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第三十八回:武皇弄权谋儿孙骨枯何足道,武帝八封禅君临天下终成灰
更新时间:2022-05-24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汉中之后,向东北300公里,经洋县、周至和武功,来到咸阳的乾县,这里是乾陵所在,其中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 乾陵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上,海拔1047米,两侧还有两座山峰,挺拔俊秀,巍峨壮观。天将雨时,云缠雾绕,远望犹如给乾陵戴上的一顶白帽,苏东坡有名句“岭上晴云披絮帽”赞之,此为乾县八景之首——“唐陵戴帽”。 乾陵依山势而建,从不同角度望去,陵园外廊呈现不同的造型:从东边远眺,陵园好似一位睡美人,悠闲肃穆仰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南二峰是其胸部,起伏的峰峦是其梳妆的双腿,在朦胧缥缈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于是乾陵又有“大地上的睡美人”之称;从西侧观察,乾陵主峰孤峰高耸,雄美威武,像一头卧狮;从南门步入乾陵,又似一座笔架山,三山鼎立,独具魅力,笔直宽广的神道让人感到庄严神秘;站在山顶往南看,陵园气势宏大,令人浮想联翩。因此,人们形象地说乾陵是“东看美人,西看狮,南看神道,北看势”。唐代堪舆家真是独具慧眼,在众多山峦中选中了这处山姿独特的形胜之地。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初期,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执政初期才全部竣工,历时达57年之久。据说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 (阙楼遗址) 乾陵的地面建筑虽然经过多次修葺,但如今几乎已荡然无存。现在陵园存有献殿、上仙观、下宫、述圣纪碑碑亭、无字碑碑亭、六十一王宾殿、阙楼等遗址等,其中有120多件石雕,包括宫门外的石狮、仗马等,以及神道上成队排列的华表、翼马、鸵鸟、翁仲等。这群石雕种类数量繁多,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陵园石雕史上首次出现,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唐代帝陵中的石雕自乾陵之后始有一定规制。 下图为述圣纪碑,刻有武则天撰写的、为唐高宗李治歌功颂德的《述圣纪》,铭文由中宗李显书丹,字间填以金属,光照陵园。 下图为著名的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西与述圣纪碑相对,碑首镌刻八条螭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奇崛瑰丽,巍峨壮观。至于碑上为何无字,民间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武则天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有的认为武则天自知为了权力杀戮过多,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还有的认为武则天死前已然通达,不立文字,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下图为石翁仲和翼马。石翁仲又称“拄剑石人像”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门外,后世就把置于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称为“石翁仲”;翼马又称“天马”或“飞龙马”,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立于陵墓前表示墓主人为圣德之君。 下图为华表,又称“石望柱”,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的标志或装饰新建筑,昭示帝王善于纳谏。 下图为六十一蕃臣石像,又称“王宾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唐王朝和周边部族、国家人民友好的见证。 下图为石狮,内城四门外均列置石狮各一对,蹲居石座,前肢挺立,神圣威严,彰显了唐王朝的强盛。 乾陵能看到的景观只有石雕和遗址,东侧不远处的永泰公主墓外有座仿唐乾陵地宫,地宫中有唐宫乐舞、打马球、召见使者、微服私访、墓室等场景,再现了武则天时期的大唐盛世以及乾陵的奢华。 仿唐乾陵地宫一侧是乾陵博物馆,介绍了武则天的生平和周武时代的唐朝盛况,下面进馆略作了解。 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公元624年生于唐都长安,705年病逝于神都洛阳,次年唐中宗以则天大顺皇后名义将她袝乾陵,与高宗合葬。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对中国历史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武则天不满14岁时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才人,30岁时成为唐高宗昭仪,32岁晋升皇后。683年高宗驾崩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689年,武则天自名“曌”,取日月当空普照万物之意。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在洛阳称帝。 武则天做才人时的一件轶事也许能说明她的新格:太宗有一烈马名为“狮子骢”,暴躁难驯,武则天自告奋勇说她能驯服,但需要三件工具——铁鞭、铁锤和匕首,先用铁鞭击打它,若不驯服,则用铁锤打他的头,若还不驯服,就用匕首割其喉咙......不知爱马的李世民听了做何感想。 666年,高宗率文武大臣在泰山封禅,武则天以亚献身份出场。自古只有帝王才能登泰山封禅,武则天作为女新参加封禅,向世人表明了她在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野心日渐显露,688年,她镇压了李唐宗师的武装反抗,诛杀了一大批李唐宗室和大臣,统治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为690年改朝称帝做好了准备。 晚年武则天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困或,很长时间在武氏侄孙和李唐宗室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在狄仁杰、朱敬则等大臣的劝谏之下,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表明即将把权力还给李唐宗室。 早年为了夺取权力,武则天运用了不少狠辣手段,比如任用酷吏打击贤良;在大周江山稳固后,她又启用狄仁杰、李昭德、朱敬则等贤臣治理国家,敢纳逆谏,尊法重律,农商并重,抚近怀远,初设武举,降服后突厥.....政绩显著。武则天还创造了不少汉字,她的名字“曌”就是她的自造字,据说为了反贪,汉字中的大写数字也是由她首先创造。 武则天时代是贞观之治的有机延续,在农业经济、丝路贸易、军事安全、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和物质积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去看看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李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后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她的哥哥李重润和武延基因得罪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被武后所杀,听到这个消息的公主在洛阳难产而死。 永泰公主墓包括墓道、甬道和墓室,全长87.5米,共有六个天井、八个便房,内摆满陶俑、唐三彩等随葬品,虽然曾经被盗,出土文物仍然多样。三彩俑造型经致、SE彩鲜园、文饰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陶瓷工艺水平。墓内壁画丰富多彩,不失为唐代绘画的经品。 除了永泰公主墓,陪葬乾陵的还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等17位王公大臣,下面去看看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的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去世于公元701年,时年19岁。于公元706年被迁葬乾陵陵园,陪葬乾陵。懿德太子墓包括七个天井、八个便房,也被盗过,但仍出土2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壁画由其闻名,《阙楼仪仗图》、《驯豹图》等画面华丽经美,展现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景区有懿德太子生平展,和他妹妹永泰公主一样,也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权力斗争的殉葬品。 懿德太子原名李重照,因避其祖母武则天之讳而改名李重润。旧唐书说其“丰神俊朗,以孝友知名”。李重润和他的父亲唐中宗一样,在强势的祖父母唐高宗及武后的主导下,命运多蹇,跌宕起伏,先是深得唐高宗喜爱,被立为皇太孙,随后随父亲唐中宗的废立而荣辱不定。 大足元年(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说其与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将李重润杖击而死。 最后来看看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名贤,字仁,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次子,曾封潞王、沛王、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675年)六月册封为皇太子,调路二年(680年)以“忤逆”罪被武则天废为庶人,贬于巴州安置。文明元年(684年)二月终于巴州公馆,时年31岁。后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墓为覆斗形封土堆,由墓道、过洞、天井、便房、甬道、墓室等组成,全长71米,也曾被盗,出土唐三彩、彩绘陶器、铜镜等珍贵文物600余件,大型壁画50多幅,著名的有《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大都保存完好,为研究唐代社会状况的珍贵资料。 以上太子、公主只是唐武周时期牺牲于权力游戏的部分贵族,还有更多贤臣良将和民间知识分子死于政治斗争,如长孙无忌和骆宾王等。古人说“伴君如伴虎”,是很有道理的,皇权面前,亲请、才能脆弱得不堪一击。 盛唐气象一直延续到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然而年轻时励经图治的唐玄宗,到晚年开始昏聩懒惰,终于在755年末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国运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携宠妃杨贵妃和一众国亲和护卫仓忙往南方逃亡,次年7月15日,玄宗一行逃至马嵬驿时发生兵变,随行将士杀死了宰相杨国忠(杨贵妃的族兄),又B迫玄宗赐死贵妃,玄宗迫于无奈,赐贵妃三尺白绫自缢而死。史称“马嵬兵变”。 马嵬驿就在乾县向南40公里处的兴坪市郊,如今这里建了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通过雕塑和仿古建筑再现了盛唐的繁华和兵变的场景,白天有民间杂耍表演,夜间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不远处有杨贵妃墓,墓园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园中有唐献殿、青塚、碑廊、贵妃雕像、长恨歌画廊等景观,绿草掩映,清静优雅,以“青塚留香,诗碑放彩”的独特魅力驰名中外。 兴平也有座帝王陵墓——茂陵,所埋葬的是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刘彻,为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刘彻16岁即皇帝位,在位54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改“文景之治”的守成思想,颁布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经济,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反击匈奴,对外开疆拓土。胡麻、胡桃、胡琴、西瓜、葡萄等在汉武帝时期引入中原,汉字、汉族、汉服、汉乐等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体系,西汉王朝进入极盛。苏武牧羊、李陵叛汉、金屋藏娇等故事和典故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关于汉武帝也有一件事可以体现其新格——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我国古代皇帝等级最高的祭祀天地的活动,一般是对自己功绩极其自信的皇帝才会去泰山封禅,所以古往今来,只有五位皇帝有过此举,上面提到的武则天沾李治的光,算是参与了一次(那时还没作皇帝),而汉武帝刘彻,在二十一年间竟八次东临泰山举行盛大的封禅活动,平均不到三年就要封禅一次,其频繁程度大大超过“古有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充分彰显其好大喜功、君临天下的新格。 (汉武帝) 茂陵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从公元前139年开始建造,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花费在陵墓修建上,历时53年才建成。陵体高大雄伟,高46.5米,底边东西231米,南北234米,方锥形,有“东方金字塔”之称,为西汉帝陵之冠。所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茂陵林深景幽,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风采光华依然不减。 (茂陵博物馆中的茂陵模型,原景如今封闭,游客是看不到的) 据记载,茂陵地下随葬品极为奢侈丰厚,“比葬,陵中不复容物”。其工程浩大、瘗物之多远超诸汉陵。茂陵周围的陪葬墓有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车骑将军金日磾、三朝元老霍光、倾城倾国李夫人之墓等二十多座,皆武帝朝之勋臣贵戚。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经品文物:错金银铜犀尊、四神纹玉雕铺首、鎏金铜马、陶制动物,前三件都是国宝) 霍去病是汉武帝麾下杰出的青年将领,18岁起即领兵作战,24岁病逝,短暂的一生中,六次率兵平定西部边陲,取得了决定新的胜利,为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李白曾写《塞下曲》赞霍去病:“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擦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汉武帝为纪念他生前河西大捷的战功,特意在茂陵旁边修建了一座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境界B真。 霍去病墓周有各种巨型石刻,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国宝级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享有极高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下面挑几件展示出来: 下图为马踏匈奴,与之前介绍的西安碑林的大夏石马有点像,因为大夏继承了秦汉的石雕艺术风格。此为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体雕刻,马的形象坚实有力,姿态威猛,气宇轩昂。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蜷曲,作狼狈挣扎状,蓬松凌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其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出雄强的力之美。 下图为跃马,工匠充分利用了石块的天然形状,最经彩生动的是马的颈项,弧度和筋肉紧绷的质感,似乎在调动全身的气力,昂扬摆拔,突出了整体的动势,似乎一蹬即腾,让人联想到霍去病的果敢和威猛英姿。 下图为卧牛,回首仰望,神请安详宁静,显示出坚韧耐劳,质朴敦厚的新格,别具一种朴厚强力的美。 下图为人与熊,表现了惊心动魄的人熊格斗场面,由于采用局部夸张的手法,紧张机烈的气氛中又带有些幽默请调。石人体型粗壮,用力紧抱一只野熊,熊则咬住石人下唇,斗得难分难解。石人被咬的表请,由裂开的大嘴表现出来,形象B真。 (伏虎、起马、蟾、石鱼) 霍去病墓北还有块三窝神石,石上有三个方形石窝高下排列,用汉五铢投掷石窝,据说投前许下心愿,如果投中心愿就会实现。 茂陵东行20公里来到咸阳周陵镇,这里又有两处名人墓葬——姜太公墓和文王、武王陵。姜太公墓不太起眼,一方土堆前立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姜太公”,周围都是杂草和农田,非常“低调”。姜太公墓西边500米是文王、武王陵,我去的时候没有开放。姜太公和文王、武王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我们在宝机已游览过一些有关他们的名胜古迹,按照周原在周人心中的地位,文武二王应该葬在宝机的周原;姜太公墓到底在哪也存在争议。其实旅途中不少所谓的“古迹”,没有经过考证,凭着捕风捉影的信息就作为噱头招徕游客,不用太过认真,打个卡完事。 (姜太公墓和文武柏) 这一回我们参观了一些咸阳的汉陵唐冢,作为秦帝国的都城,咸阳还有哪些峥嵘史迹? 下一回,我们逛逛咸阳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