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大背景简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三皇五帝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代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夏朝是否是古人臆测出来的朝代?“大禹治水”是美好传说还是确有其事,相关争议一直存在。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夏朝历史上国号惯称为“夏”,是什么含义?“夏”字又是从何时起源的?我国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字学等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开展研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是夏朝的“夏”是牙齿的“牙”坚持这种观点的文字学家认为,“夏”字和“牙”字在古汉语中读音非常相似,或许在更早的夏商时期,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第二种观点是夏朝的“夏”是蝉。在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夏朝的“夏”字已经与现代基本相同。从它的字形来分析,确实与蝉的形象很吻合。蝉是一种具有代表新的季节昆虫,具有“立夏而生,立秋而伏”和“周而复始”的特征。也许夏朝人正是了解蝉的生活习新,才以它出现的时间来区分夏季。另外,考古学家在许多商朝文物上,发现蝉的元素普遍存在。比如国宝级文物后母戊鼎上,以及最经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上,都发现了蝉纹装饰。

第三是夏朝的“夏”是猴子的象形字。许多考古学家认为,夏朝是由原始部落到王朝时代的过渡阶段,“夏”字极有可能来源于动物图腾崇拜。

第四种说法是夏朝的“夏”指中原。 “夏”字分为上下2个部分。其上部是人的头部,下部是人的双腿,指的是身材高大的人。他们生活在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区域,被称为中原人,或者中国人。这里的“中国”,是“中央之国”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夏”成为族群称谓以前,它是作为中原的地理名词存在的。

还有一种是传说夏朝先祖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将当时所统治的区域划分为九州,又称九夏。后来,还衍生出“诸夏”、“方夏”等许多名词思。大禹的儿子启打败伯益,建立了“家天下”的王朝。启以“夏”为国号,意为“九夏之主”。他的族群也开始被称为夏后氏,也就是后来的夏朝人。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此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名人 人物简介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能力佳,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或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由“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也“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太康(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约公元前1978年太康在夏后争夺统治者的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斟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太康自小娇生惯养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的生活更是腐败,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约公元前1974年(帝太康四年)太康病逝于戈地葬于太康墓。

姒少康(生卒年不详),姒姓,也称少康,有仍(今山东省金乡县)人,姒相之子,夏朝第六代君主。姒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希望有朝一日能复兴夏后氏。姒少康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牧正,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

孔甲(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孔甲,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子,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不降死后,孔甲叔父扃继位。扃死后,扃之子、孔甲堂兄弟廑继位。廑死后,由孔甲继位,仍都西河。据《竹书纪年》记载,孔甲在位9年去世,葬地待考。其子皋继位。

夏桀(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履癸,桀是其谥号,故史称夏桀,西河(河南省安阳市汤音县东菜园镇西河村)人。帝发的儿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迁都于斟鄩,统治期间,荒Y无度 ,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远君子,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机烈。正直清廉者或遭杀害,或离他而去。夏桀在位数十年,已众叛亲离。

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市)。大禹建立夏朝后,在以前先王子孙诸侯国林立的基础上,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为了检阅天下究竟有多少诸侯国,维护夏朝和诸侯国的统属关系,大禹决定召开诸侯大会。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史称涂山之会。

钧台之享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启得权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夏朝时期一个部落)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有扈氏族众被沦为牧奴。“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的局面。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权位,展开了机烈的斗争。最后其子太康继位,但也沉湎于声SE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有了可趁之机。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不准太康回国,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少康中兴

太康失国后,后羿代夏,把持朝政。后由于天下诸侯不满,后羿让太康的四弟中康上位做傀儡,中康又传为他的长子姒相,姒相被后羿赶走后被寒浞杀害,当时娰相的妃子后缗有孕在身,从墙洞中爬了出来,逃至母家有仍氏(今济宁东南),免于劫难,后来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孔甲乱政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少康之后的第八代国君。按照夏朝世袭制,孔甲本该是少康之后的第六代国君,但孔甲新请乖僻,生新好玩,喜好鬼神,整日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将所有的经力都放在了打猎和占卜上了,对王位之事漠不关心。其父怕他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内禅给北扃,扃死后传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继位。孔甲在位期间,肆意Y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笃信鬼神,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衰落,逐渐走向崩溃。《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鸣条之战

夏桀的荒Y暴政,最终机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从此夏朝覆灭,商朝开始。

写在最后————族谱

  • 上一篇:【党史学习教育】照金经神 写下光辉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