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打仗讲究仁义,兵败后感叹世人不仁,宋襄公后中国再无仁义?

公元前642年,姜昭被宋国领导人子兹甫(宋襄公)用强大的兵力送到齐国边境,齐国领导人姜无亏在易牙等人的忽悠下,不顾现实,悍然对宋军开战。子兹甫反击,齐军大败。于是,姜昭坐上老爹姜小白的宝座,即齐孝公。

实际上,宋国的兵力和齐军比起来不值一提,子兹甫之所以能取胜,全是因为姜小白死后,齐国政局不稳,军队人心涣散,无心作战。但这场胜利让子兹甫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错觉,他觉得自己已超越天下霸主,那么天经地义,他就该是霸主了。

他把这自以为是的“正知正念”说给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助手子目夷听,子目夷马上反对说:“咱没有这个实力啊。”

子兹甫说:“咱们大败霸主齐国,怎么说没有实力?况且,宋国接替齐国的霸主地位,是姜小白和管仲说的啊。”

子目夷惊叫道:“你见鬼了吧,他们二位早死了,你是怎么见到他们的?”

子兹甫说:“此事早已注定,葵丘会盟时,姜小白和管仲让我以后照顾姜昭,这背后的意思就是,我照顾霸主,那我就是霸主的保护神。现在齐国衰落,姜昭无能,我必须承担起姜小白的嘱托啊。”

子兹甫没有撒谎,当初葵丘会盟时,姜小白和管仲的确和他说过以后多多照顾姜昭,但那是强者对弱者说的客气话,以平衡弱者的自卑心理。况且,姜小白和管仲对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人当真,只有子兹甫例外。

子兹甫的哥哥无法劝说这个一根筋的弟弟,只好同意。公元前639年,子兹甫叫来姜昭,二人联袂召唤天下诸侯,说要在楚王国的鹿上(今安徽阜阳市南)重开“联合国大会”,确立子兹甫的霸主身份。

各国领导人瞠目结舌,觉得子兹甫肯定疯了,但还是看在曾经的霸主齐国的面子上,纷纷向子兹甫献上贺信,可至于是否参加鹿上会盟,没有人给出准确信息。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楚王国,它很快就给子兹甫回复说:“霸主,您肯来我楚王国开‘联合国大会’,是我们楚人的莫大荣幸,我们立即布置会场,恭迎您的到来。”

子兹甫兴奋得发狂,他之所以要把会议地点定在楚王国境内,就是想试一下这个强敌的态度,现在,强敌已表态,他恍惚已看到霸主的旗帜在宋国迎风飘扬。

子兹甫得到了庞然大物楚王国的肯定,他马上召集那些诸侯一起去楚王国鹿上。诸侯们见楚王国居然点头,立即生出不好的感觉,他们邀请子兹甫到孟地(今河南睢县)商讨,并强烈建议子兹甫带兵前往。子兹甫认为,既然是和平会议,带兵岂不是违背会议经神?他也希望诸侯们不要带兵。

诸侯们商议了一番,倘若强大的楚王国真的图谋不轨,带兵和不带兵区别不大,所以他们都轻车简从,陆续抵达孟地。子兹甫最后一个到,还没有洗尘,就被楚军逮捕,趁宋国没有领导人,楚王国对宋国发动了进攻。

幸好,子目夷临危接班,楚王国见宋国已有准备,觉得子兹甫已无用处,就仁慈地释放了他。子兹甫回到宋国,从哥哥手中拿回国君的牌子,气咻咻地说:“楚人不讲信义,受天下人耻笑。”

子目夷告诉他:“这个时代,天下人只耻笑弱者,不会耻笑强者。”

子兹甫拍手叫道:“你说到点子上了,所以说,咱们必须做霸主。”

子兹甫决心用武力实现这一梦想。公元前638年,他对投靠了楚王国的郑国实施军事打击,希冀通过这一战而扬名天下,成就霸主伟业。

郑国在姜小白去世、齐国霸权消失后不久,就投靠了楚王国,郑国不是墙头草,它实在是有苦难言。它处于楚王国和诸夏的中间,是个火坑,楚王国要北进,它是个无能的拦路石,在诸夏没有霸主和楚王国抗衡的请况下,它唯一的选择是投靠楚王国。

宋国兵团才出发,郑国已向它的保护国楚王国发出求救信,楚国领导人一听敌人是那个呆头鹅子兹甫,就欢欢喜喜地派出救兵,双方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隔水而遇。宋国兵团马上列阵,而且快速完成。楚王国兵团正在边玩耍边渡河。子兹甫看到楚军闲散的模样,开怀大笑说:“大家都说楚军天下无敌,看他们这副德行,哪里有天下无敌的样子?我成名的机会来啦。”

子目夷提醒他:“楚军正在渡河,应该趁此良机攻击他们。”

子兹甫生气了,用手指着军中一面大旗问:“那是什么?”

子目夷看去,只见大旗上有两个字——“仁义”。

子兹甫说:“我堂堂仁义之师,岂有趁敌人半渡而击之的道理?”

子目夷只能暗暗叫苦,眼睁睁看着楚军全部过了河并开始布阵。他又提醒呆头鹅弟弟:“趁他们阵形未整,赶紧攻击。”

子兹甫愠怒地道:“你怎么回事?我堂堂仁义之师,怎有趁敌人没列成阵就进攻的道理?”

当楚军列阵完毕,子兹甫派人去询问楚军:“按照战役规则,是你们先进攻,还是我们先进攻啊?”

楚军狂笑,疯狂地向宋军进攻,宋军山崩一样溃败。子兹甫在乱军中被众将保护,才逃出重围,跑回宋国。

宋国一大批军烈属围住他,哭天抢地,埋怨子兹甫是个榆木脑袋,以致大败,死了这么多人。

子兹甫感到大大的失望,不是对自己大败感到失望,而是对军烈属的反应感到失望。他说:“自有战争以来,都是礼仪之兵,不许杀负伤的敌人,不擒拿年纪大的敌人。战场上进攻不能耍诈,要面对面地冲锋。可这群野蛮的楚国人不讲规则,他们不讲规则是他们的事,我可要讲规则。我以‘仁义’带兵,虽败犹荣。”

这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以讲规则的子兹甫惨败和不讲规则的楚军全胜而结束。

MAO泽东后来评价子兹甫时说,他的仁义是蠢猪式的。因为兵不厌诈,战场本就不是讲仁义的地方。不过也有人认为,子兹甫保持了君子风范,遵礼守德,虽败犹荣。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评析宋襄公的“仁义”行为。积极方面,他严格遵守了周公礼乐制度,西周时期,战役也有礼仪,双方必须遵守礼仪。从这点而言,宋襄公继承了传统文化。消极方面,礼仪、规则必须双方都认可并遵守,倘若有一方不认可、不遵守,那这礼仪、规则就是虚无的。

中国人喜欢讲“你不仁,我不能不义”,正如舜一样,无论他老爹和老弟怎么害他,他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孝。问题是,舜和宋襄公坚持自己原则的后果截然不同,舜如果失败,死的只是他自己,可宋襄公失败,死的却是千万士兵。

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没有问题,但不能用千万人的生命来为自己的坚持埋单。周王朝时期的宋国是个奇葩国家,子兹甫能有在战场上玩“仁义”的举动,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国家价值观基因的深刻影响。宋国由商王朝遗民组成,商王朝的人因经商而形成了诚信、仁义等处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深深地渗入了宋国贵族的血液中

子兹甫的老爹临终前,要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子兹甫,子兹甫却说:“我没有老哥子目夷年长,也没有他宅心仁厚,所以请把位子传给老哥。”问题是,子目夷不是嫡子,所以跑掉了,接着子兹甫也跑掉了。子目夷发现宋国国君要绝后,只好跑回来暂代国君,然后用各种仁义之学说服老弟,子兹甫才勉强继位。

子兹甫不是个例,宋人在人心不古的春秋战国乱世,仍然保持着他们所谓的君子风范,所以在那些与时俱进的人眼中,宋人都是呆头鹅。中国历史上许多成语,诸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朝三暮四等,主人公都是宋人,宋人的教条主义成为中国人的笑话来源之一。

泓水之战后,子兹甫把“霸主”二字当成是不吉之物,拒绝再听到关于此二字的任何信息。六个月后,子兹甫去世。临死前,有人不怀好意地问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子兹甫长叹一声,说:“世人不讲仁义,我却无能为力,乃人生最大的憾事。”

随着子兹甫的死去,仁义和中国人道别。甚至连子兹甫本人都认定,仁义已走上末路。但他所谓的仁义,只是小仁小义,真正的仁义是姜小白那样为中华贡献和平的大仁大义,这种仁义永不会走上末路。要做霸主维护世界和平的子兹甫虽然倒下了,却还有无数人时刻准备着,准备扛起仁义的大旗,为中华出力。

  •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的伪政权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