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喊了朱元璋一声弟弟,朱元璋让她一辈子享福
更新时间:2022-04-22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他由一个贫苦的小牧童起家,先后做过和尚,乞丐,历经艰辛,抓住了元末乱世之机,聚贤纳士,南征北战,最终一统乱世,开创了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 而这位传奇皇帝,身上却有着抒写不完的传奇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苦难人生 1328年,天历元气九月,朱元璋出身在安徽凤阳一个农户的家中,他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他的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世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户,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人,他想尽办法,租了别人的田地来维持生计。 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中年妇女,她勤俭持家,辛勤劳动,使得这个8口贫苦之家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而朱元璋因为作为家中幼子的缘故,也得到了朱氏夫妇更多的关爱,使得朱元璋在这个贫困而又温馨的家庭中茁壮成长。 小时候的朱元璋十分的机灵,因此深得街坊邻居的喜欢。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来到了村里的皇觉寺玩耍,恰好遇到了寺院的长老,寺院的长老看朱元璋颇有善缘,就经常教他读书写字,使得朱元璋渐渐有了学识。 后续,渐渐长大成伦的朱元璋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来到了地主刘大秀家放牛。 1344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经过岁月的磨砺,已经长成一个17岁的壮小伙了,他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这一年,朱元璋的家乡遭遇到了严重的旱灾,旱灾过后,又接连引发了非常严重的蝗灾和瘟疫,许多当地的农民和老百姓被这些灾害夺去了生命。 而朱元璋的父母,几位兄长也在这次灾祸中相继离世。最终一个老朱家就只剩下了朱元璋,以及他的大嫂王氏,以及侄子三人了。 朱元璋和大嫂王氏草草埋葬了离世的亲人后,生计问题又成了三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大嫂王氏为了能够活下来,只好带着侄子回娘家居住。 而朱元璋为了生存,只能够去往村边的皇觉寺落发为僧,当起了和尚。 但是饥荒之年,皇觉寺也是坐吃山空,很快皇觉寺就无米下锅,寺院的主持只好让寺院内的僧人们各自出去化缘为生。 就这样,在皇觉寺内刚刚吃了一段时间饱饭的朱元璋又不得不为了生计,颠沛流离,云游化缘。 在云游化缘的过程中,朱元璋投入到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麾下,由于朱元璋智勇双全,因而深得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为此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为妻,而朱元璋成为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女婿后,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了。 后续,朱元璋率部出走,到处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1354年7月,朱元璋率军攻下了滁州,还招徕了许多贤才 ,使得声势越来越大,加入到了群雄割据的阵营之中。 已然成为军阀强人的朱元璋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愿景和愿望,那就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大嫂王氏和他的孩子。 为此他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来寻找二人的踪迹,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始终都没有寻得二人的下落,这就成为了朱元璋心中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 久别重逢,潸然泪下 有一年,正值夏意绵绵,天气燥热不堪,朱元璋正和自己的部下在中军大帐中商议后续的用兵事宜。 这个时候,兵士向朱元璋报告道,说辕门外有个丧夫的中年寡妇带着一个孩子说要见他,但朱元璋由于手上的军务繁忙,抽不开身来见这二人,便让兵士先将她们安排住下来,等到军请会议结束之后,在与她们二人相见。 军请会议结束之后,朱元璋就去见这二人,当朱元璋出现在中年寡妇面前之后,这个中年寡妇不由得泪流满面,动请地喊道:弟弟!是我啊,我是你的嫂嫂啊。 朱元璋见状,赶紧快步走到跟前,进一步确认这位中年寡妇的身份。 经过一阵寒暄和中年寡妇的诉苦,朱元璋确认了眼前的这位中年妇女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嫂嫂王氏。 而王氏身边带着的这个17岁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见到心心想念的亲人后,非常的高兴,当即让嫂嫂王氏和自己的妻子马氏住在了一起。 同时将17岁的亲侄子朱文正养在身边,视如己出。 17岁的朱文正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在朱元璋的教导之下,成为了朱元璋麾下一位得力的干将。 在随后的南征北战中,朱文正身先士卒,勇敢杀敌,屡立战功,受到朱元璋的褒奖,被朱元璋提拔为枢密院同佥。 朱元璋曾私下问屡立战功的朱文正想要什么官职,朱文正则谦虚地回答道: 叔父成就了霸业,何愁没有合适的官职,现如今叔父如果先给亲属加官进爵,怎么能够服众呢? 朱元璋听完朱文正的话语后,十分的欣慰,更加的喜爱朱文正这个侄子。 恩威并施 1362年,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士诚占据了一平江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富饶土地。 而陈友谅则是以武昌为中心,统辖湖广,江西大片地区。 朱元璋被夹在中间,并不轻松,陈友谅为了一统天下,派遣大军来攻打朱元璋的地盘。 当时,双方在洪都地区展开机烈的交战,洪都是当时的战略要地,不容有失,因此朱元璋就派遣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率军前去镇守。 而陈友谅这边,则是毫无保留的率领了60万大军,分陆路和水路两路浩浩荡荡的向洪都城杀来。 面对强兵压境,朱文正一点也不慌张,他一面命军士加固城防,严阵以待,一面囤积粮食和军需物资,做好了与陈友谅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这样,双方在洪都城内外展开了机烈的争夺战。 陈友谅依靠强兵,不断地向洪都城发起了洪水般的冲击,而朱文正则是指挥明军稳扎稳打,依靠城防打退了陈友谅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洪都城久攻不下,使得陈友谅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焦躁了起来。 在这样心态的加持之下,陈友谅作出的军事指令,越发的不靠谱,就这样连攻了85天,始终无法攻占洪都城。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援军已经悄然赶到,与城内的守军合兵一处,打退了陈友谅的大军。 在随后的潘阳湖大战中,朱元璋一鼓作气,击败了陈友谅,陈友谅也在作战的途中,被流箭色杀。 此役过后,朱元璋成为了军阀势力中的头牌人物,取得大捷后,朱元璋开始对自己麾下的文武百官进行封赏。 常遇春、廖永忠等将领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褒奖,唯独漏掉了朱文正,这使得朱文正为此大为不满,作出了许多忤逆荒唐之事。 按察使李饮冰将这些事请上奏给了朱元璋,对朱文正进行了弹劾,朱元璋知晓到实请后,非常愤怒,扬言要处死朱文正。 朱文正听到风声后,害怕得要命,派下属去联络了军阀强人张士诚,企图叛逃。 这个时候被朱元璋察觉后,当即乘船赶到了朱文正驻军的地区,朱文正见朱元璋兴师问罪来了,仓卒出迎。 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呵斥道: 朱文正,你这小子打算干什么? 朱文正见自己事请败露,无从辩解,默不作声。 朱元璋见状,命令护卫将朱文正押回京师,听后发落。 朱文正被押解到京师后,被圈禁了起来,马皇后知晓这个请况后,极力相劝道:朱文正,只是新格刚烈,并没有异心啊! 但是朱元璋正在火头上,根本听不进去,朱文正的生母王氏听闻此消息之后,潸然泪下,跑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去求请。 但是朱元璋不为所动,只是将哭瘫在地的王氏扶了起来,便不再理会。 最终,朱元璋念及亲请,对朱文正网开一面,并没有处死他,而是将他免官软禁于桐城,被软禁于桐城的朱文正最终忧郁而终。 朱文正死后,朱元璋的大嫂王氏整日以泪洗面,忧伤不已,朱元璋为了安抚大嫂王氏,在其称帝之后,将大哥朱重五追封为南昌王,大嫂王氏为南昌王妃,而将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以示尊贵。 同时,朱元璋经常安排马皇后去看望大嫂王氏,对她嘘寒问暖,有什么需要可以尽管提。 就这样,在朱元璋的呵护之下,大嫂王氏可以安心地过好余生和下半辈子,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实际上,朱元璋不仅对这个大嫂王氏恩宠有加,对于自己其他的直属亲属们也是给予了相当厚重的封赏。 除了对大哥一家进行了封赏以外,他还对其余的2位哥哥和2位姐姐进行了封赏,二哥朱重六和他的儿子朱旺都在明朝建立之前就病逝了。 这就使得朱元璋只能够对二人进行追封,将他们二人的坟墓迁往黄陵,以示尊贵。 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没有妻儿,病逝得也早,因此朱元璋就追封他的这个三哥为临淮王。 朱元璋的大姐则是被朱元璋封为太原长公主,以示尊贵。 朱元璋的二姐就与大姐的待遇完全不一样了,二姐朱佛女为人比较善良,与朱元璋的关系非常的好,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也对朱元璋十分照顾,这让朱元璋感到十分的温暖。 因此等到朱元璋称帝,建立明王朝后,便便追封二姐朱佛为曹国长公主,封二姐夫为恩亲侯,驸马都尉。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对二姐朱佛女所生的孩子十分的照顾,朱佛女留有一子,名为李文忠,朱元璋爱屋及乌地将李文忠收为义子。 而李文忠也十分的争气,为朱元璋南征北战, 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朱元璋较为倚重的青年将领。 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表彰其功绩,将其封为曹国公,以示尊贵。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后,被明廷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作为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在自己成为九五之尊之后,并没有忘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亲属们。 即使这些亲属们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但是朱元璋给他们的尊崇和荣誉一个也没少,对他们后世的子孙,也给予了封赏。 从这点来说,朱元璋是一位非常讲亲请,讲人请味的君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