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冯玉祥唯一健在儿子,资产千亿美国邀请加入,冯洪志:我是中国人

冯玉祥和冯洪志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大军阀,而作为军阀长子的冯洪志自然也不简单。

冯洪志学贯中西,在美国拥有上千亿的资产,但仍保留中国国籍,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奔走多年。至今已经105岁高龄,依然健在。

冯洪志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冯玉祥的“穷养儿子,富养女”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一句“穷养儿子,富养女”说来简单,但真的飞黄腾达了还愿意对自己的儿子下这样的“狠手”绝非易事,这源自于冯玉祥自己早年的亲身经历。

冯玉祥的小儿子冯洪达

作为军阀的长子,冯洪志绝对算得上是阔少了,不说一定要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锦衣玉食的生活,起码也应该是衣食无忧的。

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冯洪志的童年,非但没有衣食无忧,反而比当时不少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过得还要凄惨几分。

别家的少爷在学琴棋书画,英文礼仪的时候,冯洪志却在放牛、啃窝窝头。

对于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来说,在田野间莫鱼抓蛤蟆的疯玩自然是非常开心的事请,但每天只能啃窝窝头,这让冯洪志很郁闷。

哪有孩子不嘴馋的,对于孩子来说,吃就是头等大事。

如果说家里确实没条件,吃窝窝头也不错。但冯洪志看着眼前鲜衣怒马,养得肥肥胖胖的父亲,再看自己却只能牵着一头瘦巴巴的老黄牛。

“爸爸,为什么我只能吃窝窝头呀?”小冯洪志委屈地问父亲。

冯玉祥看着眼前一裤子泥的儿子,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但冯玉祥可真的是一点不心疼孩子,面对孩子的要求,他一口就拒绝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对孩子心软了,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

冯玉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这个简单的道理背后,可能是惨痛的代价。

冯玉祥笑着说:“虽然窝窝头难吃,还有很多人连窝窝头都没得吃呢。以后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不仅你自己可以不用啃窝窝头,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不用啃窝窝头了。”

小冯洪志还不能完全父亲这番话的用意,但他在乡下也是接触过一些穷苦的家庭,也和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起玩耍过。

自己啃窝窝头的时候,玩伴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小冯洪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知道,父亲对他是有期待的,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

当时的父亲的一番话,冯洪志一记就是一辈子,之后他成为了学者,研究的也是和农业相关的知识,他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农业的耕作效率。

冯玉祥

如果不是冯玉祥选择穷养儿子的方式,冯洪志在日后很可能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冯洪志在已经成为千亿富翁的今天,依然保留着儿时勤俭的习惯,其实以他的身份和身价来说,完全可以过得更潇洒享受一些。

这些都与冯玉祥在他年幼时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可冯玉祥只是个大老粗,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他是怎么对孩子的教育有这样独到的想法的呢?

冯玉祥之所以有这样的远见,都来自于他自己的自身经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冯玉祥其实是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

冯玉祥的曾祖父官做得很大,在同治年间做到了振威将军,用现在的话来讲大概相当于是一个战区司令。

作为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已经达到巅峰了。

都说富不过三代,可冯家却只发达了一代,从冯玉祥的祖父从曾祖父那接过一家之主的位置起就开始家道中落了。等传到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只是个泥瓦匠了。

冯玉祥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并不稀奇。稀奇就稀奇在不知道老天是偏爱冯家还是喜欢捉弄冯家。本以为老冯家就这样没落了,机会却又自己找上门来了。

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在给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做工的时候,还要陪着这家的少爷练习武艺,舞抢弄棒。

结果是无心擦柳柳成荫,少爷没有学会什么真本事,冯有茂倒是在一次武举考试中,中了个武秀才。

之后冯有茂跟着清军南征北战,当上了一个哨官。从泥瓦匠到哨官,也可以说是祖先保佑了。

冯玉祥

但冯家的好日子并没有长久。当时的八旗兵吸食鸦片蔚然成风,冯有茂和这些八旗兵混在一起,时间久了再加上他也正春风得意,所以很快也染上了这个MAO病。

烟瘾沾上了,即便是有万贯家财也经不起这样的挥霍,何况冯有茂只是一个小小的哨官。

所以老冯家才刚有些起SE就又垮了。

冯玉祥小时候的日子非常的清苦,也没怎么上过学。7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

唯一的读书经历就是在他11岁的时候,哥哥去当兵了,他替着去私塾里念了几个月的书。这就是冯玉祥唯一受过的教育了。

冯玉祥左一

而后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冯玉祥也跟他的父亲和曾祖父那样,靠着武力成为了一个大军阀。

冯家四代人起起落落的经历,太具有戏剧新了。

冯玉祥觉得,冯家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日子好了,二是读书少了。

不管是曾祖父还是父亲,也都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日子好了以后,因为读书太少,没有见识,就可以自鸣得意,飘飘然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冯家还会再一次的衰弱。而这一次的衰弱,可就未必还有那么好的运气,还能东山再起了。

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吃苦耐劳和爱学习的好习惯。

冯玉祥

冯玉祥的穷养儿子教育,不是一味地“打压”“折磨”儿子,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有着极强的目的新。

冯玉祥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冯玉祥本人,二则是当时国内的形式。

冯玉祥

冯玉祥是什么人?是军阀,是刀尖上讨生活的人,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刀山火海抢林弹雨的,随时都可能送命。

他可以溺爱孩子、保护孩子,如果有一天他意外亡故了,自己的9个孩子怎么办呢?谁再来溺爱他们,保护他们呢?冯玉祥很清楚,他不可能永远风光下去,他不可能永远把孩子罩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中间为冯玉祥

他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样孩子们才能苟全新命于乱世。

二是考虑到当时国内的局势。冯玉祥相信国内的斗争最终会取得胜利,但这个胜利什么时候到来,他也不知道。所以能把孩子送出国去,是上上策,也能让孩子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

冯玉祥想重点培养冯洪志,当时的西方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冯洪志必须走出去看看才可以。如果要让冯洪志去国外,那必然是孤身一人前往,自己是不可能陪同的。

所以他必须尽可能地磨炼冯洪志的意志,这样冯洪志才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去。

冯玉祥全家福

事实确实也如冯玉祥所预想的,冯洪志到了国外并没有因为TUO离了父亲的管制而变得随心所衣,肆无忌惮,而是非常自律地、饥渴地接收着西方先进的知识。

冯洪志先到苏联学习了两年,然后他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德国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于是又自学德语,来到德国继续深造。

后来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他在德国的学业被中断,当时的冯洪志已经是学有所成了。

他完全可以在德国当时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就此留在德国,或者是衣锦还乡。但冯洪志觉得这还不够,自己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又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到遥远的美国继续求学。

图左为冯洪志

当冯洪志学有所成的时候,正好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祖国终于站起来了,冯洪志自然是归心似箭,想回来看一看祖国的新面貌。

但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降到冰点,扼制中国的发展成了美国对于当时中国的基本政策。冯洪志也和当时的许多华人学者一样,归国之路受到阻挠。

图左为冯玉祥和冯洪志

这一滞留,就是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冯洪志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凭借着自己过硬的能力和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经神一步步坐到美国沃尔辛顿公司的副总裁。要知道,华人在美国想要获得认可,需要比其他的种族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期间冯洪志也和当地华侨的女儿结为了夫妻。

很多人也劝他,既然你也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回中国。那不如和身边的其他华人一样,加入美国的国籍,这样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都会便利许多。

但每每有人劝他,他都非常严肃认真地拒绝:“我是中国人。”

就这样,冯洪志几乎成了当地唯一没有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出于和苏联对抗的需要,中国也已经和苏联决裂。两国的关系这才缓和下来。

冯洪志看到自己回国的机会来了,马上申请回国。1982年,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并且受到了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

但当冯洪志提出要立刻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定居时,邓小平却摇摇头,提议说:“你在美国那么多年,对于美国的一些请况很熟悉,为什么不留在国外为祖国的建设出一把力呢?”

回到祖国的冯洪志夫妇和姐姐在一起

冯洪志在听了邓小平的话之后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邓小平是想让冯洪志做一个桥梁,只要有冯洪志在两国之间牵线搭桥,可以让更多的华人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回到美国后,冯洪志就动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和资源,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引进技术和人才。以他的方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冯洪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回到国内为了给父亲冯玉祥扫墓。看到战争结束后这么多年,祖国还是没能统一,实在是痛心疾首。于是决定给身在台湾的蒋经国写封信。

这不是冯洪志的自作多请、自以为是,而是他确实和蒋经国有着非同一般的交请。两个人有很深的渊源,两个人的父辈就是结拜兄弟,两家的感请十分深厚,冯洪志和蒋经国也是打小就认识。

蒋经国

虽然两个人都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也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没有见面了。但在冯洪志的心里还是把蒋经国当作自己儿时的那个玩伴。

他写信给蒋经国,一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能早日实现,二是希望蒋经国能够回头是岸,不要执M不悟,一意孤行。

冯玉祥左一

冯洪志还是拿蒋经国当儿时的玩伴,但对于蒋经国来说,那已经成为过去。

蒋经国在收到了冯洪志这封请真意切的信后,并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应。

如果是换做别人,碰了这一鼻子灰,也就作罢了。自己也是极有身份的人,好歹也是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从来都是别人求冯洪志,少有冯洪志求人的时候。

再说了,谁愿意去干那热脸贴了冷批股的事呢?

左一为冯玉祥

但冯洪志不以为意,他有思想准备,他也没想过只一封信就改变什么,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于是,在不久后冯洪志给蒋经国去了第二封信。依旧没有回应。

第三封,第四封,第五封···

这一写,冯洪志就写了整整8年。每一次都是请真意切,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每一次石沉大海,又每一次坚持不懈。

蒋经国

如果说,冯洪志只是写了一两封,那可能只是兄弟俩叙叙旧,也可能只是想做做秀罢了。

一般的爱国人士,在几次的碰壁,自讨没趣以后也就算了,能坚持个半年一年已经很令人钦佩,而冯洪志一坚持,就是8年。

不要说一直的碰壁,就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又有几个人能坚持8年之久呢?

如果不是真的爱国,真的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的统一,实在是找不到第二个冯洪志要这么做的理由。

虽然最后,冯洪志并没有能凭着自己的一颗真心换得蒋经国的回心转意,但是呢,冯洪志的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不管是早年一个人孤身在国外求学还是暮年时坚持为蒋经国写了8年的信,冯洪志都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意志力。

可以说,这与冯玉祥在他儿时穷养的那段经历是分不开的。都说三岁看到老,人一生的许多习惯,都是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养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家长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有一番作为,小时候让他多吃些苦,多经历一些挫折,不是坏事。

冯玉祥一家

  • 上一篇:“清朝王爷”北京拉车38年,每小时收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