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认为曹草屠城是合理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到这件事?
更新时间:2022-06-28
任何屠城都是残忍的,都是反人类的,曹草屠城也不例外。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新,曹草屠城也有一些具体的原因,绝非一句是否正义就能说得清的。 笔者认为,你的学生尽管有些片面,但曹草屠城的确有其政治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曹草屠城就是合理的、正义的。 首先说明,笔者的看法不是绝对正确的观点,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因为历史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于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结论。 笔者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吧。 第一,兵民乃胜利之本,许多时候是不能严格区分是兵还是民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作出《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这就是说要全民皆兵反抗日本侵略。 不管你手里有没有武器,只要你反抗日本侵略,日本鬼子就要屠杀你,全城抗日,那就屠城。在日本人看来,不管是兵是民,统统杀掉。 《亮剑》里有个桥段,李云龙说八十万干掉了国民党一百二十万,那仅仅是动用的兵力,但支前的民工有多少呢? 有说法是一百二十万,有说是二百万,有统计说达到了五百四十三万。 没有庞大的民工支前,就不会有淮海战役的胜利。 在国民党眼里,那管你是军队还是民工,打掉你的后勤补给线,是他们必要要做的事。 由于日本侵华的新质是非正义的,国民党的独裁行为也是非正义的,自然而然 日本的屠城以及国民党的屠城注定了是非正义的,是反人类的。 但是,作为交战的双方,在政治上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彼此屠城,那就不是这么简单的是否正义所能说明的。 因此,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曹草屠城跟日本人侵华屠城与国民党屠城混为一谈,而是需要具体分析。 第二,汉末三国时期,人口依然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由于瘟疫及战争的原因,汉末三国时期人口大量减少,作为争霸的诸侯对于人口资源那是相当的重视。 刘备携带十万民众渡江南下,先不说刘备是否仁德正义,起码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于人口的重视。 这段时期,可以说地盘多得是,得到很简单,难的是能不能守得住,没有人口只占据一座空城有啥用? 出于同样的目的,曹草不仅屠城,也会重视人口资源。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草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投降曹草。曹草将张鲁全族及大量的居民迁往邺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草与刘备在汉中交战失利,撤军时将汉中大量人口迁回内地,几乎是给刘备留下了一座空城。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由于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这也说明了诸葛亮对于人口的重视。 先抛开是否正义不说,对于争霸天下的军事集团而言,迁移人口(包括携民渡江)其目的是要增加自己的势力,屠城是为了消灭对手的军事实力。 就此而言,都是目的一致的军事手段而已。 第三,作为军事上的对手,徐州牧陶谦占据徐州,率领民众据抗曹草,曹草屠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消灭徐州的反抗势力。 徐州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无论是陶谦、吕布还是刘备,占据徐州,都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曹草为敌。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草,自然清楚徐州的重要新。徐州的民众无论谁在主政,都与朝廷不对付。 如果徐州民众心向朝廷,曹草必然会笼络;反之,曹草必然会消灭,说得难听些就是屠城。 为何陶谦主政时曹草屠城,而吕布、刘备主政时曹草没有屠城呢? 这是因为时势不同哦。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草的父亲曹嵩来曹草处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 。这一点存在异议,但曹草却不这么想。 曹草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 次年夏,曹草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草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机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这是曹草屠城的一部分,但还不是全部。 有人把这段时间曹草屠城,归于替父报仇,不能否认这是其一,但不是全部。 因为曹草进攻张绣,张绣在贾诩的策划下杀死了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但曹草最后还是接受了张绣的再次投降。 由此可知,曹草屠城与接收张绣投降,都是出于政治需要,决不仅仅是一己之私。 更重要的一点,曹草徐州屠城时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曹草更偏重于发展势力,抢夺地盘,并不很重视自己的政治形象。 建安元年(196年),曹草奉迎献帝到许都。之后,曹草就以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开始其争霸天下的征程。 徐州屠城与招降张绣,就在这前后不久,曹草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笔者评论 曹草屠城绝对是残忍的,反人类的,但也是出于政治需要的。 作为军阀争霸,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正义,而是是否有利。 都说刘备仁德,得民心者得天下,结果是刘备偏居一隅,是三国势力最小的。 曹草残暴,但却能平定北方,成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大的势力集团。 屠城是一把双刃剑,曹草在削弱了对手势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统治区的不稳定。曹草内部叛乱频发,大大牵制了曹草的对外扩张,致使他及其继任者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作为道德学者,总喜欢用正义、非正义来评价一些历史人物,但作为历代枭雄却不会去考虑这些,他们最先考虑的是否有利。 是否正义,充其量最多是一个舆论工具,被利用来攻击对手,发展自己而已。 丛林法则是历史不变的规律,而正义法则仅仅是那些为了施行丛林法则的人利用的工具。 如果感觉历史很遥远,那就看看目前的国际局势。如果看懂了俄乌战争,看懂了米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你就不会轻易以是否正义来看待战争、看待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