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熊心从盱眙放羊娃逆袭成秦末义帝,逆天改命后为何选择定都这里
更新时间:2022-04-21
盱眙,曾经是秦末楚怀王(义帝)的都城,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这一名篇中记载了这件事。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继陈胜、吴广之后,项梁、项羽在吴(今苏州)起兵,率领八千人渡江,西进击秦。东阳(今盱眙东阳)起义军二万人,推陈婴为领袖,也加入了项梁的义军。项梁领兵渡过淮河,到了下邳(今邳县南),共有六七万人。转战到薛(今山东藤县东南),听说陈王(陈胜)兵败,被叛徒杀害,项梁就召集诸将到薛计议,刘邦也去参加了。这时范增向项梁献计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故楚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事不长。今君起江东,楚峰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接受范增的意见,寻到在民间为人牧羊的故楚怀王孙子名叫心的,于秦二世二年(前二0八年)六月“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楚的上卿,相当于相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盱眙的原名,台音怡)”。 从这里可以看出,立楚怀王是为了顺从民心并号召楚国的将士,这是项梁义军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以盱眙为楚都,因为它原是楚地,得到楚人的拥护;它在淮河东南岸,交通方便,而且又正处在从吴到江北、淮北的交通线上。 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于今山东定陶。同年九月,怀王迁都彭城。《汉书。高帝纪》载:“沛公(刘邦)、项羽方攻陈留,闻梁死,士卒怒,乃与将军吕臣(原是陈胜部将)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 楚怀王在盱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盱眙作为项梁等义军的都城,永远载入史册。这座古城的位置,据考证,它在今县治的东北。 宋《太平寰宇记。泗州》说:“项羽立楚怀王孙心都盱眙县,晋代于此置盱眙郡,至东魏,郡废。其城古老相传,谓之皇城,盖义帝旧居也”。南宋《舆地纪胜。盱眙军》载:“皇城,在郡(盱眙军)东北二十五里长围山之侧。”《清一统志·泗州》载:“县治、盱眙故城在县东北,盱眙山之麓,淮水之滨。又有汉王城,在县东北三十里。相近又有霸王、小儿城。相传皆项氏立义帝时屯兵处。或有以为汉县治此。” 相传皇城是义帝旧居,义帝祠在县东台子山上,“今祠见存”。《舆地纪胜》又进一步说明,皇城在郡东北二十五里长围山之侧。据考长围山即今位于淮河之滨的圣人山。 《清一统志》说古盱眙城附近有汉王城、霸王城、小儿城,“或有以为汉县治此”。明万历《盱眙县志》有类似的记载:“小儿城,刘、项立楚怀王孙心于此屯兵。”“汉王城,县东北二十里,汉高祖屯兵处。”“霸王城,世传项羽屯兵处。以上三城相连。”“盱眙山之麓'应在“三城相连”处的附近。相传项梁、刘邦立楚怀王孙心于小儿城。小儿,似指楚怀王是年轻的“乡里小儿”。 今甘泉山西麓淮滨有霸王城等三城遗址。据《盱眙县文物志稿》记载:霸王城遗址中心突出四周平地一米许,遗址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八十至一百五十厘米。断砖碎瓦很多,有花砖、半筒瓦、大阪瓦、瓦当,均有绳纹;花砖有几何图案,有的有钱纹;瓦里表有布纹,瓦当有云纹、莲瓣纹。 这些砖瓦都具有汉代砖瓦的特征,而且是大量的。此外,还有绳纹圆底罐、素面细柄豆等器皿。附近古墓群出土文物有汉代陶壶、陶罐等。现在,遗址已经有一部分被淮水淹没。 这么大的遗址,这样多的遗物,都证明该地是汉城,即怀王故都的遗迹。 从文献记载、古老相传和古城遗址三方面来考证,秦汉盱眙县治应该在县东北二十里今甘泉山西麓,淮河东岸,即楚王都遗址。 楚国君王原来是芈姓,熊氏,后来姓、氏不分,怀王名字叫熊心。他登上王位后,不掌兵权,但很有才干。在项梁战死后,同年闰九月就“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为了联合抗秦,他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领兵北去救赵。但是项羽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在西进击秦时,怀王与诸将约,“先人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前二O六年),刘邦先入关灭秦,但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于彭城,领有泗水、东海等九郡。尊怀王为义帝(意为假帝,只有名义),把他迁到上沙郡郴县(今湖南郴县),又密令九江王英布追去杀死他。义帝祠是后人怜惜义帝的遭遇而建的。 盱眙山又有楚姑祠,俗称皇姑庙,庙的所在地有皇姑坟。清康熙《盱眙县志》载:“楚姑,义帝女也。帝为项羽所弑,姑年十四,遂自杀。楚人立祠以祀,在盱眙县署后(今盱中后)山,相传即姑葬处。” (作者:谈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