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更新时间:2022-07-27
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 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约在秦昭王三十八年(前269年),范雎因避难由魏入秦。秦昭王知其能,遂以上宾相待,向他长跪而三问计。当时,秦衣统一天下。范雎在分析了秦王对外政策的失误之后,给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秦昭王开始图谋并吞六国,统一中国,但在策略中却实行近郊远攻办法,准备联合并越过韩魏诸国而远征地处东海之滨的强齐。范雎认为秦昭王这样做是失策。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出兵攻齐,还必须经过韩魏诸国。出兵少了,则不能给齐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出兵多了,劳师远征,又会给秦国自身造成大的损失。我猜想大王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的军队全体出动吧!但这样做合适吗?韩魏两国会干吗?何况即使秦国打赢了,你也无法得到齐国的土地。因而不如反过来,远交近攻,派遣使者主动与相距较远的齐国结盟,而首先攻战身边的韩魏诸国。这样,灭一国就可得一国的土地,秦国就会越战越强大,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此后,远交近攻便成为秦逐步并吞六国的基本国策,并由此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秦帝国。 秦昭王比较著名的战例有:赵匡胤上台后,杯酒释了老战友们的兵权,驯服了节度使,杀了兵变时为他开门放行的封丘守门官,这一些均为近攻。同时,赵匡胤也十分善于注重远交。他很注意发现人才,启用了很多没有资历但很有才学的人担当重任。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忠于后周,闭门防守,不放赵军通过。赵军改走封丘,封丘守官开门放行。赵匡胤当皇帝后,杀了封丘守门官,启用了陈桥守门官。 一次,赵匡胤宴请群臣,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当众痛哭后周故主。有人上奏说应当严惩。赵说:“在世宗时,我和他同为朝臣。一个书生,哭哭故主,没有什么问题,让他哭吧!”王著什么事也没有。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游,突然,有人向他色来一箭,正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有人上奏追捕杀手。赵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下令不准禁卫军追捕色箭人。赵匡胤的近攻,有效地抑制了功臣和皇亲国戚势力的不良发展;远交网罗了大批人才,宽松的政治气氛与社会环境,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谋略,更多地是指政治战略。远交近攻是战备方面的运用,不是具体的战术运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化瓦解敌人的联合阵线,防止敌人联合行动,有利于我方将敌人各个击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