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最大官职,权力大过皇帝,276年仅2人高居此位,他们是谁
更新时间:2022-05-08
说起清朝,大家都会想到君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事实上似乎也是如此,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只有这个朝代的皇帝才能真正的做到“说一不二”。因为大清的官员和“娼优”类似,这也是乾隆亲自教训过纪晓岚的事实。不过,清朝这个朝代比较特殊,事实也不完全如此。 清朝虽然大多数请况下权力高度集中,但是也有少数请况存在大臣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的请。比如清朝最厉害的官职:比皇帝的权力还大,276多年来只有2人高居此位。那么,这是什么官职呢?为何能够如此的受到皇帝的重用呢?这就不得不从清朝的前身后金的历史讲起了。 一般而言,我们是把1636年建立的清朝当作封建时代的。不过,清朝其实保留了后金时期很多部落制的残余特SE。部落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权力由长老会掌握。一般而言,部落的人口规模都无法和中央王朝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并不需要高效的治理模式。一般的干法,就是一群人聚起来,然后讨论由几个“长老”一样的人物讨论一下。 这大约也是后来民主制的特SE:重讨论不重命令。所以部落制之下后金也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遗留制度,不过,这明显影响到了皇太极的君权和行政的效率。议政王大臣个个都是实权人物,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顶撞皇太极,这让皇太极非常不满,所以这个机构最后基本被皇太极弄成“养老院”了。 但是,等到皇太极快要死的时候,这种部落制的文化还是影响到了他:我儿子还这么小,天下还这么乱,如何来保护他呢?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跟议政王大臣一个新质的办法:把皇帝托付给族中有实权的“长老”。而他最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多尔衮,并且给他封了清朝最厉害的官职——摄政王。 所谓摄政王,字面上也可以看出这个官职的厉害之处:摄拿政权的王族。不论是“摄政”还是“王”这个词,都给了摄政王无上的权力。一方面,他相当于中原王朝的“托孤大臣”,另一方面他本身还必须是皇室血统。血统和权力的双重作用,给了摄政王大臣以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强大到皇帝本身都产生了心理音影。 就比如说清朝仅有的两位摄政王大臣之一的多尔衮,他最厉害的还是直接娶了他哥哥的女人孝庄,这当然也是部落制度下的遗留风俗——为了增加人口。所以昔日的叔叔又变成了顺治的后父,不用想都知道顺治的心理音影有多大了。但是顺治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敢做。因为这位叔叔不仅是托孤大臣,而且还是皇室血脉。 除掉顺治,多尔衮甚至能够名正言顺的坐上皇帝的宝座,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孝庄对他委曲求全,顺治也是唯唯诺诺。直到多尔衮死了,顺治才把多尔衮挖出来鞭尸。而另外一位摄政王大臣相比多尔衮要逊SE一些,他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光绪死后并没有留下子嗣,而慈禧则在不久之后也死掉了。 清王朝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必须得选择一位皇帝来行使王权。所以他们选择了溥仪。而作为溥仪的父亲,载沣当仁不让的必须做这个摄政王了。但是他这个摄政王就没有多尔衮过得那么风光了,因为多尔衮那时候是清朝的崛起时段,而载沣这个时候则是清朝的衰落阶段,不久之后这个王朝都要毁灭。 不过,载沣同样也是不属于多尔衮的实权人物。不要说他是溥仪的爹这层身份,他本身还和光绪是兄弟,并且都是道光的孙子。所以实际上他自己要做皇帝完全也是做得的。不过,皇族们当然不想让他“乾纲独断”,不然许多其他皇族的利益就得受到损害了,一个实权得皇帝恰恰是当时得贵族最害怕得。 所以,虽然他本身是醇亲王,而且有出使外国的经历,又当过军机大臣,极具才干和声望,最终都只能做一个摄政王,不能做皇帝。但是,可想而知,在1909年到1911年之间,他才是清朝真正的统治者,他的权力肯定是远远大于溥仪的。溥仪此时只是个娃娃,啥也不懂,还不是什么都得听他的,何况他还是溥仪的爹呢! 不过,摄政王这样臣子权力超过皇帝的例子,在清朝却仅仅只有2个而已,其他请况下,清朝大臣一般都只能听皇帝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