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广西人文:南宁到昆仑关,一塘到九塘,隐藏着二千余年的古道故事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在南宁,地名带“塘”的地方,有不少,但最为让人熟知的,都集中在往宾阳方向上,如二塘,三塘,四塘,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等等。

当然,现在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的请况,地方行政建制的撤撤并并,这几个塘发展各有不同,除三塘,五塘是镇的建制外,其他都已经是社区,村的建制了,甚至被撤消了,如二塘社区,六塘村等等。

这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抛开这些,就有些好奇了,为什么南宁这么多叫“塘”的地方,偏偏这个方向上集中了这么多排列连贯的“塘”,他们又是怎么形成,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南宁九塘墟

其实,了解南宁的一塘到九塘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了解古代驿站,驿递系统与制度的一个缩影。

古代南宁,也叫邕州(方便写文,以下称南宁),从唐代的邕州都督府开始到现在,都是广西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区域政治中心。是中原连接,管理岭南西部广大区域的重要中心,在长期的发展中,南宁区域建立了三条重要古道,驿递路线:

一条是东北向达昆仑关直通古宾州(宾阳);

一条是西南向直通上思州;

一条是西北向直通隆安县。

其中,东北向经昆仑关到宾州的这条驿道,历史故事最为丰富。

昆仑关

什么叫驿递制度呢?

相信看过历史剧的人,都知道“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这样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古代的公文信件,信息的传递方法与制度。

六百里,八百里并不是指具体的距离,不是说是从六百里外,八百里外送来的公文,而是指一种制度,是公文信件的要求送达的紧急程度,“急,很急,特别急,要命的急”的意思,说明发生的事请很重要,由此形成的公文信息要尽快的上传或下达到各级官府,让朝廷的决策者或执行者尽早的获知事请的原由,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古代的交通环境,通讯环境自然限制下,不像现代,什么飞机,铁路,公路,A地到B地,再远的地方,不说朝发朝达,那朝发夕至都是很容易的事请;通讯更不用说了,一部手机在手,万里信息都可以秒知道。

古代的时候的信息传递,可都是靠人力传送为主的。A地发生的事要传到B地,人骑马,一切顺畅,那三两天知晓都算正常,十天半月才知道也不算迟。没办法,人和马都有个体能限度,人要吃饭,马要吃草,要休息,不可能一人一马从头跑到尾,这样的信息传递速度,往往就容易误事了。

为了加快信息的传输,古人就建立起了驿站传输系统。开发了驿道,A地有事要传送到B地,派出的人只要沿着各地驿站路线,到了驿站,该换马换马,该换人换人,该吃时吃,该休息时休息。人停马停传递的公文信息不停,极大的保证信息的时效新。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实际上就是通过这些驿站一段路一段路的接力传送。

这些驿站,在历史发展中,也叫驿递,塘铺,驻守的人的就叫驿兵,塘兵,铺兵,是由官府拿粮饷的人员编制之一,主要就是专职干送公文,信息的活,小到日常的县内各级公文公告向各乡村的传达,大到这种六百里,八百里加急公文的传送,都是驿兵,塘兵的事。

南宁到昆仑关的一到九塘,就是在这个制度下慢慢形成的,是南宁与宾州乃至中原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道开发于何时,又是何人所开出来,这个不好查证了,但两千余年发展中,汉代马援南征,唐代裴行立平蛮,宋代狄青南征,明代王守仁平瑶乱,民国昆仑关战役等等,都和昆仑关,和这条古道,驿道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按古人测算,从南宁古城到昆仑关,全程一百二十里,为了交通往来,公务信息的传输,依据沿途的地理环境,沿途设了十余个驿站,并且形成大大小小很多的村庄,在最后,最终形成比较重要的有九个驿站,因为人有驻守,所以又再慢慢发展成镇,成圩。

南宁捌塘墟

为什么这些地方名字叫做“塘”呢?

其实古人设驿站,有十里一塘“的说法,所以“塘,也指的是一个距离长度的单位!”,也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名称。

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的限制,设驿站的地方总要适合驻点驿兵生活需要,所以古人就没办法严格的按照“十里”这个距离来建立一个驿站。每个驿站,塘铺的距离也就不是统一了。

”十里一塘“的这种说法,只有老一辈,老老一辈的人才有体会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还小,随父亲去桂平南木的姑姑家饮入伙酒。

那个年代,不说汽车,客车,摩托车,就是单车都是比较少有的,县内十几二十公里的距离,靠两条腿走个来回,那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事请。年纪虽小,想着跟着走路去有的饮了,开始自然很兴奋,经神头都是很足的,但走上半小时,多少就有点着不住了。

所以边走就边问父亲,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姑姑家,父亲回答:还有两塘路!

这个”塘“,实际上指的是两个驿站的标准距离,那一塘路有多远呢?正常定义是五公里,五千米!

南宁七塘墟

古人为什么选十里设一驿,一塘呢?

现在人们走马路散步十里,五公里,快的四五十分钟,慢的都要一个多小时了。即使是军队里的越野五公里,最快也要二十分钟,在这短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人都能保持比较好的经神状态,要是再连续走上三四十里,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了,越到后面越慢。

而古代那种人走马行的历史条件,交通环境原始不便,各种山坡,石岗,树林,走下去都是很复杂的事请了,所以十里设一驿,一塘,也是充分考虑到了人的身体条件,也能保证驿兵传递信息的时效新。

但前面也提到了,因为人的生活,居住环境是有所要求的,是受限制的,所以南宁到昆仑关路上的九个驿站,塘铺距离也是不一样的。

南宁市区到昆仑关,一百二十里,按大概差不多的距离设置驿站,实际上算是十塘路,但发展到今天,现代人最熟悉的就是二塘,三塘,四塘,五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这几个地名。

光绪末年·宣化县地图

八九十年代修筑的南梧二级公路,从宾阳进入南宁境,南宁段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古道建设的,几乎穿过了每个墟镇中心,每当客车过了宾阳,那就基本上倒数着这几个塘就知道离南宁还有多远了。

年少时在南宁求学,经常坐车经南梧二级路到南宁,那时就很奇怪,为什么过了宾阳,见到九塘,八塘,却很少见七塘,过了三塘却见不到二塘,一塘。这些地名又有什么说法呢?

普遍认为,南宁这一到九塘的叫法,起于民国时期,当时南宁的设立,宣化县的撤并,邕宁县的建制就开始了,为了方便管理,而且南宁到昆仑关沿途恰好就这么顺序着九个塘,于是一到九塘的名字就开始了。

可是翻阅南宁,邕宁的地方志才知道,其实,一到九塘的名字,很久以前都命名了。

乾隆版《南宁府志》

在清乾隆年间,当时的官府发了一个公文,就已经把南宁往宾阳的这些驿站改制了,一到九塘的名字就出现了。

一塘,也叫头塘,第一的意思,古叫六公祠头塘驿,这是九塘中消失得最早的塘,毕竟离城近,在城市发展中,很容易就被兼并消失不见了,后世的文献也就基本不提了;

二塘,古称高井驿,又叫高井二塘驿,不过还有文献记载,这里又叫低井驿,不知道这一高井一低井在二塘里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怎么会同一个地方,却出现高低的说法呢?

三塘,以前叫东路马茶塘,清代叫马茶三塘,马茶塘,民国形成个墟,叫归仁墟,也是现在九塘中发展比较好,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塘,现在叫三塘镇;

四塘,以前叫朝天驿,也叫朝天四塘,民国后形成个朝川墟,所以有些后世的文献也叫误称为朝川四塘墟;

五塘,唐代的时候,这里是横山县治所所在地,宋代又叫金城驿,明代叫施湴驿,金城司所在,清代叫苏平五塘驿,苏平塘,民国的时候,这里形成个墟,叫站墟,后来也叫五塘墟,现在叫五塘镇;

六塘,明代时为林村铺,清为林村六塘驿。

七塘,宋代叫大夹岭,明代叫大夹铺,清代叫马岭七塘驿,周边的墟城叫大麓墟,也叫大渌墟,这也是沿途九塘中,唯一有点偏离古道的驿站,所以后来经九塘,八塘却不怎么能看到七塘的原因;

山心腰塘,实际上,这算是古道的上的塘,位于七塘,八塘之间,也是这段古道的重要驿站,只是他没有被编入十塘之列,而被排除在九塘之外,可能是以前讲究九九之数,十为满数,所以取舍之间,也就只排九塘,而不论十塘之说了,山心腰塘也就被边缘化了;

八塘,明代时为长山铺,清代为长山八塘驿,八塘驿,后来民国形成墟市就叫八塘墟了;

九塘,明代时叫里叚铺,清代后叫里叚塘,里叚九塘驿,后形成九塘圩,但是因为古代文献的刻版工艺,人们阅读的习惯,,。

南宁四塘墟

因为历代有人定居驻守,慢慢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周边,渐渐的有了各种来此营生的人,最后都发展成为墟市。

而一到九塘的名字,只不过是现代人化繁为简,截取前人所取之名,方便当下使用才有的地名罢了。只不过名字太过简单,太过平常,人们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殊不知,这却是广西境内记载比较完整,使用时间最为长久的的一条古道,历史二千年,这里还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翻翻历史书,应该还有的。

这就改天再说了~~

邕宁九塘乡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 上一篇:1985年吉林一兄妹访朝,金日成用元首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