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遮掩的侵略野心——日本为什么一直阻挠中国参与一战?
更新时间:2022-05-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屡次阻挠中国参战,以契合其侵略中国的计划,行为和手法及其卑鄙、猥琐和恶劣。 “制造大事件的小人物”——沦落学生刺杀了皇储夫妇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被刺杀。他和新婚妻子索菲亚被一共7颗手抢子弹击中。一个名叫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19岁塞尔维亚少年,用勃朗宁M1910型自动手抢制造了这起刺杀。 准确说,在刺杀前,普林齐林不属于任何组织,虽然他为搞到手抢和弹要找过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这个叫作“联合或死亡”的组织答应提供手抢和炸弹,并帮助将武器从塞尔维亚跨境运到萨拉热窝。武器有了着落后,普林齐林写信联系了一个机进的知识分子达尼洛·伊里克。伊里克帮他在萨拉热窝找到了1个木匠和2个高中生,这样,加上之前普林西林自己找到的2个同伙,普林西林就有了6个人。 萨拉热窝处于奥匈帝国的边缘,刺杀事件发生前,报纸上公布了皇储夫妇到访市政厅并参加阅兵的行程。按照方案,阅兵中举行的演习将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而按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愿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应该被塞尔维亚合并,因为两者同属于斯拉夫民族。但这也许并不是普林齐林的愿望,他的愿望简明而扼要,那就是要做一件大事,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两年来,被学校开除后的普林齐林一直在寻找出路,因成绩不佳,他报考贝尔格莱德的一所法语学校被拒绝;打算参加塞尔维亚游击队被拒绝;想加入黑手党,也同样被拒绝。 明白处于险境,却走不TUO——日本阻挡中国参战 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周之内,德国、法国、英国、卢森堡、比利时相继参战,“滑入战争沸腾的油锅”。 一战爆发时,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已经过去10个月,国内干戈平息,但积贫积弱的局面,终不能使北洋政府轻言战事。中国选择了中立。执政的袁世凯心里清楚,一战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会,是解决山东问题的机会。德国人17年前以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借口,强占了青岛和胶州湾,现在是收回这些屈辱的时机了。但战争是烧钱的,国库里没有钱,还一度借钱度日。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为了防止列强在中国争夺厮杀,北京政府又公布了《中华民国局外中立条规》,条规规定,“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凡中国海陆各处,均不得倚之为根据地以攻敌人。各交战国之军队、军械及辎重品,均不得由中国领土、领海经过。其有违背前项规定者,应听中国官员卸去武装。”“各交战国有破坏中国之中立条规者,中国如以各种方法阻止之时,不得视为启衅之举。” 北京政府宣布中立两天后,日本派军舰封锁胶州湾外海面,中国的《中立条规》被视之为无物。此时的德国,自知已无力接应万里之外的殖民驻军,便通过其驻华使馆向中国表示,可以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之后,将胶州湾等归还中国。 消息走漏之后,日本和英国机烈阻止中德磋商,表示不会承认中德之间的协议,日本威胁中国立即停止与德国接触。 日本的这一举动,不假掩饰地彰显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实际上,对于日本的狼子野心,自甲午战争以来,朝野皆知。许多仁人志士,在一战爆发后,都清晰地看到了这是调整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一个机遇,积极呼吁政府参战。袁世凯紧急召集会议,认为目前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参战,才能避免胶州湾最终落入日本人手中。分析认为,德奥同盟国无法赢得战争。 会后,袁世凯找到英国公使朱尔典,表示中国愿意出兵5万,协助英国攻打胶州湾。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申请加入协约国参战,另一方面也意图借助英国势力挡在日本之前,避免胶州落入日本之手。朱尔典拒绝了,日本已先期照会英、法、俄,阻止中国参战。 衣中立而不得,衣参战而不得。羸弱的袁世凯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于9月2日登陆山东龙口,进军胶州,将整个山东独占为势力范围。以山东为据,虎视中国,实施战略威压,进而于20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走向战场前,已被出卖——日本灭亡中国音谋 二十一条对于中国的灭亡程度,前所未有。日本打算借此排斥第三国在中国扩张势力,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但日本也知道,独占中国,英法美等其他染指中国的国家未必就会愿意,即使是在一战各国无瑕东顾中国的环境下。20年前的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即是参照。 但这个国家的猥琐与下作超乎想象,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在向袁世凯递交条约时,要求 “迅速商议解决,并守秘密”。日本阻止中国参战,就是要侵略中国,假若中国参战协约国,同为一个阵营,即使如此厚颜无耻的日本,也是感觉不妥的。但参与一战却将抢口瞄准一个中立国,威胁B迫,无耻之行,无以复加。 袁世凯知道事关重大,他初步对策,“一为故示强硬,使日本有所瞻顾,并希见谅于国人。二为将内容外泄,促起舆论与列强的注意,以期对日本有所影响。三为拖延时间,以观变化”。袁世凯的策略还是有所成效的,获知内容的美英等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各自层面,对日本表达反对意见。在中国的外交努力下,二十一条并未完全按照日本的构想全部接受,对中国主权的丧失有所挽回。 “二十一条”使中国更深刻地认识到来自日本的侵略危险,近在咫尺的危险也促使中国决定尽快参战。1915年11月6日,中国第二次找到英国,表达了参战的要求。仍然是日本,以中国参战“不利远东和平”为由,阻止协约国接纳中国。加之不久后中国国内发生了护国运动,烽烟再起,参战的事一度搁置。 直到1917年2月,日本在秘约中得到协约国承认其在山东的权益及其它在华权益后,不再阻挠中国参战。参战是实现了,而参战要实现的目标则在参战之前已经被抽空。而中国并不知,这是一桩见不得人的交易。 促成中国得以参战的另一个直接因素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策略。为了打击协约国的战略物资运输,1917年初,德国宣布无论交战国或中立国船只,均将遭到德国潜水艇的攻击。这一政策,危害到了美国的利益。2月3日,美德断交,美国邀请中国一起参战。而对于欧洲战场上的英法来讲,战争的极度消耗,也使他们愿意得到中国的加入。 战争胜利了!——果实却如战败一样凄苦 1917年8月14日,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计划6周内向法国派遣2到3万作战部队。仍然是日本,在中国政府宣布派兵计划后,迅速跳出来,阻挠中国出兵。日本在宣战后,没有向欧洲战场派出一兵一卒,惧怕中国派兵会获得外交优势。正如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发难中国那样,“未出兵,宣而不战,应不下请帖,不为设座”。在那个苦难的时代,日本对中国的罪恶,罄竹难书。 中国未能派兵,但根据外交官梁士怡的方案,“以工代兵”,向欧洲协约国派遣了一批批劳工。先后向法国派遣了约4万人;向英国派遣了约10万人;向俄国派遣了约2万人。并向一些协约国家送去了大批粮食。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协约国胜利。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正如日本所愿,《凡尔赛和约》,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和约对应的第156、157、158条规定如下: 第一百五十六条 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定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以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缆为尤要,放弃与日本。 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德国权利,其所包含支路,连同无论何种附属财产、车站、工场,铁路设备及车辆、矿产,开矿所用之设备及材料,并一切附属之权利及特权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 自青岛至上海及自青岛至烟台之德国国有海底电线,连同一切附属之权利、特权及所有权,亦为日本获得, 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第一百五十七条 在胶州领土内之德国国有动产及不动产,并关于该领土德国因直接或间接负担费用,实施工程或改良而得以要求之一切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各项负担概行免除。 第一百五十八条 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地契及各种文件,无论存放何处,自本约实行起三个月内移交日本。 在同样期间内,德国应将关于以上两条内所指各项权利,所有权名义或特权之一切条约、协议或契约通告日本。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弱国强外交——外交经英齐聚华盛顿,北洋政府收回山东权益 巴黎和会后,日本曾两次向中国提议,开启山东问题谈判,企图使《凡尔赛和约》中的攫取合法化。 北洋政府看偷了日本的粗略技俩,拒绝与日本直接交涉,期望把山东问题提交到国际会议上。1921年,机会来了,这年8月,在美国的提议下,为解决战后的海军军备竞赛问题,美国邀请英法意日四国来美国商议。同时,为解决战后的远东太平洋遗留问题,美国也邀请了中荷比葡四国。参会国家共9个,史称华盛顿会议。 10月6日,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令,派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大理院院长王宠惠为全权代表,并根据巴黎和会时的做法,任命南方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护法政府外交次长伍朝枢为全权代表,参加会议。 其时,南方的护法政府正积极准备北伐,以推翻北方的北洋政府。南方护法政府的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通过美国驻广州领事向美国政府提出,称北洋政府是“非法政府”,无权对外代表中华民国,要求由广州的护法政府独自组团代表中国参会。这个提议遭到美国的拒绝。这样,参会全权代表就由4个变为了3个。 北洋政府一向缺钱,代表团的路费没有着落。徐世昌将遣返德国战俘所得补偿款10万元截流,财政部从多方凑集80万元,东北奉系张作霖汇来10万元,山东督军田中玉汇来3万元,福建督军李厚基汇来2万元,全国各界捐款40万元,等等。 华盛顿会议在11月12日正式开幕,由美国国务卿休斯任主席,九国正式代表共30人。会议分两个部分,其一是英美法日意五国参加的裁军会议,会议制定了海军条约,约定英美日法意五强海军的主力舰保持5:5:3:1.75:1.75的比例。其二讨论太平洋及远东问题,九国全部参加。 在美英的斡旋调停下,经过36次会谈,中日两国达成《山东悬案条约》,于1922年2月4日签字。其要点为: 胶澳租界完全交还中国,海关也归中国管辖;公产及原属中国者无偿归还,日占时新修者酌给部分补偿价;中国将胶澳自行开作商埠;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日军限期撤退;青岛盐场由中国给价赎回;胶济铁路沿线各矿交还中国后,由中国特许公司承办。 山东问题自此解决。 这次会议还通过了《九国公约》,即《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实际上是以国际协约的形式,确认了美国1899年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即门户开放政策。从外交角度讲,《九国公约》遏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同时,通过会议,英日同盟解除,美日“蓝辛-石井”协定消弭,日本军备受到限制,日本对中国的即时危险,得到暂时缓解。 但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日本不是中国最强大的敌人,却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日本不是最早打进中国大门的敌人,却是欺凌中国最恶贯满盈的敌人,从来就没有远离过,一直在虎视眈眈。 1922年3月2日,北洋政府下令,授予施肇基、顾维钧一等大绶嘉禾勋章,授予王宠惠一等文虎勋章。 (报纸报道日本攻占青岛 来自网络) (文物图片 一战时期写着“保家保国,还我青岛”的一本学生用品) (华盛顿会议北洋政府3个全权代表: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