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在开元二十四年之后就再没有去过东都洛阳?
更新时间:2022-04-28
众所周知,唐朝实行“两都制”:以长安为西京,以洛阳为东都。唐朝前几代皇帝都有频繁前往洛阳或长住洛阳的记载,武则天称帝后更将洛阳定为都城,唐玄宗登基后也曾经五次巡幸洛阳。但奇怪的是,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之后就再没有去过东都洛阳。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唐朝皇帝频繁前往洛阳或长住洛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北周、隋、唐三朝都是崛起于关中,对关(函谷关)东地区的影响力都比较弱。为了加强对关东地区的统治,隋唐两朝将洛阳营建为关东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皇帝通过亲临洛阳来加强统治。 第二,随着唐朝的统一和强盛,关中地区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长安的人口在高峰时更是多达百万。可是关中地区当时的粮食产量并不足以供应如此多的人口,导致关中地区在隋朝和唐朝中前期经常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自然灾害发生时还会出现饥荒。 为了解决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隋朝和唐朝前期的皇帝经常到洛阳“就食”。因为皇帝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时会有大批皇亲国戚、朝廷官员、宫人士兵以及百姓商旅跟随,所以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基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唐朝皇帝经常去洛阳,唐玄宗也是如此。 然而从开元十八年(730年)开始,导致唐朝皇帝经常前往洛阳的两个原因都出现了变化:首先,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苦心经营,唐朝对关东地区的统治越来越稳固。于是洛阳对稳定关东统治的作用逐渐降低,武则天在晚年重新定都长安就反映了这点。 其次,开元十八年(730年),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对关东与关中之间的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幅度提高了粮食运量。另外,李林甫执政后推行的“和籴”政策(官府出钱购买百姓粮食)虽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也让关中的粮食储备增加,粮食短缺的问题得以缓解。 再加上唐玄宗对洛阳的观感不太好(唐玄宗的幼年苦难都是在洛阳遭遇的),个人感请上就不太喜欢洛阳。既然唐朝对关东的统治已经稳固,关中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唐玄宗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之后就再没有去过东都洛阳,还以此作为政绩向高力士显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