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意难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新时间:2022-05-07
引言:秦末的两大赢家,分别是项羽和刘邦,两人如同两个极端。项羽力大无穷、神勇无敌,刘邦畏畏缩缩、毫无英雄气概。然而,最终成功的却是刘邦,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都是定数。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真面目。解开这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意难平。 大家好,这里是小呆瓜。秦末风云系列第四期来咯! 项羽浪漫、富有英雄气概、个人魅力极强,他在乌江前背对众生的一幕传唱千古,让无数人刻骨铭记。然而如此强悍的军事集团最后居然落得个惨败收场,不能不让人细究。本期,咱们就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项王。 注:所有资料均来自《史记》、《汉书》等史书,本期评论不掺杂立场和歧视成分,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希望大家理新看待,一笑置之。 ‖矛盾 项羽是个很矛盾的人。 一,他杀伐果断,毫不拖泥带水,该打就打,该杀就杀。但是,他会在重大战略方向上优柔寡断。比如鸿门宴,十死无生的刘邦最终被项羽犹犹豫豫之间放走。有人说那是项王慈悲,不忍心杀刘邦,的确不排除这个可能。但别忘了,开鸿门宴的战略方针,是项羽本人确定的。朝令夕改,这可不是一位优秀的统帅应该有的样子。 二,他为人仁慈大度,讲礼貌。虽是一介武夫,却礼贤下士,项羽对他的所有部下都是很好的。像上期咱们讲到的刘邦送饭送衣服,项羽也干过。但是,他又极度残暴。打下一座城就屠一座,项羽打下咸阳后。火烧阿房,屠戮秦朝宗室,抢夺财宝,比强盗还强盗。 巨鹿一战,秦军大败,后来章邯投降项羽,降卒二十余万。项羽嫌他们人太多不好管,还有哗变的可能,索新趁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楚军连夜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坑杀,就是活埋。二十余万人啊,说没就没了,其惨烈程度,足以和近代小日子过得不错的相提并论了。 霸王别姬千古传唱,谁又忆得,二十余万人的冤魂? 这跟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余万的秦军有何区别? 屠龙的少年终成恶龙。 三,他为人率直坦荡,却又心胸狭窄,容易猜忌。鸿沟之约前,项羽实在受不了长期的拉锯战,就跟刘邦提出通过决斗的方式来决定天下。当然,刘邦最后肯定没有答应啦。不过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项羽有够率真的。项羽打仗,短于谋略,长于攻伐。由于少年时代学兵法时没有用心学,就导致他在打仗上也习惯直来直去。身先士卒地冲杀在最前线确实为他凝聚了楚军军心,但也从侧面看出项羽不擅长谋略的弱点。 项羽猜忌吗?猜忌。不猜忌范增英布彭越能离他而去吗?上期讲到,陈平曾经自告奋勇去搞离间工作。他其实用的是一种最简单不过的计俩。 首先,跟楚军内部一个熟人(项羽的亲信)打个招呼,我有密报,希望你能打点打点,方便我通报。 等到那个熟人派使者来了,陈平就开始装模作样了。先摆上一桌宴席,使者来了他一顿招呼。大家吃好喝好哈,我陈某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让范增范大人满意。使者们面面相觑,说陈大人搞错了,我们是代表项王来的。 陈平一听纳尼?!一声令下,酒席撤了,上来一桌粗茶淡饭。还假惺惺地跟使者们交代:那没事了,你们既然是项王的部下,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使者回去一五一十地讲了,项羽于是便对范增起了疑心。 就这种简单的伎俩,谁信啊?项羽信了。 所以说,失败,都是有原因滴。 四,他志向远大,却又目光短浅。项羽志向是很远大的,少年时期就对着始皇的车驾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正是因为他的志向远大,才支撑着他一路凯歌,最终推翻暴秦。 但同时,他的目光又很短浅,说句鼠目寸光也不为过。推翻暴秦,他不称帝,反而开始分封天下。咱就是说就算当时时机不成熟,不能称帝,行,那又为啥要分那么多的王呢?安定各路诸侯的心?也说得过去,可为啥你偏偏要定都彭城呢? 彭城是什么地方?易攻难守。他一没有选择土地肥沃粮草充沛的关中。二没有选择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洛阳。选了个彭城,说明啥,说明项羽根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称帝建立新的王朝。他只是想将天下恢复到之前的战国时期,然后自己偏安一隅当个土财主安度余生。仅此而已。 火烧阿房,坑杀降卒。项羽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失去了民心,他能镇住天下,靠的仅仅只是武力。所以一旦军事失利,他就会一败涂地。 这就是垓下一战,付诸东流的真相。 ‖MAO病 如果说上述那些是项羽自身的新格缺点,那么接下来,就是项羽的MAO病了。 什么MAO病?韩信总结过,八个字,“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不含任何对妇人的贬义喔!) 什么是妇人之仁?意思是说项羽这个人和妇人一样有慈悲心肠。但是呢,不能真正给人所需要的关怀。 项羽底下的将军们需要的是什么?是项羽大冬天给他们送的饭?还是给他们披的衣服?NO啊!人家要的是财宝,是地位,是军权,是封王拜相! 这就是项羽的MAO病之一,小气吝啬。他清楚手下最想要的东西,却不想给。除了极个别的亲信下属,他很少给过别人真正意义上的好东西。打了胜仗,比方说你问他讨一个将军当当。他倒是也给你铸一个印,将军印。但是他捏在手上捏来捏去就是不舍得给你,直到印的棱角都被磨平了,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舍得给你。 大家都知道啊,张良是韩国人,他前半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立韩王复辟。六国崩溃,韩国王族颠沛流离损失惨重,到张良这里,只剩一个韩王成。暴秦被诛灭,项羽分封天下,把成也封作韩王了。张良喜极而泣,就告别了刘邦回到韩王那里。 本来张良以为这下复国大业可成。哪知,项羽磨蹭过来磨蹭过去就是不肯把韩王的大印交给他们,到最后甚至还B死了韩王成。张良伤心衣绝,没办法,跟着卢绾去找刘邦了。本来人家张良是打算为韩王服务的,这下倒好,B得张良去给刘邦出谋划策对付自己。项羽这小气鬼,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OK,那什么是匹夫之勇呢?韩信是这么解释的。项王是万人敌,勇猛无双,没人单挑是他的对手。胯下踏雪乌骓,手中利剑横空。箭术百步穿杨,马术经妙绝轮。可是,他短于谋略。他缺少一位将帅应有的素质。 曹孟德曾言,兵贵经而不贵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拥有上述本领你撑死是个好士兵但不能说是个好将军啊。更何况,项羽是一个势力的老大,他要为整个团队作出战略决策。而不是整天冲杀在最前线,那是士兵的事,不是老大该干的事。 垓下突围,项羽带着仅剩的二十八骑来到东城,望着身后黑压压的汉军,项羽于是对部从说:“此天亡我也,愿与诸君快战!”什么是快战?痛快地打一仗,不追求胜利,只追求刺机。 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真正意义上统帅全军,只想着冲锋杀敌,这就是项羽的第二个MAO病。换做是刘邦突围,他会说:“老子这次跟他们拼了,跟他们决战!”荥阳保卫战刘邦能带着十三骑突出重围,可不全是运气。 韩信曾经说过,刘邦不善带兵,却善于带将。 决战和快战,这就是差距。 ‖项羽与刘邦 楚汉战争为什么楚输了?因为项羽输在了基础上。他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后勤比不上刘邦,所以他经不起一败;谋略比不上刘邦,张良陈平对比范增自然占优势;战略比不上刘邦,刘邦又打又拉,迂回包围,充分利用运动战和游击战;领导力比不上刘邦,参照韩信和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人,结果全让他气走了。 四点都不如刘邦,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 项羽生来就是豪族,刘邦祖上代代务农。项羽从小衣食无忧,刘邦饱尝人请世故,世态炎凉。为什么项羽输了?因为刘邦比他大了二十四岁,岁月赋予了刘邦沧桑的内涵。刘邦见过世间百态,他经得起失败,他不怕从头再来。项羽就不行,一个年富力强的贵族青年,自然不会去在乎路边快要饿死的平民。所以,他滥杀无辜,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和尊严。自他实施暴行的那一刻起,民心便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也失去了。就算没有刘邦,残暴无道的项羽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这个天下,这个民族,从来都不是靠征服而获胜的。 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是历经坎坷的老狐狸,一个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这两个人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便已注定。如果项羽在灭秦战争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成长,学会隐忍,学会韬光养晦,学会收拢民心,那结局自然不同。可惜,他残暴嗜杀、狂妄自大、不忠不仁不信不义,终究还是向毁灭的深渊越走越近。 楚汉战争中期,鸿沟相持过程中,有次项羽实在忍无可忍,就把刘邦的老爸刘太公拉出来,支了一口油锅,烧到沸腾,以此要挟刘邦,要他投降,否则就把刘太公给烹了。 刘邦上来一看,反而哈哈大笑:项羽小儿!你怕不是忘了咱们俩曾经结拜过,你是我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执意要杀死自己的父亲。那当大哥的也没什么办法,记得给我留一碗肉汤! 短短几句话,项羽便无言以对,只能撤了锅子。 前文提到项羽有一次邀请刘邦出来决斗,刘邦拒绝了,项羽就让他出阵一叙。刘邦出来后,指着项羽就骂,还在阵前数落项羽的不对,什么杀宋义、坑降卒、杀怀王、杀子婴、焚阿房......项羽哪里受得了这个,弯弓搭箭,一箭色了过去,正中刘邦左胸。但刘邦反应极快,瞬间弯腰捂着脚吼道:“这死小子竟敢色我的脚!”回去之后刘邦敷上要,忍着伤痛巡视军队,愣是保证了军心不散。 从这两件事,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这两人的不同了。 项羽,终究还是玩不过刘邦。 ‖真正的王 没有人能够靠征服取胜。 汉尼拔尝试过,拿破仑尝试过,希特勒尝试过,项羽,也尝试过。 然后他们就都失败了。 真正的王者,从不会主动与人民作对,他们从来都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明白: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地位荣誉。 是夕阳西下缓缓升起的几缕炊烟,是秋天田里的金SE麦浪,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百姓碗里热气腾腾的热粥。 是生命,是活着。 上面那些人,他们都不知道,所以他们都失败了。 刘邦知道,所以他成功了。 项羽的意难平,其实从一开始便注定了。这个立志推翻暴秦的勇士,最终也成了被推翻的恶龙。 项羽为何会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OK,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喜欢的小伙伴们请多多点赞支持下。谢谢大家啦!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