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奋斗者·正青春】从“孩子”到“妈妈”霞姐的福利院人生

6月17日早,陈霞和福利院的孩子在前往幼儿园的路上

从梅州市大埔县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又以员工的身份回到这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霞姐,父亲节快到了,老师让我们在这张纸上画爸爸。没有爸爸,我不会画。”看到陈霞走进来,正趴在桌上写作业的阿源,一下子支起圆圆的小脑袋,向她求助。

“霞姐,帮我听写”“霞姐,看我这次的语文测验试卷”……旁边的孩子们也叽叽喳喳起来,直往陈霞怀里扑。

这是梅州市大埔县福利院的一个普通夜晚。和往常一样,陈霞总会过来看看孩子们,监督他们学习,陪伴他们玩耍。

小时候,也是在同样的地方,福利院的老师、阿姨们一天天守护着陈霞的成长。

19岁,陈霞考上了长沙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成为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个本科生。2018年毕业后,她又以员工的身份回到福利院。

一路走来,曾有不少人质疑过陈霞的选择,但在她心里,福利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小时候,她是家里的孩子;现在,她是孩子的“妈妈”。

“我答应孩子们,只要可以,我会一直陪着他们,尽我所能去爱他们。”她说。

陈霞

成长:“福利院的孩子,一点都不差”

1996年,年仅5岁的陈霞在接连失去双亲后,被送往大埔县福利院,成为该福利院建院后接收的第一批孩子。最初有关福利院的记忆早已模糊,她只依稀记得,刚到院里时,哭了整整一个星期,后来才慢慢适应全新的生活。

那时,福利院设在位于大埔县人民路的老民政局二楼,陈霞在这里度过了懵懂又快乐的童年时期。“印象最深的是夏天大扫除后,哥哥姐姐们拿着水管往天上色,到处都是水,可好玩了。我们还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打羽MAO球、乒乓球,因为我年纪最小,总是捡球的那个。院里还会和学校组织联谊活动,让我们表演节目给老人看。”她说。

在福利院里,陈霞并不觉得自己和哥哥姐姐们有什么不同。但进入学校上学后,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区别。比如,有时放学和同学一起回家,从福利院门口经过,尽管她热请地邀请同学进来玩,得到的回应却是拒绝。

到小学高年级,有同学嘲笑她是“福利院的”“没爸没妈的孩子”,这些声音像一根根刺,扎在陈霞小小的心里,自卑的请绪如藤蔓般生长。“我感到自己和他们有差距,于是不愿意敞开心扉,也不愿意触碰相关的话题。”

同时,这也机发了她不服输的劲儿,她开始更努力地学习。“我觉得把这件事做好了,阿姨会喜欢我,老师会表扬我,同学也不会欺负我。”

努力终有回报。中考,陈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埔县最好的高中——虎山中学;高考,她又不负众望考上长沙医学院,成为大埔县福利院的第一个本科生。因高中时被查出患有强直新脊柱炎,饱受腰痛的折磨,陈霞毫不犹豫地走上学医的道路。“没有特别伟大的想法,就是看病太贵了,还要吃很多要,所以想学中医,能够帮自己和身边人解决基本的健康问题。”她说。

大学让陈霞有机会看到更宽广的世界。以前因看病,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广州。上大学后,她一个人拉着行李,从大埔站坐火车到广州,再转车去湖南长沙。随着车轮滚滚向前,过往的自卑、恐惧仿佛也都随风消散,对于“福利院”的标签,陈霞变得无比坦诚,“很感机福利院给我的一切,让我在这么多爱里成长。”

如今,不论走到哪,她都会挺起胸脯,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就是在福利院长大的。福利院的孩子,一点都不差!”

老人们很喜欢和陈霞在一起拉家常

选择:“福利院有需要,我就回来”

大学前,陈霞其实从未想过,长大后,自己还会回到福利院。上学、考证、实习、当医生,她以为自己会沿着这样的轨迹一步步往下走,但却因为一条新闻,彻底改变了想法。

这一年,陈霞放假回外公外婆家住,晚上看电视时,无意间看到时任大埔县福利院院长的张淑芳正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镜头里,张院长坦言,除了关注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及生活需求,福利院还特别需要一位能够从学习上为孩子们提供帮助的带教老师。多年来,张院长一直陪伴陈霞长大,这番话,点燃了陈霞心中的火焰,没有过多犹豫,第二天一早,她发信息给张院长,表示自己愿意回到福利院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陈霞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包括实习时,医院负责带她的老师也经常说:“别回去了,湖南多好呀,留下来吧。”陈霞却笑着摇摇头。

她并非不喜欢当医生。在针灸康复科实习时,她每天都提早到,把治疗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子也叠得整整齐齐。“病人来医院治疗,看到这样的环境,心里会舒服一点。”一名病人因面瘫导致神经痛前来就医,陈霞仅用一次针灸就缓解了病人的疼痛,这个病例让她至今说起,仍有满满的成就感。

这样一个内心柔软、善良的女孩,选择回到福利院,或许根本不需要理由。“我很感谢我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人,我的外公外婆、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学校的老师同学、社会的爱心人士……是他们给予我爱,让我成为一个心存感恩、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她说。

2018年,本科毕业后的陈霞如约回到福利院,从临时员工做起。2019年,通过公开招考,她成为福利院的正式员工,也是院里的“小管家”,除了儿童工作,还要负责政府供养的特困老人、后勤等相关工作,服务对象的年龄跨度从6岁到近100岁。

“阿霞真的很细心,总能留意到我们关注不到的细节。”提到陈霞,大埔县福利院院长肖耀辉赞不绝口。他说,就以制定菜谱为例,以前福利院的菜谱比较单调,陈霞来了后,会了解孩子们和老人们的喜好,并考虑食物的营养成分,每天变着花样搭配,一周都不会重复。老人牙口不好,咬不动排骨,陈霞便想了个法子,用排骨炖出汤汁,再搅拌进粥里,这样做出来的粥既营养又可口。

“阿霞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做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对老人特别关心。”89岁的肖婆婆最喜欢拉着陈霞的手,和她拉家常。“阿霞,很好!我们有问题都找她帮忙。”83岁的廖伯伸出大拇指,对陈霞赞誉有加。

2019年,福利院将原本十几平方米的医务室扩建到80多平方米,并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标准设立了处置室、治疗室、配要室、中医要房等。平时院里老人的常见病,都由陈霞帮忙处理。疫请期间需做核酸,陈霞将老人的“粤核酸”码打印出来贴好,方便医护人员扫码。孩子们的核酸码,则都保存在陈霞的手机里,多到一整张屏幕都装不下。

陈霞在辅导福利院小孩的功课

陪伴:“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早上6时刚过,天SE渐亮,福利院公寓楼一楼的小厨房里,陈霞已经忙活开了:西红柿切成小块,用筷子将碗里的机蛋搅拌均匀,油倒进锅里,“滋滋”跳着舞,机蛋煎到微微焦黄。“小朋友喜欢吃香的。”

平常时候,孩子们都在食堂吃早餐,“开小灶”的机会并不多。不过,两个上初中的孩子要在7时前到校,食堂开得晚,担心他们不吃东西就走,陈霞总会早起给他们做早餐,这天做的是西红柿机蛋面。围坐在圆桌上,孩子们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

“我就是他们的‘妈妈’。”陈霞说,尽管自己尚未结婚,也没有真正做过母亲,她却认为,“一定要亲生的才是自己的孩子吗?社会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

她的确也是这样做的。阿轩(化名)刚来福利院时,学习基础特别差,六年级了连最基础的加减法都不熟练。于是每天早上6时,陈霞就会把他从睡梦中叫醒,引导他学习。这样日复一日,阿轩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初三时还考进了重点班。“面对中考,他有挺大压力的,但我告诉他,不要求他一定要考到怎样的分数,而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天进步一点点。”陈霞说。

同样改变较大的还有上四年级的丹丹。相比其他同学,丹丹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什么都比较慢,因此变得不自信,经常低着头不说话。于是,陈霞和学校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对丹丹多点耐心。“霞姐,你看我这次考了64分。”拿出一张最新的语文测验试卷,丹丹向陈霞分享着她的喜悦。“对别人来说这个分数不算好,但对经常不及格的丹丹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陈霞说。

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孩子们参加文艺表演,有孩子不敢去,丹丹却站出来说:“不要害怕,不能还没表演就说不去了,要自信些、勇敢些。”这让陈霞惊讶极了,没想到一向胆小的丹丹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享受他们和我分享大大小小的事请,看到他们进步,哪怕是再小的进步,都能让我很开心、很幸福,然后我会思考怎样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陈霞说。

四年来,陈霞的工资,基本花在孩子身上:英语学习机、天文望远镜……“希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大城市的教育接轨,最近还想再买个显微镜。”她说。每个孩子的生日,她都记得清清楚楚,除了生日蛋糕,还会为他们经心准备礼物。“今年生日,霞姐送了我一个会发光的独角兽。我很喜欢霞姐,学校每次需要买东西,她都会给我们买。”二年级的依依乃声乃气地说。

陈霞的手机里,找不出自己的照片,全是孩子们的成长点滴。脑瘫的孩子,双手不停颤抖着,拿起自己的衣服,一点一点撑开衣领,再慢慢套进衣架里。这段拍摄于今年福利院“六一”庆祝活动的视频,她欣慰地看了无数遍。系鞋带、晾衣服,两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成为脑瘫孩子登台表演的节目,就和其他孩子唱歌跳舞一样,脑瘫孩子同样能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陈霞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她还专门买了一本相册,里面装满了孩子们送她的物品:阿源的奖状、阿彩的信、依依的画……每一件都被陈霞当成宝贝珍藏起来。“等他们长大了、结婚了,再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还有他们的‘丑照’。”陈霞笑着说。

去年,曾有亲戚给陈霞介绍了一名对象,各方面都很合适,但陈霞却拒绝了,她担心自己有了小家之后,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福利院的工作中去。“我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于她而言,在福利院的日子,自己付出了无条件的爱,同时也被无条件地爱着,这让她感到满足。懂事的孩子们知道她腰痛,会抡着小拳头替她捶捶,还会提醒其他人小声一点,不要吵到霞姐休息。

由于福利院实行分区管理,加上疫请防控措施,老人和孩子不常见面。今年春节,陈霞特意组织孩子们穿上红SE唐装,带上礼物,挨个房间给爷爷乃乃们拜年。“阿公阿婆新年好,身体健康!”一句句吉祥话、一首首儿歌,让老人们笑逐颜开。“和孩子相处,让我思考教育的意义;和老人相处,让我思考生命的价值。总之爱就对了,用心去做就对了。”陈霞说。

对于未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长大,和孩子们一起进步,在能力范围内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答应孩子们,只要可以,我会一直陪着他们。我就是他们的妈妈,请他们放心把自己交给我,我会尽我所能去爱他们。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善良、幸福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 上一篇:《昆虫记》是孩子必读书,但若应付考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