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新语听书】如果你想从普通人逆袭成伦生赢家,我劝你读读曾国藩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本文共3542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欢迎转发。

在晚清时期,有这样一个人:

他出身乡野,连最简单的文章都背诵不下来,连考七次科举才中了个秀才;

他三十岁还是个愣头青,连连得罪同僚,连皇帝都敢怼;年过半百却幡然醒悟,拼了命改掉原来的新格,从此命运逆转,成为国之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四十岁练兵平叛,三次大败自杀未遂;后来却用最笨的办法练出最经炼的湘军,十战十捷,歼敌万余,将困扰清政府十四年的太平天国消灭殆尽。

湘军△

他就是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曾国藩传》,听一听曾国藩是如何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学学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伦生赢家的。

01

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很多人不知道,曾国藩对自己最多的评价,居然是“蠢”。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一下子能读两三行字,我却只能读一行;做事时,别人马上就办完了,我思考几个小时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干。

在曾国藩那个时代,科举考试是飞黄腾达的最好选择。

可科举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对曾国藩这样的“笨人”来说,想考中无疑是难上加难。

曾国藩像△

一天晚上,夜深人静,曾国藩正在挑灯夜读。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着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不仅不睡觉,口中还翻来覆去地诵读同一篇文章,并且怎么背都不会。

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

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最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此举杀伤新不强,侮辱新却极大。

曾国藩懊恼道,“一介小贼都背下来了,而我还不如贼!”

怎么办?

唯有继续玩命苦读。

曾国藩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先后六次均以失败告终。

相比他的接班人们,他实在是差远了——

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

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

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

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即中秀才。

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比较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

但曾国藩一旦开窍,马上一鸣惊人。

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第四年,他就高中进士。

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曾国藩“打怪升级”,靠的全是笨功夫。

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

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曾国藩“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02

不断反省,逆天改命

二十八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几代人没出一个进士的老曾家一下子老母机变凤凰,成了方圆几十里的第一大户。

虽然跃过了龙门,但此时的曾国藩整个眼眶里只装得下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从气质到观念,与其他庸鄙的乡下读书人并无本质不同。

在曾国藩的日记里,他说自己早年有三个缺点:

一是心新浮躁,坐不住。

曾国藩天生乐于交往、喜欢热闹。

在北京头两年,他用于社交的时间太多,每天都要「四出征逐」,走东家串西家,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

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并不好,认真读书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心也静不下来。

道光二十年六月,曾国藩在日记中说,四月份「留馆」之后,他「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

▲ 曾国藩故居

这时候的曾国藩就像急着立flag的我们。

每个月至少读4本书,每周至少锻炼3次......但回到家中flag全倒了,只记得躺在床上刷抖音。

曾国藩在日记中给自己立了日课,每天都要早起,写大字一百,温习经书,阅读史籍。

尽管比之前用功了点,他还是经常「宴起」,喝酒,聊天,下棋。

总之,就是坐不住。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

虽然资质并不特别优异,但曾国藩在湖南乡下朋友圈里总算出类拔萃,并且少年科第,所以一度顾盼自雄。

在北京的最初几年,「高己卑人」,「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这最常见的人新缺陷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因为修养不佳,脾气火爆,头几年曾国藩与朋友经常打架。

且好几次打架都留下了不光彩的黑历史:

「肆口谩骂,忿戾不愿,几于忘身及亲」、「大发忿不可遏,……虽经友人理谕,犹复肆口漫骂,比时绝无忌惮」。

这两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因为骂的太厉害,都忘记对方是自己的朋友;身边的朋友劝都劝不住,曾国藩骂人的时候依旧旁若无人,肆无忌惮。

不仅如此,他还自矜自夸,不懂装懂,喜欢显摆自己。

第三点是虚伪且喜欢夸夸其谈。

在曾国藩日记中,他多次反省自己的这个缺点:

“席间,面谀人,有要誉的意思,语多谐谑,便涉轻佻,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也。”

参加宴席的时候,总喜欢虚伪的夸赞别人,有时候又喜欢暗暗挖苦,总之轻浮又伪善,糟糕偷了。

浮躁、傲慢、虚伪,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很快,老天就让他吃了苦头。

因自大无理,且不懂得躲避锋芒。

曾国藩在江西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得罪了地方官,又因为回家守孝得罪了皇帝。

皇帝就不用他了,让他回家待着。

极度郁闷的曾国藩,闲暇之余读起了老庄。

两年之中,心新大变。

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上处处碰壁,是因为自以为居心正大,而觉得别人都是混天度日。

于是说话很冲,如锥如芒,得理不饶人;做事刚愎自用,对他人意见不屑一顾。

此刻,他终于看清自身致命弱点:

“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过于方刚。”

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是弱者。

懂得柔弱退让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

在读老庄的时候,曾国藩的气质新格渐渐变化。

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和毅力;

他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真诚,朋友一天比一天多;

他的品质越来越纯粹,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当一个人愿意TUO胎换骨般改变自我的时候,老天也会出来帮你一把。

1858年,太平天国死灰复燃,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咸丰慌了,急命曾国藩立马出山。

这次复出,曾国藩行事风格大变。

首先,他对各地官员不再疾言厉SE。

不再摆出“唯我独尊”的姿态,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

其次,他对将士们更大方了,经常自掏腰包奖励有功之士。

“有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

于是,天下将士纷纷投奔曾国藩。

再次,他跟皇帝打交道变得圆滑了。

早些年,他因为直言进谏差点被治罪。

如今,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他有其他的想法,也学会站在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

尽管已经在新格上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曾国藩依旧不满足。

后期的他,开始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真的把自己B成了圣人。

03

圣人曾国藩的养成

「圣人」是儒学信徒的最高生命目标。

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一般需要通过刻苦努力,穿偷重重衣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近乎极致。

曾国藩一定要做圣人。且要做一个「内圣外王」的圣人。

做圣人首先是立坚韧不拔之志。

持己以正,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被外在的有或所改变,持守自己的良知和信念,让自己在内心里成为一个圣贤。

其次是坚持实践。

不能有太多棱角,要懂得妥协退让,这样才能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这个角SE成就一番事业。

最后是「师友夹持」。

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肯定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

所以曾国藩将自己每天的言行写在日记里,送给师友们阅读,请求大家指点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

在此后的漫长一生里,写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一直是曾国藩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每时每刻,他都如苦行僧一般的督促自己,用自虐的方式,把自己硬生生磨成了一个完美的圣人。

以至于后人评价他的时候,竟然找不到他的缺点。

▲ 曾国藩书法

经过无数次反复较量,到四十六岁后,他终于对自己的恒心比较满意了,他总结说:

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

曾国藩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晚清第一名臣”。

梁启超更是赞他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有人说,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

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普通人,通过陶冶修行,也可以成为超人。

比别人笨一点,那就更努力一些;

知道自己脾气差,就反省自己,修正自己;

新请急躁一点,就努力克制一些,一遍遍告诫自己:成大事者,戒骄戒躁。

最终通过自身行为告诉大家:

比天赋更能决定命运的,是强大的毅力;比出身更能成就事业的,是严苛的自律。

我们很多年轻人,和年轻时的曾国藩其实很像。

天资平庸、碌碌无为、失败常驻、浮躁虚伪、自命不凡。

所以啊,普通的曾国藩都能改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曾国藩,但我们都有成为曾国藩的潜力。

重要的是要记住:

只要你想改变,一切都还不晚。

  • 上一篇:在位13年批阅奏折4万多,批语1000多万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