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朱祁钰和于谦掌控着大权,为什么还能让朱祁镇轻易复位?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的夺门之变,时机恰到好处。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和怂恿之下,不顾众人的劝阻而执意御驾亲征,从而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中被也先俘虏的消息传回明朝,朝野瞬间一片动荡。

也先俘虏了朱祁镇之后,想从明朝敲一笔朱祁镇的赎金,发一笔横财。

当此之时,朝堂上也出现了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答应也先的要求,毕竟朱祁镇是皇帝,皇帝落到了别人手上,该给钱的时候还是要给。

第二种是不顾也先的要求,或者说是不顾朱祁镇的生死,先将朝堂中枢南迁至南京以保住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一种的声音显然弱于第二种,至少当时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支持第二种。

皇帝没了,可以再立一个。

尤其是一个既不听话,更不听劝的皇帝,没了也就没了。

对于当时的那帮士大夫而言,皇帝的生死显然远不及他们自身的权力和利益重要。

只要中枢迁到了南京,那么他们就不必再担惊受怕,从而继续安枕无忧地享受他们的权力和利益。

正当第二种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并且隐隐有了达成一致共识的倾向的时候,出现了第三种声音。

这第三种声音来自于谁?于谦。

于谦其实也不同意花大价钱把朱祁镇赎回来,因为朱祁镇不值得。

朱祁镇被俘之后,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于谦也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极力拥护监国朱祁玉为帝。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于谦还成功说服了孙太后。

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之后,于谦也成功地将朱祁玉扶上了帝位。

朱祁玉虽然当了皇帝,可是对于到底是选择抵抗也先,还是选择南迁,朝堂上仍然还是争吵不休。

于谦却既不支持第一种声音,也不支持第二种声音,而是发出了第三种声音。

花大价钱赎回朱祁镇?不值得。

将朝堂中枢迁至南京?也不行。

于谦的想法是既不花大价钱赎回朱祁镇,也不选择南迁,而是选择死守京师!

朱祁玉的才能远在朱祁镇之上,他知道于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于是,朱祁玉选择了支持于谦的想法。

当然,朱祁玉当时选择支持于谦,其实也未必没有报答于谦拥立他当皇帝的意思。

总之,于谦在朱祁玉的支持之下,第一种和第二种声音都被否决,转而执行了他的想法和计划。

为了守住京师,于谦亲自制定了战略战术,最后果然让再一次袭来的也先无功而返。

也先眼看既无法利用朱祁镇向明朝索要高额赎金,又无法攻入京师,顿时也对朱祁镇失去了兴趣。

不过,也先却又想出了另一个可以称之为阳谋的计策,那就是把朱祁镇送回明朝。

朱祁镇虽然已经尊为了太上皇,可一旦让他回到了明朝,他未必不能召集一帮旧臣而向朱祁玉发难。

而朱祁镇一旦向朱祁镇发难,那么明朝必将陷入到内乱之中,届时也先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是也先当时的一个阳谋,也是他没有索要一点好处就把朱祁镇完好无缺地送回明朝的原因。

不过,也先的计划并没有立刻产生作用。

虽然朱祁镇被俘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可是朱祁玉却已经在于谦的辅佐之下,坐稳了皇位。

即便朱祁镇回到了明朝,也无法再次对朱祁玉构成威胁。

事实也的确如此,朱祁镇回到了明朝之后就被朱祁玉软禁在了南宫,根本没有人身自由,完全无法威胁朱祁玉。

明朝经过了朱祁玉和于谦的整顿治理之后,国力已经有所好转。

然而朱祁玉却在国力恢复的关键时刻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

更糟糕的是朱祁玉贵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子嗣,而且也没有立朱见深为皇太子,从而导致国本动摇。

让朱祁镇再一次登上皇位的夺门之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为什么朱祁玉和于谦,他们虽然掌控着大权,却还是让夺门之变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成功呢?

实际上,朱祁玉当时已经病重,已经到了几乎不能视事的地步,所以夺门之变其实已经在他的掌控之外。

当时能够避免夺门之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于谦,另一个是孙太后。

可是,如果夺门之变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的话,那么石亨等人就能够在于谦反应过来之前完成计划!

于是,石亨、徐有贞等人就去找了孙太后。

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朱祁玉却不是,此时朱祁玉又病重不能视事,孙太后也就选择了支持夺门之变。

石亨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于谦反应过来之前顺利发动夺门之变,就是因为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

这个时机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倘若是朱祁玉刚刚生病的时候,他们就选择这么做,孙太后未必会支持。

可是到了朱祁玉已经病重不起,并且已经到了不能视事的地步,孙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才选择了支持。

因为这时候如果不让朱祁镇复位,那么朱祁玉病逝之后,就一定会由年仅10岁的朱见深继位。

而让年仅10岁的朱见深继位,不仅会让朱祁镇地位更加尴尬,而且还极可能会出现主少国疑。

总之,孙太后其实是促成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正是有了她的支持,夺门之变才能如此轻易成功。

  • 上一篇:朱瞻基送了朱高燧一幅亲笔画,朱高燧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