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财富远超“两马一王”,成为世界首富
更新时间:2022-05-25
财富和地位是人离不开的话题,谈到世界首富,有人会想到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提到亚洲首富,有人会想到李嘉诚等人,提高中国首富,大家会想到王健林、许家印、马化腾、黄光裕等人。在晚清时期,我国有一位商人伍秉鉴,他是那个时代公认的世界首富。那么伍秉鉴是何许人也,他的财富到底有多少,他是如何一步步的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呢,他又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王健林 伍家兴起 伍秉鉴晚清人士,生于乾隆三十四年,卒于道光二十三年,广东十三行的商人。广州首富、世界首富、慈善家,这是世人给他的标签。伍秉鉴生于商人世家,这一家族,一直从事广东与福建的茶叶贸易,到了他父亲伍国莹这一代时,开始经营对外贸易。伍国莹去世后,把家族业务交给五子伍秉钧,伍秉均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经营,扩大规模,并创办了“怡和行”,家族发展蒸蒸日上,但伍秉均在35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家族业务便落在了32岁的伍秉鉴肩上,这一年是1801年。 广州十三行 伍秉鉴的努力 如果说伍秉均的努力,让伍家业务扩大,那么伍秉鉴的努力,则让伍家业务做强。伍秉鉴非常聪明,会说一口流利的“广州英语”,这有利于他和外国人交流,除此之外,他也善于和外国人打交道,他的种种表现外国人非常的钦佩。这一点从当时一个事件就可以了解,当时一个美国商人,和伍秉鉴合伙做生意,因为经营失误,让伍家损失了相当大的一笔钱,同时还欠下了伍秉鉴7万多两白银,但是伍秉鉴找到他并烧毁欠条,用“广州英语”告诉对方“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运气不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不要你还了”。此外,伍秉鉴还经常帮助一些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他的这一系列做法,很快传播海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钦佩伍秉鉴的为人,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和他做生意。 伍秉鉴 伍秉鉴还有一个聪明之处,就是他擅长处理和政府的关系,1834年英国和清朝爆发一次冲突(详细请况,见我之前写的《1834年,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的首次较量》)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坤就是叫伍秉鉴去和英国商人协商处理,总之,他和清政府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在清政府的允许下,伍家取得了和外国人交易丝绸和瓷器的权利,拥有这一权利的人,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寥寥无几,而丝绸、瓷器两项,是外国人最想从中国购买的,因此伍家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涌入,伍家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凭与这点,伍秉鉴也成为广州行商的领袖——总商。 伍秉鉴的财富 伍家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在中国各处都有房产、田庄、茶园、店铺,同时伍家还具有全球视野,他们积极的在海外投资,比如说:投资美国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同时伍家还是英属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1834年,据伍秉鉴自己估计,伍家财富达到2600万两,这些财富让人望尘莫及。 伍秉鉴的义举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伍秉鉴企图利用他在清政府和英国人的影响力,化解冲突,但是并没有取得效果。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伍家积极募捐,修堡垒、建军舰、造大炮支援清政府抗击英国侵略。英国占领广州城后,清政府派伍家的伍绍荣去和义律谈判,最终签订了《广州条约》用600万两,赎回广州城,伍家带头募捐,并出资110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英国要求中国赔偿2000万两白银,伍家再次出资100万。 《南京条约》签订 伍家的落幕 鸦片战争后,伍家损失了很大,但此时伍家海外海仍拥有大量的产业,此时国人对伍家常年和外国进行生意往来,非常厌恶,“汉间”、“卖国贼”的帽子一个接一个的扣在伍秉鉴的头上,伍秉鉴心灰意冷,他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提到如果不是年事已高,那么他会选择移民到美国。他没能实现这一个想法,在1843年,伍秉鉴在广州去世,时年74岁。 伍秉鉴去世后,伍家在社会变革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