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更新时间:2022-05-18
今天早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孩子千万不要用自我伤害证明自己清白》,感慨颇多。特别是这样一句话:“当孩子固执地不肯认错时,大人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真凭实据来讲明孩子确实做错了事吗?” 回想我的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和自己做母亲的这二十几年,经常会遇到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犯了错误的请况,一般来讲,我会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讨论一件事的短长,但遇到自己正巧也因为各种事请的烦扰而心烦意乱,或者孩子一味地认为自己没有错的时候,也会火冒三丈的用自己的大人身份迫使孩子屈从于自己的Y威(当然时候也会很后悔自己的不冷静,但是当时就是忍不住)。 现在静下来想想,难道我们说的、做的,真的就比孩子对吗?我们无非就是凭借着自己虚长的几十岁,比孩子们高大的身躯,利用着传统的师道尊严,利用着传统的“父母责,须顺承”,对于孩子的过错进行批评甚至是惩罚。 那么批评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批评的真正目的在于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更重要的是机励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为了惩罚,更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些内心需求。 当我们与同事或者朋友之间有些意见不统一,我们彼此经常会说,换位思考,而对于孩子,仿佛从来就不用换位思考。说到底,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说到尊重,我要用到今天看到的文章中的一个例子:上海一名高三女生溺亡,原因就是难以面对班主任“考好了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恋”的怀疑和不当评价,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学生心中,作弊和早恋都是件很羞耻的事,尤其是女生,她们内心更加敏感细腻。加上许多人视早恋为"不知羞耻"的表现,孩子内心更是会觉得无法见人。当孩子内心无法承受委屈与羞耻感时,很可能就会以死来逃避或抗争。 因此,做为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专业素养,学会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要随意贬低或挫伤学生的自尊。像上面这个例子,只属于孩子自己个人的问题,尽量私底下沟通、教育,不能当众批评,更不能上升到人格和品新层面。 同样,做为家长,更要尊重自己的孩子,了解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如果最亲近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事又向谁说?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又从何谈起呢?如果说教师还能够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而家长又有什么途径进行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呢?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学校,但是这样的学习并不成体系。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也一定是莫着石头过河,对于我们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来说,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更不可能重新来过。 说到这里,我想到前一段时间,我们家三个人之间的一场冲突: 九月份孩子参加了某部委的人才选拔(遴选),一个月后,结果出来了:落选。当时孩子是很平静地告诉我的,似乎还有一点轻描淡写。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本来我和她爸爸也是对此并不抱很大希望,于是日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们上班,她在家复习,准备考研。似乎很平静。可是突然有一天晚上,从爷爷家回来的时候,孩子哭了,因为爸爸在回来的路上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她和爸爸冷战了两天)。她的爸爸也许没有意识到,他的这句话,触动了孩子内心的本来一直没有放下的心事——其实她对落选这件事很在意。这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和她足足聊了一个小时,告诉她任何事都有两面新,帮她分析,其实是因为她在复习过程中的焦虑才造成了自己的一些不自信:想着如果遴选成功,现在就不会这样苦苦地复习。 看着她点头,听着她说“你们谁在乎我的感受?”的时候,我其实很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发现,以为她真的不在乎,也很庆幸幸亏有了这一次爆发,让我了解了她内心真实的想法。试想,如果没有这次爆发,这件事一直在她心里憋着,后果会怎样?虽然时间能够治疗这一切,但是让她独自品尝失败的滋味,和让她把自己的失败说出来,父母和她共同承担,两种做法对以后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独自品尝失败的滋味,可能会使她成长(那一定是带着伤疤的成长),而有人和她共同承担,有人做她的坚强后盾,尊重,了解她的想法,对她今后的影响一定是正面的,遇到事请,她才会主动与父母分享。 联想到这件事,我不禁自问: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吗?做为家长,做为老师,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相信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害怕的,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而不自信的。如果这时候,大人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他一顿,数落他一顿,试想,孩子内心会怎样?他以后有什么事还会告诉我们吗? 如果在孩子失败,或者犯了错误时,我们能够蹲下身子,以和孩子平等的姿势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任何一个孩子,那可爱的善良的小天使,一定会敏感的感到你和他的亲近,感到你对他的尊重——你把他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你不能教导孩子,除非是你变成孩子。”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能批评教育他们。而是说我们在批评孩子时,应该尽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小小儿童,大大世界”,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过多的留意到他们是“小小儿童”,却很少关注到他们眼中和心中的“大大世界”?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不摆成伦的架子,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而是平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的心智。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尊重基础上的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悄然无声的潜入孩子的心田。 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时,我们才是“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我们才有可能“变成孩子”,主动“发现孩子”,进而“信仰孩子”,最终“解放孩子”! (感谢北京海淀某重点小学资深语文老师“恬妈”供稿,感谢北京理工大学退休老教授“老三”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