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的十二个纵队都是什么来历,纵队司令与政委都是谁?
更新时间:2022-07-27
众所周知,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综合实力最强的部队,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讲第四野战军下属的12个纵队(军)的来历。 要说清楚第四野战军就要先讲清楚晋察冀军区 晋察冀军区是1937年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而成的,晋察冀军区属于大的一级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司令员:肖克,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政委:王平);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刘道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 冀热辽军区主要包括:冀东地区(河北东部沿海地区),热河地区(河北北部地区),辽西地区(辽宁西部地区)。挺进东北的部队分海陆两路进入东北,陆路是由冀东地区进入东北,海路是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坐船进入东北。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的部队先进入东北,随后大部队进入东北。进入东北的主力部队包括: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第6师、第7师,新四军第3师(下辖:第7旅、第8旅、第10旅,独立旅),第359旅、陕甘宁警备第1旅,陕甘宁教导第2旅。 注:第359旅原本隶属120师,后来第359旅在旅长王震带领下返回陕北。解放战争初期第359旅一部组建南下支队支援中原军区,中原突围后南下支队撤到河南,然后去了东北 ,留在陕北第359旅后来编成了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也就是后来的第二军。 搞清楚了进入东北的主力部队,下面才能说清楚各个纵队的渊源。 第一纵队(1946年8月组建) 第一纵队是由山东军区第1师,山东军区第2师,原东北军第111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下辖三个师:第1师(师长:江拥辉、政委:黄玉昆),第2师(师长:贺东生、政委:王树君),第3师(师长:刘贤权、政委:方国南) 山东军区第1师与第2师是由原彭德怀的红3军团缩编而成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李天佑)扩编而成,第111师原来隶属东北军57军,1942年起义加入八路军。第一纵队是第四野战军的王牌部队,辽沈战役中担任战役总预备队,第3师参加黑山阻击战,炮兵团配合攻打锦州。 1948年11月,第一纵队改编为第38军,军长:李天佑(上将),政委:梁必业(中将) 第二纵队(1946年9月组建) 第二纵队是由新四军第3师的第8旅、第10旅,独立旅三个旅改编成三个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刘震、政委:吴信泉,下辖三个师:第4师(师长:胡继成、政委:李世安),第5师(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第6师(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 新四军第3师是由八路军115师344旅南下支援新四军后改编的部队,属于原来115师的老部队,第二纵队是四野的主力纵队。 1948年11月,第二纵队改编为第39军。军长:刘震(上将),政委:吴信泉(中将) 第三纵队(1946年11月组建) 第三纵队是由山东军区第3师,冀热辽军区第21旅、冀热辽军区第23旅合编而成 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罗舜初,下辖三个师:第7师(师长:邓岳、政委:李伯秋),第8师(师长:宁贤文、政委:刘光涛),第9师(师长:郑大林、政委:李改) 第三纵队的冀热辽军区第21旅与冀热辽军区第23旅是最先进入东北的部队,当时接受了大量武器装备,是解放战争初期最厉害的部队。第三纵队的司令员曾克林55年授衔少将军衔。 1948年11月,第三纵队改编为第40军,军长:韩先楚(上将),政委:罗舜初(中将) 第四纵队(1946年2月组建) 第四纵队是由山东军区第5师,山东军区第6师及4个独立团合编而成 司令员: 克华、政委:莫文骅,下辖三个师:第10师(师长:蔡正国、政委:李丙令),第11师(师长:田维扬、政委:吴宝山),第12师(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 第四纵队的核心是山东军区第5师,第6师,这属于老部队,战斗力很强,属于主力纵队,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的主力。 1948年11月,第四纵队改编为第41军,军长:吴克华(中将)、政委:莫文骅(中将) 第五纵队(1948年3月组建) 第五纵队是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第2师、第3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万毅、政委:刘兴元,下辖三个师:第13师(师长:徐国夫、政委:李辉),第14师(师长:彭龙飞、政委:丁国钰),第15师(师长:王振祥,政委:何善远) 第五纵队是由三个地方独立师组建而成,虽然番号靠前,但是成立时间较晚,战斗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五纵队改编为第42军。军长:万毅(中将),政委:刘兴元(中将) 第五纵队是全国解放军中唯一一支使用“第五纵队”番号的部队,第42军也是唯一未南渡长江的第四野战军的军。 第六纵队(1946年10月组建) 第六纵队是由山东军区第7师与新四军第3师第7旅合编而成 司令员:陈光;政委:赖传珠,下辖三个师:第16师(师长:王东保,政委:张池明),第17师(师长:龙书金,政委:徐斌洲,),第18师(师长:阎捷三,政委:袁克服,) 第六纵队的新四军第3师第7旅的是原115师343旅685团,685团是由红1军团缩编而成的,第六纵队属于核心纵队。 1948年11月,第六纵队改编为第43军,军长:洪学智(上将),政委:赖传珠(上将) 第七纵队(1947年8月组建) 第七纵队是由辽西军区第1旅,辽吉军区第2旅,西满军区独立旅扩编为西满军区三个独立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下辖三个师:第19师(师长:徐绍华、政委:邓东哲),第20师(师长:刘述刚、政委:刘永源),第21师(师长:李化民、政委:朱民亲) 第七纵队是由三个地方部队独立师扩编而成,战斗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七纵队改编为第44军,军长:邓华(上将)、政委:吴富善(中将) 第八纵队(1947年8月组建) 第八纵队是由陕甘宁警备第1旅、陕甘宁教导第2旅,冀中军区第31团发展布成的冀热辽军区3个独立旅合编而成 司令员:段苏权、政委:刘道生,下辖三个师:第22师(师长:吴烈、政委:鲍启祥),第23师(师长:钟明彪、政委:谢家祥),第24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 第八纵队是由陕北的留守部队扩编而成,虽然成建制进入东北,但跟一线野战部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战斗力属于中等偏上。 第八纵队1948年11月,第八纵队改编为第45军。军长:陈伯钧(上将),政委:刘道生(中将) 第九纵队(1946年8月组建) 第九纵队是由冀东军区第9旅,第10旅,第11旅合编而成 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下辖三个师:第25师(师长:曾雍雅、政委:徐光华),第26师(师长:肖全夫、政委:李振声),第27师(师长:任昌辉、政委:王文) 第九纵队是冀东军区后期组建的部队,属于临时组建支持东北野战军的部队,战斗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九纵队改编为第46军,司令员:詹才芳(中将),政委:李中权(中将) 第十纵队(1947年9月组建) 第十纵队是由第359旅,吉北军区独立师,军区独立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下辖三个师:第28师(师长:贺庆积、政委:晏福生),第29师(师长:刘转连、政委:陈发洪),第30师(师长:叶建民、政委:张百春) 第十纵队是由第359旅为基本扩建的部队,第359旅经历中原突围然后去的东北,战斗力中等偏上。 1948年11月,第十纵队改编为第47军。军长:梁兴初(中将)、政委:周赤萍(中将) 第十一纵队(1947年9月组建) 第十一纵队是由晋察冀军区第9旅,冀察热辽军区第17旅,冀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下辖三个师:第21师(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中),第22师(师长:李光辉、政委:刘禄常),第33师(师长:周仁杰,政委:钟文法) 第十一纵队是为了辽沈战役扩建的部队,辽沈战役中配合第四纵队进行塔山阻击战,成立的较晚,战斗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十一纵队改编为第48军, 军长:贺晋年(少将),政治委员:陈仁麟(中将) 第十二纵队(1948年3月组建) 十二纵队是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第4师、第5师合编而成 司令员:钟伟,政委:袁升平,下辖三个师:第34师(师长:温玉成,政委:谭友林),第22师(师长:王奎先,政委:栗在山),第33师(师长:沈启贤,政委:王建中,) 第十二纵队是由三个独立师合编而成,是为了配合第六纵队围困长春。 1948年11月,第十二纵队改编为第49军。军长:钟伟(少将),政委:袁升平(中将) 辽沈战役中兵力配置请况:总预备队(第一纵队),围困长春(第六纵队,第十二纵队,六个独立师),塔山阻击战(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两个独立师),正面部队(七个纵队,七个独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