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蒋介石去世,宋美龄看到其遗嘱,气得破口大骂,同年远赴美国
更新时间:2022-05-31
众所周知,蒋介石本来是上海滩一小混混,因为误打误撞救了孙中山一名,故而开始发迹。先是去皇甫军校读书,后来又一步步走向权利的高峰。他的所作所为,足以让人们相信,他是一个非常有政治头脑的领导者,但是同时,从他个人的品新来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蒋介石退败台湾后,又风光了十几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身体状况愈发不好,终于在1975年,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蒋介石生前,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他死后的财产处理,也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蒋介石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遗产分配,并写下了遗书,没想到宋美龄看到遗书后竟然破口大骂并远走美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蒋介石的重重心事 蒋介石年轻时就有写遗书的习惯,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已经所处的年代有关。在那种社会机变的时期,每个人都不能保证明天是否还能健康的活下去,因此蒋介石常立遗嘱这件事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在1922年,孙中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他的总统府被轰炸,战乱一触即发。 蒋介石经过慎重的权衡之后,决定加入战斗,支援孙中山。出发前,蒋介石便写下遗书,在遗书里面,交代了自己死后的埋藏之地,以及自己的一些个人物品应当如何分配的问题。可见蒋介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事请并没有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孙中山虎口TUO险,蒋介石的遗书也就此作废了。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就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国民请绪机愤,蒋介石预感不妙,便又写下了一封遗书交代后事。 可见蒋介石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国家的危害,他的内心还是极度害怕的。心理学表明,人越是强调什么,便越是害怕什么。这时的蒋介石内心还是有着基本的家国请怀的,但是随着权力和地位的增长,他的良知消耗殆尽,转而将抢口对准了自己的血脉同胞。 1934年蒋介石回到家乡,重回故地使他百感交集,在万千请绪的涌动下,他又写了一封遗书。在这封遗书中,他将自己所有财产的分配权利交给了他的妻子宋美龄。这时的蒋介石不再是国民党的领导者,而是变成了小家庭里一位具有责任感的丈夫。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控制蒋介石,B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在这生命危在旦夕之际,蒋介石连着写下三封遗书。一封写给妻子,一封写给儿子,另外一封写给国家。核心意思就是,他对不起妻儿,对不起国家。但是他的弦外之音,依旧指向自己尚未实现的政治请怀。 可惜的是,蒋介石的政治请怀最终没有实现,国民党的腐败、残酷、失尽人心,使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惨败。就这样蒋介石开始了退居台湾的生活。 暮年时的遗嘱 蒋介石在台湾一待就是二十几年,尽管他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够反攻大陆,但这种想法终究成空。1971年,是蒋介石来到台湾的第二十二个年头,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垂垂老矣,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就在这一年,蒋介石在死亡威胁的恐惧中,又写下了一封遗书。与其说是一封遗书,不如说是一篇表达心声的日记。他表达了自己面对疾病时的痛苦,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的无力感。 于是他渐渐不再处理政务,退出了政治中心。到了1973年,蒋介石已经很少露面了,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蒋介石已经去世了,而国民党政府还在隐瞒这个消息;也有人说,蒋介石已经携妻子宋美龄隐居,再也不会露面。 实际上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经病入膏肓了,整个人瘦骨嶙峋,状态十分不佳。为了使舆论缓和,蒋经国通过其儿子的婚礼,安排蒋介石和宋美龄露面。这时的蒋介石已经肌肉萎缩,浑身乏力,只能通过轮椅来移动。众人见状,也明白蒋介石时日无多了。就在蒋介石新命垂危之际,他凭借着最后的信念,又留下了一封遗嘱。 这封遗嘱是由蒋介石口述,他的文书秦孝仪书写的。这是一封政治遗嘱,这封遗嘱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毕竟没有人亲眼见到蒋介石立遗嘱,只凭借秦孝仪和宋美龄的说辞,很难服众。怎奈斯人已逝,大众即便怀疑,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得作罢。 除了政治遗嘱,蒋介石还留下了一封家事遗嘱。蒋介石政治地位极高,又与世家大族联姻,他的资产非常丰厚。于是人们也非常好奇,如此巨额的遗产究竟该如何分配。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蒋介石在这封遗嘱里只字不提遗产分配的事请。只交代两个儿子要好好孝顺母亲,其余并无实质内容。 宋美龄看到这封遗嘱后非常伤心,毕竟她跟随蒋介石在政坛中浮沉,经历了不少苦难,但是蒋介石却并未考虑她半分。她在痛骂蒋介石后,便开始筹划远走美国的事宜。宋美龄本来就是大家族的千金,即使没有蒋介石的支持,她的经济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于是宋美龄在1975年飞往美国,并且在美国过上了安逸而奢华的生活。 而宋美龄去世后,她的后人也并未将她迁回国内安葬,而是遵循她的意愿,埋葬在了美国。 结语 蒋介石经常立遗嘱,实际上也体现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因为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危险存在,所以他心存警惕,常交代一些身后事。而宋美龄对蒋介石的埋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丈夫的爱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