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意思》24:文能收租平国库,武能上马定乾坤
更新时间:2022-05-10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24篇 有一个人,只在史册中露过两次脸,却深刻地影响了赵国乃至整个战国的命运。 他就是马服君赵奢,他在史书上留下了两笔:一次秉公执法,一次智胜秦军。 由此看,他大公无私、文武双全,是赵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个人的历史功绩不在多少,重要的是是否足够灿烂。 赵奢即便只留下这两条功绩,也足够彪炳史册。 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却有很多。 1 秉公执法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资治通鉴》周纪五 赵奢,当年只是一个收田租的基层官员,相当于村长王长贵。 在收租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赵奢心说,拿我村长不当干部啊?于是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 平原君怒,要杀赵奢。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打狗还要看主人,你去问问我是谁?我是赵王叔叔、当今相国。 赵奢劝平原君消消气,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您纵容家人不奉公守法,就会使法令削弱;法律削弱了,国家就会削弱;国家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那赵国就没了;赵国没了,您的富贵在哪儿呢?以您的尊贵地位,能奉公守法,则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氏江山永固;赵氏江山永固,您是皇亲国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这一套小词儿层层递进,大公无私,还处处为平原君考虑。平原君听得很开心,把那九个人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结果国赋公平,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赵奢登场的时候,是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之后。 当时的赵国,虽然面临秦昭襄王的虎狼之军,但内有蔺相如、平原君,外有廉颇、赵奢,文臣武将都很贤明,赵国有一段难得的稳定发展时期。 赵奢文能收租平国库,武能上马定乾坤,第二年他人生最经彩的一战就来了。 2 阏与之战 公元前270年,秦伐赵,包围了阏与。 赵王召见大将廉颇、乐乘,问:“能不能派兵去救?” 两人都说:“道路又远又窄又险,怕是救不了。” 问赵奢。赵奢说:“道路又远又窄又险,就像两只老鼠在洞里斗,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于是派赵奢去救阏与。 廉颇和乐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丰富,他们认为阏与救不了是有道理的。 到阏与的道路又远又窄又险,如果秦军半路伏击,你就算千军万马,也会被一口一口吃掉。况且你从邯郸长途奔袭,秦军以逸待劳,围点打援,你千里去决战,肯定凶多吉少。 那赵奢是不是一介莽夫?只凭借“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敢跟秦国硬拼吗? 当然不是,赵奢这一仗,堪称教科书级的案例,完美践行了《孙子兵法》。 话说赵奢带兵出征,离开邯郸三十里,就扎营不走了,又传下军令:“有敢言军事者斩!” 秦军驻扎在武安城西,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城里屋瓦都震动。 眼看事态危机,赵军中有一个军吏,建议急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奢坚壁高垒,驻扎了二十八天,不向前挪动一步。 秦军间谍来探赵军虚实,赵奢好酒好菜款待后送他回去。间谍回报,秦将大喜,说:“这援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走了,还修筑营垒,阏与城不是赵国的了。” 秦将以为这个不知名的赵奢,只会收租害怕打仗,就是装装样子,所以刚出来没多远就不前进了,那么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正是赵奢的计谋。 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二日一晚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师闻之,悉甲而往。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教!”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以许历为国尉。——《资治通鉴》 秦军间谍前脚刚走,赵奢马上全军出动,卸下铁甲,千里奔袭,两天一晚就到了阏与。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赵奢通过欺骗秦军的方式,快速通过了狭窄道路。 但是,他没有直接到阏与城下,而是在离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秦军听说,全军赶来。 《孙子兵法》说:“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 本来赵军是千里奔袭,他们是劳累的。但是留出五十里路,让秦军奔袭过来,赵军就变成了以逸待劳。 《孙子兵法》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距城五十里的地方,就是赵奢选择的决战之地。 这时候,有一位叫许历的军士向赵奢献计,说:“秦军想不到咱们会到这儿,他们现在来了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密集阵型、严阵以待。不然的话,我军必败。”赵奢说:“感谢指教。” 许历请受刑。赵奢说:“不用。在邯郸下的军令,已经过期作废了。” 许历又进谏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占领北山阵地。 《孙子兵法》说:“凡军好高而恶下。” 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得胜还朝,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一样级别,又封许历为国尉。 赵奢在历史上只有一战,但这一战能够在如此不利的请况下取得大胜,赵奢因此一战成名。 在赵奢瘀与之战胜利这一年,有一个魏国人范雎去了秦国,为秦王贡献“远交近攻”的国策,赵国的危机开始慢慢B近。 3 长平之战 赵括的名气显然比他的父亲更大,因为他成为历史最大的笑柄。 秦赵长平之战刚开始,廉颇坚壁不出,秦军没有办法。后来范雎使用反间计,说秦军不怕廉颇,就怕赵括。结果赵王中计,觉得廉颇怯战,用赵括换了廉颇。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和父亲赵奢一起讨论军事问题,赵奢也说不过他,但是,赵奢从来不称赞他。 赵奢说:“用兵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赵括却总是说得很轻松。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如果用他,让赵军全军覆没的就是他了。” 赵奢有知人之明,可惜是育子无方。 赵母也有先见之明,反复劝说赵王不要用赵括带兵。 赵奢身为大将,一起吃过饭的亲信就有数十人,以朋友相待的数百人,大王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下属。从受命之日起,就不问家事,一心为公。 赵括刚做了将军,就高坐堂上,接受朝见,手下军吏头都不敢抬。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到处看哪里有合适的房子田地可以买。 通过赵母的话,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知道赵奢为人治军的本领。 可惜他生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儿子,结果葬送了赵国四十多万士兵的新命。 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葬送四十万赵国英灵。 从廉颇到赵奢,再到李牧,赵国是战国历史上仅次于秦国的猛将如云的国家,但即便这么多文臣武将,也没有挽救赵国衰落的命运。 责任在谁?当然是国君。 赵惠文王用蔺相如,廉颇,赵奢,所以保赵国几十年和平;赵孝成王不听蔺相如,弃用廉颇,用赵括,一战就损失赵国全部家底。 知人善用对于一国之君太重要了。 同样是赵王,同样是用了敢于拍胸脯的赵奢和赵括。 赵奢可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有勇有谋,靠智取而非蛮力; 反之赵括,贪财好利,不爱士兵,没有谋略,狂妄自大,赵王怎么就能看上他呢? 赵奢一世英名,都毁在这个不肖之子手里。 子不教,父之过。 赵奢难辞其咎。 与诸君共勉。 赵奢从历史舞台退场那一年,有一位高人刚刚来到秦国,他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北山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