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为人知的衰弱和痼疾
更新时间:2022-04-22
就像所有圆满的婚姻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裂纹,所有强大的帝国背后也都有不常被人看到的衰弱的一面。唐帝国就是这样。 但其实,在唐帝国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繁盛的时间长度仅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则被宦官乱政和藩镇割据的痼疾所困扰。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地方节度使叛乱此起彼伏,以至于唐朝最衰弱时期朝廷连派兵镇压的钱都拿不出来。宦官在唐朝的权力之大远超人们的想象,最高峰时期,宦官连续杀掉了两任皇帝,自行废立新君。 这两个顽疾终唐一朝都没有解决,成为导致了唐王朝覆灭的“癌症” 拿不掉的藩镇 平不完的叛乱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的这句名言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国家形态的终极概括。在人类历史上,统一的历史要远远少于分裂的历史。战争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和平的时间。哪怕在我们曾经以为中央政府实力最强、地位最稳固的唐朝也是如此。 即便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年号武德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的755年,满打满算也不到140年的时间。而且从高祖李渊称帝,直至贞观年间,唐朝一直都在剿灭地方割据势力。 其中比较大的割据势力就包括李密的瓦岗政权,窦建德的河北政权,中原的王世充政权、河西的李轨政权、西秦的薛举政权还有长江下游的萧梁政权等等。 这还不包括隋朝旧部宇文化及,李唐外戚独孤怀恩、东突厥扶持的刘武周、宋金刚等不成势的叛乱。 唐玄宗的开元和天宝这两个时期的巨大反差,把唐朝的隐疾翻到了台面上。 玄宗后期,君臣昏庸、纲纪废弛、挥霍无度终于把帝国的元气耗掉大半。 以安禄山、史思明为代表的地方军阀趁势 做 大。从此之后,唐朝中央政府就陷入了和地方军阀的拉锯战。一共持续了150年。首都长安曾先后3次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唐代宗和唐德宗三任皇帝都曾被迫逃亡,成为流亡政府。 到了唐德宗之后,表面上看,李唐朝廷维持了全国的统一。 但事实上,李唐朝廷有直接管辖权的国土已经缩水一半。 河北、淮西、西川等这些地区的政权都不受李唐朝廷管辖,而是自行拥立军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李唐皇帝多数时候对这些地区的领导人并无话语权,而是只能妥协,颁发任命状。维持自己表面上的统治。 历任李唐皇帝也不是没有兴兵讨伐,只是随着国库的钱日益见底,军队战斗力日益衰弱,他们讨伐的底气也越来越不足。 直到最后,再也没有讨伐的意愿。只求苟且偷安。 随意废杀皇帝的宦官 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人员,历来就是围绕在最高权力旁边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我们印象中,宦官霍乱朝廷最严重的时期是汉朝和明朝后期。这两个时期产生了很多臭名昭著史册的宦官,有汉灵帝身边的张让等“十常侍”,还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 但其实唐后期的宦官乱政也丝毫不亚于这两个时期。 从唐肃宗李亨即位开始,唐朝的历任皇帝就再也没有摆TUO过宦官群体对自己权力的掣肘。因为中央禁军一直都把持在这个群体手里。对军队的掌控不同于文臣,文臣的起用和废黜只要换人就行,但军队不同。 更换军队的领导人并不能自动获得下属的认可和效忠。还容易引发兵变,导致自身的身死族灭。所以,皇帝往往选择和军队的最高掌权者联手,而不是换人。这也是宦官为什么能拥有巨大话语权的真正原因。 从安史之乱后期开始,宦官集团的势力就遍布中央禁军,根深帝固。以至于皇帝根本无法动摇。反而动不动就被宦官废掉和杀掉。 宦官李辅国曾经把唐玄宗李隆基赶出兴庆宫,到宫廷内软禁。唐宪宗李纯被宦官陈弘志弑杀,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弑杀。连皇帝都随便杀,更不要说培植党羽、废立宰相和太子。李唐皇帝也不是没有反击过,只是多次在反击政变中败下阵来。 或者是文臣、武将攀附宦官,皇帝策划了杀权宦的计划却无人可用。或者是已经发动的政变被权宦势力扑灭,皇帝的心腹或死或贬。 几番挣扎之后,皇帝也无力再对宦官动手,最终只能任人宰割。 在整个中晚唐时期,皇帝在对宦官的斗争中,败多胜少。直至结束,皇帝也没能从宦官手上把权力完全夺回来。 内有宦官乱政,外有藩镇叛乱,唐朝最终在这两个痼疾的反复发作下,走向了灭亡。 (全文完,图源网络,侵联删) 作者有话说 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合 子的独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