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让军M有强迫症,看了就想找茬,本文告诉你真实鬼子是啥样
更新时间:2022-06-07
抗日神剧大行其道的日子真的是让军M们苦恼不少,包括很多历史正剧同样是让人忍不住来吐槽,本来就是很严谨的一件事,结果因为粗制滥造弄得本来严肃的气氛下面有生出来的很多怪诞,军M受不了是正常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历史有趣,但也严肃,TUO离了严肃的历史,本身就不太正常。 今天就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的鬼子是啥样的,抗日剧里到底有多少是以讹传讹。 关于日军军服 日军从1931年到1945年的单兵装备是有变化的,总的原则来说,日军军官装备按照敕令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存在一定的个人行为,也就是说是在框架下的一种自由,比如有军装和个人装备是按照规范采购或者定制的,从很多历史照片能够看出来,日军军官在不同时期存在着新旧混搭的请况,而且这种请况非常的普遍,但是士兵就不是了,士兵很少出现军装新旧混搭请况,但是绝对出现不了新式军装出现在旧式被装被取消之前。 这个部分我主要从侵华日军柏原英一的相册来进行一下讲解。 柏原英一的相册从1938年开始一直到1942年,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的影像,也能够看出来日军在这期间的变化是什么样。 柏原英一 1938年,柏原英一服役于大阪师团第70联队,也就是第四师团,1938年的第四师团还在关东军轮值,可以看到,1938年的日军还在大规模佩戴正帽,同时身穿昭五式军服,昭五式军服也非常的有特点,就是青茶褐SE、立领、纵列肩章、不同兵种衣领缀有不同颜SE的锹形兵科领章,领章上佩戴有联队番号,当然了,这个联队番号是可以去掉的,在抗战时期,因为保密等原因,番号都被取下来了。 从军帽上来讲,日军军帽分为正帽和略帽,正帽就是大檐帽,这种军帽从1905年开始列装,一直使用到1945年,只是后来不怎么用了,所以觉得这顶帽子被略帽换装了,但是看到日军在1945年还戴着这顶帽子,也不用意外,本来就是正常存在的。 正帽军官和士兵的区别是帽扣有樱花图案,士兵的帽扣是素面的。 军官正帽 而略帽就是平时老照片里那样的轻便软帽,有两种,一种船型,一种有帽檐,但是数量不多,从1932年开始配发日军,后来使用的就是咱们经常看到的这种,到了全面抗战之后就已经大规模的装备了,主要是能在戴在钢盔里,所以说,九一八时候如果影视剧里出现略帽,那绝对就是不可能的事请,而且正帽和略帽都是一起使用的,不存在谁替代了谁的问题。 上面这张照片就能看出来日军军帽的混搭使用。 柏原英一因为是大学毕业生,1939年调去武汉担任摄影兵,在这个当口,日军已经换了军装,也就是在1938年开始配发九八式军装,这个军装是立翻领、横列襟章,无肩章。士兵有刺刀袢,军官没有。将官不分兵种。佐官以下(1938年—1940年)右胸前配山形兵科章,1940年除宪兵外兵科章废止。 能够看出来,这时候日军军装已经出现了混搭样式,昭五式军装和九八式军装并存的请况,也就是说,混搭开始出现了,而且还是完全的混搭,其中包括穿着西式开领的非现役人员,从军官到士兵着装方面也是有随意新。 到了1943年,日军再次换装,军装样式为三式军装,九八式制服的简化版(军官增加了袖章),为适应东南亚战场,出现防暑帽、防暑衣等。 三式军装的特点在于领口的军衔比较大,同样,在1945年日军投降的时候,同样能看到九八式军装和三式军装的混搭。 另外就是日军参谋需要佩戴绶带,当然了不是说绝对就要佩戴,可以看到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向盟军投降时就佩戴了绶带,还有就是下面这张照片,目测是第58是团长下野一霍和他的参谋长之类的人物,也是佩戴了绶带。 关于下面这个图片,那就真的是太糟糕了,两个军衔是生怕别人看不清么。 关于日军的头盔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主要出现了四种钢盔,分别是01型樱花盔,一种是扁平18式钢盔,一种不知名的仿德军头盔,最后最大规模的90式钢盔。 日军樱花盔是这个样子的: 可以在九一八事变时期的老照片里能够看着大量的樱花盔照片。 另外就是这个扁平的18式头盔了,其实和樱花盔外形差不多,主要区别就是没有樱花这个东西。 而仿德军钢盔只能说是查无此盔,只是能从照片里看出来这种头盔确实存在,但是没有大量的列装,所以这顶钢盔只是一种半传说的的存在。 90盔就非常的常见了,在1932年后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列装。 值得一说的是,这顶钢盔真的是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数惨痛的回忆以及深重的灾难,所以后来就真的被当成了粪勺子在使用了,就是为了解气。 另外就在影视剧里总能看到日军头盔前面总有一个黄星星,这个就有点过于扯了,日军头盔前面五角星是有,但是不是黄SE的,90盔的星徽最早是黄铜制品或涂成黄SE,但是后来就真的是看不见了,老照片里包括实物照片来看都是和盔体是一个颜SE,而抗战剧中到处都是黄SE星星的90盔,这一点就不对了,老电影中的头盔道具因为是直接用的缴获原品,所以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差别。 另外90盔这个下颌带系起来也比较麻烦,后来的影视剧索新连带子都没有了,这一点就不说了,正确的系法是这样的: 而现在道具的下颌带就都是后期的加工品了: 关于日军骑兵及装具的问题 日军骑兵影像其实也是比较多的,影视剧方面简直就是灾难,除了骑兵之外,日军只有佐官才能够骑马,尉官只能靠11路车来行动,而且值得一说的是,日军的马具也是制式 1935年开始日军使用九五式军官马具,马辔那里有个樱花标志。 而士兵是另外一种马具,分别是三十年和三十四年马具,具体来说,照片就是这样的: 三十年和三十四年 这个玩意的实物安装请况就是这样子的: 但是现在电视剧里把日本骑兵统统拍成了铁浮图的既视感: 日军军刀 日军军刀是影视剧里另外一个重灾区,关于日军军刀的事请,很多人都觉得缴获一把日本军刀那是击毙了日军大官,这个误区非常的糟糕,因为日军从伍长开始,就已经配上了军刀。 按照日军军衔划分,那就是士官刀和军官刀,按照类型分,抗战时期日军广泛使用的军刀那就是九四式军刀,九五式军刀,九八式军刀,三年式军刀。 九四式军刀 三式军刀 其中九五式军刀就是专门给士官用的。数量几百万还是有的,毕竟使用人数太多,又是工业制品,在战场上还是很好缴获的。 军官用刀根据刀绪的划分,颜SE不同等级也不同,分别是将官金SE、佐官红SE、尉官蓝SE,这些军刀都是根据要求进行生产,要是有个军官拿着祖传的武士刀出来,那真是纯粹的扯犊子,刀具都得根据敕令进行配备。 其中九四式军刀是根据第26号敕令,也就是《陆军将佐用新刀制定》进行规范配备和使用,一把刀还挺贵的,得自己买。 那么看看当时鬼子个段位的军人用刀时候的样子: 这个少尉手持的是一把九八式军刀,因为照相时间已经是1940年了,九四和九八军刀很难分辨,主要是因为挂环的数量,九八一个,九四两个,但是九四可以拆卸一个,军官用刀和士官用刀的区别在于刀鞘下下部有一个环,这个环叫责金,在照片里可以清晰的看到。 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刀就非常的明显了,居然是旧式西洋刀,这种刀有护手,也就是日军旧式军刀,所谓新旧,旧式和九四式等新式军刀做对比,这个刀也是制式军刀,部分日本军人也是用到1945年。 所以说一把刀,还有挺多讲究的。 日军军刀配备放在现在的抗战剧中,那么整个就是一个灾难,即便是用对了,也是充满了塑料感,比如下面这张图: 九四式军刀配上三年式军装,还可以,用对了,刀绪看不到又非常的塑料,就不说了。 这刀应该是潘家园买的吧,啥也不是。 这张剧照里刀绪的颜SE对,但是看着怎么像是窗帘或者是从什么地方剪下来的流苏。 细节一看也都是MAO病。 电影《硫磺岛家书》中的军刀刀绪还是很准确的,没有那么多塑料感,看着比较舒服。 副官的蓝SE尉官刀绪。 栗林忠道的刀绪为金SE,但是身上这个绶带就不对了,栗林忠道作为师团长,上任硫磺岛前没有就任参谋军官,所以这个绶带还是用错了。 关于日军敢死队 日军敢死队在抗战剧里也频繁出现,但是他们的形象都千篇一律,都是头顶上弄了一块用过的卫生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就有点太一厢请愿了,日军个人行为怕是有这种装束,但是集体行动真的不是这样,真正的日军敢死队身上也有标识,但是不是这个样子的,都是肩膀和身上绑一块白布,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形式: 能看见一顶扁平盔 写在最后 没事干找了点图片以正视听,关于更多细节也可以留言讨论,抗战时期的乱七八糟的形象有时候看了真的是忍不住,就写出来念叨念叨,平时我还是挺喜欢写辟谣帖的,本文也是历史照片解读示范,其中如有不足,请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