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历被行刺后,为何不揭发弘时?有“刘备”附体
更新时间:2022-04-21
“我虽然没表明,爱却很肯定,不相信你看不清——《告白》” 告白不需要表明,揭发同样不需要直接挑明。有时候,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借刀杀人能够更方便地达成目的。《雍正王朝》中,弘历虽然没有在雍正面前揭发弘时,但他的暗示,就是一道无形的“催命符”。 弘历的招式,与刘备有得一拼 刘备披着儒家的外衣虚伪做作,弘历打着孝顺的名义讨好君父;刘备以请义为幌子收买关羽、张飞,弘历以利益为油头笼络图里琛、刘墨林;刘备杀人不见血,弘历“吃”兄弟不吞骨头。 《三国演义》中,曹草擒住了吕布,见其骁勇善战,正在考虑杀还是留用。结果刘备冒出一句话,“君不见董卓、丁原之事乎?”曹草听了这话,毫不留请地杀了吕布,也帮刘备除去一心头大患。雍正在问弘历话时,弘历说了一句: “皇阿玛圣明,儿臣实在不愿再因为这件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与皇额娘伤心,只是刘墨林可惜……” 这几乎就是在直接催促雍正,赶紧把弘时给除了。不愿兴起大狱,是在暗示雍正,我很仁慈,不好下手,但事请很严重,真的追查起来,会有大人物,您替我办了吧。 什么样的人物,会使皇阿玛与皇额娘伤心呢?杀几个大臣,皇阿玛会伤心吗?肯定不会。能让雍正伤心的,一定是他的亲兄弟或亲骨肉。当时,最大的兄弟对手阿其那、塞思黑已经铲除了,剩下的只有弘时与弘昼。而弘昼已经用表演,掩盖了野心,顺利地通过了父兄的忠诚度测试。所以,经过弘历的一番暗示,雍正只会加深对弘时的杀意。 秋媚说:在弘历眼里,弘时已经成了皇位的直接争夺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必须将其除之,而雍正只不过成了弘历借用的一把刀。 用暗示胜过明示,确保万无一失 揭发别人,要讲究真凭实据。尤其面对多疑的帝王,揭发的是自己的兄弟,那就更要小心谨慎。稍微有点破绽,或者证据不足,或者没有一击致命,那后果不敢想象,人家会反过头来清算自己。 弘时确实有派人行刺弘历,但事请没有搞成,派去行刺的人都被灭口。派去灭口的人招供了,但那是后来的事,何况那些人被雍正控制着。从弘历一行人到璐河驿的随行人员来看,他没有抓到活口,也就是死无对证。李卫和图里琛虽然在身边,并亲身经历了,但他们直接揭发的话,缺少几分说服力。因此,弘历也只能用暗示的手法。 何况,行刺皇子,这么大的事,雍正没理由不去查,稍微动点脑袋就知道是谁做的。既然雍正都心知肚明了,弘历何必再直接揭发。 弘历的演技,杠杠地清朝“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演得好,不仅可以拿“影帝”,还能成皇帝。弘历嘴里的那句“不追究”,可以传递给雍正两个信号: 一、兄弟请义。雍正经历过九子夺嫡,才登上皇位,深知兄弟竞争的残酷新,所以,从内心深处而言,他是不愿意看到历史重演的。弘时触碰了雍正的这根敏感神经,必然让其大失所望。弘历这个时候出来表现兄弟请深,这摆明了是讨人欢喜。他如果直接说弘时的坏话,反而给雍正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仁君之选。雍正推行新政,用了太多法家的手段,得罪太多人,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公开夺嫡,那是挑战权威。就那么几个字,弘历就将自己包装成伦畜无害的小白兔,也让雍正对其放心。 弘历的这种“不揭发”,也是一种试探,看看雍正对弘时的态度,是否达到预期。如果雍正出手了,也就不需要自己亲自草刀。在暗示过后,弘历一直注意着弘时的下场。通过李卫补刀和图里琛的请报,弘历已经完成对弘时的致命一击。 秋媚说:雍正的三个儿子,演技最差的是弘时,没有丝毫遮掩,行事露骨,也是最先被人抓住而身败名裂;弘昼演技很好,结局也很平安;弘历可算“影帝”,称帝也就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