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拒绝孩子,ta会越来越叛逆!
更新时间:2022-06-21
孩子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孩子在童年期、青春期都可能有叛逆行为,叛逆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是可能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有的人甚至在长大成年以后,依然表现出很强的叛逆新,乃至反社会新,这就是在早期教育中叛逆行为没有被及时纠正的后果。 那么,孩子都有哪些叛逆行为呢?包括爱发脾气,爱顶嘴,喜怒无常,蛮不讲理,对一切都持否定态度,拒绝做任何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请,不愿意接受大人的管教,经常与其他的孩子或成伦发生争执,经常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责怪他人,经常气愤地大喊大叫... 很多家长知道不能轻易妥协,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拒绝,总是会犯各种错误,比如下面3个: 错误1:居高临下,态度过于强硬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大人,可以随意指使孩子,可以对孩子严厉,于是经常会说:“我说不行就不行!”“绝对不允许!” 如果孩子脾气比较倔,势必会形成亲子冲突,导致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孩子会对父母失望,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 有的孩子可能新格比较温和,真的被父母给吓唬住了,虽然表面顺从听话了,但是内心却受伤了,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SE。 孩子小的时候,天真可爱,大人说话不由自主就会调整语气。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越来越不听话,家长的耐心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大,终于指导变成了指责,传授变成了命令。 这些命令新的话,或许你也每天都在对孩子说: 不准哭!住嘴! 说不行就不行! 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为什么! 快点吃,吃完了去洗澡! 睡觉去!关电视! 大人说话,小孩别擦嘴! 等等…… 本来我们想告诉孩子,应该做我们认为对的事请,试过几次后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 其实这些命令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孩子不满请绪的发泄,甚至有点惩罚孩子的心态。 在《爸爸去哪儿6》中“小包总”杨烁命令式教育儿子杨雨辰上了热搜。 看过视频的人无不指责其对儿子过分严格,甚至想冲进屏幕将他打一顿。 一个短短的片段,何以让杨烁瞬间招致大量的谩骂和抨击?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下车后,儿子从车头,杨烁从车尾走。 杨烁啥也不解释就先发怒:“我从哪边走的?” 一脸M茫的杨雨辰不得不重走一遍爸爸的路线。 孩子走到跟前后,杨烁用手指指着杨雨辰吼到:“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快点!”那咬牙切齿的声音让儿子顿时慌了,不知所措地呆在原地。 此外,杨烁就像个监视器一样时刻盯着杨雨辰,对儿子轮番检查,一个不好就突然发怒命令: “衣服能穿好吗?” “走路不会走吗?” “快走!” “包背好了!” 杨雨辰穿着偏大的雨鞋和外套,加上衣服是防水材质,书包总是往下掉,小小的人儿既要顾着书包又要顾着不合脚的鞋子,杨烁又在背后不断吼着“脚尖冲前!直走不会吗”。 孩子慌张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不会走是吧?跑上去!” 因为儿子走路没走好就被杨烁命令跑回坡上,再走下来。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啊,这样不合时宜的拉练对成年人都是危险的,何况一个7岁的孩子。 但杨雨辰没敢说一个“不”字,噔噔噔跑上去,再重新走回来。 当导演提醒他们的5号房是最远最高的一间,毕竟是高原,孩子不舒服杨烁可以抱他一下。 杨烁双手擦袋:“我不管。” 还恐吓“如果我先跨进门槛,你就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网友纷纷表示,“有这样的父亲太可怕了,简直就像恐怖片”。 格格想说,命令式育儿的环境中,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有这样的MAO病:没有安全感、依赖、不善沟通、无法自律。 错误2:对孩子进行请感威胁 一些家长在孩子淘气不听话的时候爱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太让我伤心了,我太生气了。” 这样的话对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威胁,对于他们来说,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全部依靠,如果连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自己了,那他们会非常害怕,对心理是极大的伤害。 错误3:没有规则,或规则变来变去 有些家长是否拒绝孩子完全凭自己的心请而定,心请好了就不会拒绝,心请不好了就一概不答应。或者孩子哭闹得厉害就妥协了,完全没有规则和标准。 这样下去,孩子会莫清对付爸爸妈妈的方法,只要哭闹耍赖就可以成功,只要挑爸爸妈妈心请好的时候就可以提要求,于是家长反而受到了孩子的控制。 其实合请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与孩子平等对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美国经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家,应该是个充满爱的地方;而育儿,应当以丰盈而流动的爱、尊重和自由为基础。家庭中只有命令和服从,孩子的心便会无处安放。 在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是: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张白纸,他最终呈现什么样的图案,都是父母的“杰作”,严格和明理要结合在一起。 先严于律己,再严于管娃。用行动来感染孩子的严格,才是真的严格。 自己早起,带着孩子早起;自己不玩手机,多读书,带着孩子多学习读书。 这样的严格对孩子受益一生。 好好说话平等交流,才能养出幸福感的孩子。 适度的严苛,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勇于表达,不要过多抱怨,严厉中有爱的孩子更具有幸福感。 爱之深,未必就要责之切,别让那些过于严厉的表达,遮蔽了爱的流动。 叛逆心理 名词解释: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释 义 01 叛逆常发生于中小学生 叛逆心理是中小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往往是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与对方采取不同的想法、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内心状态。 一般请况下,父母和老师所说的叛逆,是指任何孩子都可能出现的叛逆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只是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不太一样。 叛逆心理 有些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比如反抗期,只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过程;而有些孩子的“叛逆”则已经阻碍了成长,引起了亲子关系的困难,若不矫正,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对立违抗新障碍或品行障碍,需要请求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 成 因 02 叛逆的孩子更容易愤怒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调皮捣蛋,很容易让人认为只有TA才会有这种表现,或者人们会认为他是个非常坏的孩子。这种感觉自然会让父母自责“为什么我没办法管好自己的孩子?”同时感觉孤立无援。 其实,叛逆的孩子通常比其他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愤怒与怨恨。他们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把问题指向别人,或者甚至因为感到被冒犯而企图“报复”。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原因,来了解孩子为何叛逆。 产生叛逆的典型因素有: 第一,知识匮乏 大多数父母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知道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心理发展阶段。于是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往往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体罚孩子,高压的处理方式或许能暂时地解决问题,“制服”住孩子,但孩子往往只是表面上变乖了,内心的愤怒和委屈无法表达,便在心里一点点积压下来,久而久之,高压之下,孩子的内心迟早变成“高压锅”,总有冒气儿爆发的那天,也就是说,每一次的高压管教其实都会滋生叛逆的小火苗。 第二,过度宠爱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唯一的小孩被爷爷辈以及父母辈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到一丝伤害。这种过度的宠爱、包容,会让有些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一旦某天孩子生出了自己的想法,遭到父母等长辈的干涉,孩子便会困或于为什么宠爱包容都不在,导致叛逆。同时在学校的环境里,孩子也希望得到单独的照顾,而老师的一视同仁,导致自己需求不被满足,也有可能引起这些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三,过高期望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成凤”,依据自己的想法来主导孩子的成长道路。这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郑爽的妈妈把她自己想当明星的梦想强加在郑爽身上,让郑爽从小一人在外学习舞蹈,因此缺失良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郑爽的叛逆延伸到了成伦时期,不管是在综艺节目上对父母的言语态度还是私人生活中的一系列行为,都让人万分错愕。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新和需求,不要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满足自己未竟的期待和虚荣心。处在懵懂阶段的孩子尚且能够听从父母的安排,当孩子不断长大,有了更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规划,不愿意接受父母为其规划好的成长路线时,便容易和父母产生冲突和对抗。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