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赵盼儿为什么一定要开酒楼,因为宋朝的酒楼太火了
更新时间:2022-07-08
由刘亦菲、陈晓等人主演的古装偶像剧《梦华录》近期迎来了大结局,作为今年开年以来评分最高的一部古装偶像剧,《梦华录》确实表现的要比一般同类型剧集好上一些,尽管剧请播出过半的时候也曾引来了很多争议,但好在结局的时候又都圆了回来。 在《梦华录》结局的时候,赵盼儿三姐妹终于开起了她们梦寐已久的酒楼,并将之经营得越发红火,其实关于宋朝时期酒楼的火爆场面,在很多书籍上都有文字记载,在《武林旧事.酒楼》中曾写道:“歌管欢笑之声每夕达旦,往往与朝天车马相接,虽风雨暑雪,不少见也。”这样红火的酒楼就算是在现在,恐怕也不多见。 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北宋时期东京的商户酒楼被称为正店,规模比较小的被称为脚店,酒店有很多是由官库经营的,在《齐东野语》里面曾记载了当时东京城内的第一酒楼,这座酒楼名叫“白矾楼”,书中称它是“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 后来这座“白矾楼”改名为“丰乐楼”,规模也扩大了很多:“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同,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按照当时的习俗,酒楼的门前都要用仿木和各SE花样扎成高大的彩楼,门和窗户上面都有红绿的装饰,这样的门窗被称为幻门。此外门前还要有装饰新的栅栏,这些栅栏被称为叉子。叉子的旁边要放上几盏贴着金红纱的栀子灯。 在宋朝时期,彩楼、栅栏和栀子灯,这三样东西是酒楼的重要标志。 一般酒楼的第一层都是些散座,供饮酒不多的人堂食,楼上通常都是雅座,在当时这样的雅间被称为“酒格子”。 这种正店大多会附设酿酒作坊,这也是《梦华录》里面赵盼儿一直想要开设一家酒店的主要原因之一。宋朝当时的制度在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都实行官府造曲。上面说到的白矾楼,每年光是购买造酒用的官曲,就要卖五万斤。 这些酒店酿造出来酒后,除了在自家店里零售以外,还会对外批发,宋仁宗时期,每天都会有三千家脚店到白矾楼来买酒。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正店,在这正店的后面酒坛堆积如山,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之大。 在北宋时期还没有出现度数较高的蒸馏酒,作坊酿造的大多是以糯米为原料的低度米酒,根据《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宋神宗时期,东京酒户酿酒每年所消耗的糯米多达三十万石。 这一类酒店所面对的客人主要是达官显贵,富商大贾。酒店的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在服务设备、使用器皿上都会花费很大的心思,《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记载,当时他们酒楼使用的碗、盘、果碟全都是银器,即使“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可见店家的用心。 酒楼里面卖的酒都是论“角”,所谓的“角”,原本是一种盛酒器,后来变成了量酒器一勺的量,《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银屏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当时人们习惯饮用热酒,方法是将酒倒入酒壶之中,再将酒壶放入热水,等到烫热了之后,再倒入杯中饮用,其实现在有些人也还会沿用这样的热酒方式。 此外,每一家大型酒楼里面还会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职业,比如有些妇女会在腰中系着青花布手帕,为酒店的客人换汤、倒酒,这类人被称为“焌糟”。有的人会专门为酒店的客人买东西,找一些风月场所的女子,送去物品,这些人被称为“闲汉”。还有一些低等风月场所的女子会自己来到酒店,在客人面前献唱,然后讨要赏钱,这类人被称为“茶客”。 在宋朝,由于饮酒之风的盛行,除了京城这些大酒店以外,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村镇,也都有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酒肆存在,如果想要真正地一睹当年酒楼正店的模样,可以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里,便有一座正店酒楼。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看看与你想象中的酒楼,与《梦华录》中的酒楼是否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