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些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王朝的惨败而告终,下面我浅析几点原因。

军事上 北洋海军自购入巡洋舰致远,经远,来远等后8年内未添一舰,除定远镇远外其余舰船落后于日军。经费不足,全舰队弹要储备严重不足,主力舰定远镇远共计只有3发305榴弹。士兵训练不足,自外籍教官琅威理走后,北洋海军疏于训练。 陆军战斗力过于低下,驻守威海卫炮台的陆军军心涣散,致使岸防炮台被日军突破,舰队军舰沦为岸炮的靶子。

政治上

封建君主制度难以对抗君主立宪制度。

这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制度对于军事指挥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成立内阁,一切军事命令由大本营发出,天皇极少或很难干涉军队行动。清王朝则是君权至上。北洋水师听从李鸿章的指令,新质类似于私人军队,而李鸿章听命于西太后。在军事指挥上,西太后是个十足的外行,大本营的作战参谋则是职业军人。西太后一心维护清王朝统治,并没有决战的决心,而日军则是举海陆两军之力进攻李鸿章的淮军。二者作战意志和指挥能力不可相提并论。

二是政治制度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清政府的高压制度使得百姓愚昧不堪,百姓只知效忠皇帝而无爱国之心,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致使清军在与日军作战时,老百姓袖手旁观,并没有在本土作战应有的群众基础。而日军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国内民众战争热请极为高涨,自天皇以下全国捐款购买军舰,可以说日军得到了日本民众的大力支持。

三是政治制度对于官员思想的影响。在封建制度下,清王朝的官员将北洋水师和淮军视为李鸿章的私军而不是国家武装力量。为打压直隶总督的政治影响力,各路地方部队在救援威海卫时踌躇不前,这直接导致北洋水师被消灭在自己的军港内。在战争史上,在本土作战且本应有大量援军的请况下,海军被敌舰消灭在港口,堪称奇耻大辱。而在日本的近代制度下,军队是国家武装力量,大本营统一调遣军队。于是,这场战争就变成了日本举国军力与淮军的战争,并最终导致清王朝大败。

例如西太后挪用北洋大量军费修建颐和园;朝鲜陆战清军已落下风,陆军战斗意志几被打垮;北洋水师军舰航速落后以及火炮色速落后问题;一字雁行阵的使用是否正确,这一问题至今仍存争议;北洋水师内部福建派与洋教官以及与提督丁汝昌的离心离德;李鸿章出于政治考量避战保船等等等等。

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看,清军必败。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日本已无力支撑陆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如果清军及时固防,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扭转。但清王朝却慌忙向日本求和,狼狈之相尽显。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日本这一压上了国运的豪DU使它赢的盆满钵满,而中国则更加内外交困。

而后的日俄战争,日本又一次豪DU,一举全歼了俄国远东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从此,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战车上一路猛踩油门。

九一八事变,本是关东军下级军官擅自发动的军事行动,占领北大营已是最好预想结果。

但它又DU赢了,关东军占领的黑省,吉省,辽省以及热河的总面积加起来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土面积。

直到日军偷袭珍珠港,日本的国运似乎已然用光。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动员能力全方位碾压了日本,最终,日本军国主义在资本主义的铁拳下覆灭。

历史浩如烟海,我们总能从中找到惨痛的教训。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 上一篇:陈漫远:回乡担任省委书记后,迎接他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