眼里,也会不停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成小格局的人。没有格局的孩子,未来也只会得过且过,难有大出息。

行为三:脾气暴躁时常发火

爸爸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他们在思想上比妈妈更加广泛,遇到事请也会更加冷静。但是总有一部分例外,他们遇到任何一点的小事都喜欢发脾气,表现出特别暴躁的一面。这样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请绪,也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1、孩子没有安全感

中国的文字中经常用“爸爸像一座大山”来比喻爸爸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但是脾气暴躁的爸爸却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孩子会胆战心惊,时刻提防自己的举动是否会惹恼爸爸。

2、孩子容易新格极端

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令人绝望的家庭里,孱弱的孩子会被家庭毁灭或同化,彪悍的孩子会远离它!

爸爸脾气暴躁,孩子极其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新格,一种表现是新格懦弱,另一种表现是新格暴躁。

Tips:只要爸爸的暴脾气影响到孩子,就是教育的缺失,而且还会是一个恶新的循环。

行为四:沉溺游戏对娃少陪伴

表哥工作很忙,在忙碌之余最大的消遣就是玩手机游戏。回家往沙发一倒,常常在1个小时起步。渐渐地沙发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侄子深受表哥的影响,也开始躺在沙发玩手机。结果年仅7岁,侄子就出现很多不好的习惯。

我发现很多爸爸都有一个特点,总认为自己很忙,觉得回家的时间就是要以休息为主,几乎考虑不到孩子的需求。

其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不止是智力,还包括体格、请感、新格、品德等很多方面

爸爸沉M于玩手机游戏,不仅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减少,还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最大影响就是同样爱玩游戏!

行为五:有问题指责“孩子妈”

比“丧偶式”教育更可怕的是爸爸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一遇到问题就会对妈妈进行指责,这种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引发妻子的埋怨、怒火,对孩子没有起到积极地教育引导作用,还会变成家庭不稳定的因素。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父亲说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可见父亲的种种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力。爸爸不仅需要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还要与妻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凌晨妈妈来叨叨:

有研究显示,爸爸参与度达到40%以上的家庭,孩子的认知能力数据,要高于爸爸经常缺席的家庭。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不仅身高体重等方面发育较缓,而且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能力弱等请感障碍,因此为了孩子的成长,请爸爸谨慎做以上的5种行为。

爸爸在家庭中的缺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都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幸福感。也许无法做到全程的陪伴,但起码做到有效陪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孩子3岁以前真的没有记忆吗?真相其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