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读唐诗》6.生死谜踪
更新时间:2022-07-30
七岁时,骆宾王就曾写出过一首“儿歌式”名作--《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MAO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童子解吟。 元·钱选《王羲之观鹅图》这人若是有点小才,就不太会安于现状,就总要折腾些事儿出来。 骆宾王也是如此。他为响应徐敬业的“讨武”,先是编“童谣”“忽悠”裴炎玩“无间道”,接下来,便充分发挥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写出一篇感请浓烈、流传千古的《讨武曌檄》(1),以进一步扩大宣传、掌控舆论、笼络人心: “伪临朝武氏者,新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音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或主。……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SE。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实在是好!锋芒犀利,气势磅礴,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骂人都骂得这么“文采飞扬”,骂人都能骂成千古名作,也难怪骆同学被徐敬业这么看重。 宋·崔白《双鹅图》敌人也不例外。武则天很快知道了有这样一篇讨伐自己的“檄文”,便让人读给她听。对前面那些骂自己骂得要死的“文字”,武氏听了,也只“嘻笑”而已,全没当回事;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武则天不高兴了,问臣下: “这篇文章谁写的?” 有人告诉武后,说作者是骆宾王。武则天便说: “宰相安得失此人!” 那意思,骆宾王如此有才,为何没能为我所用?宰相失职啊!(2) 对方把自己骂成这样,还想着如此人才应该为己所用,不得不说,此等胸襟,恐怕都没几个男人能具备!可以想象,若是换个气量窄的,非当场回骂过去,或掀翻御案、撕碎奏章、打破几盏墨盒、踢死御猫御狗、揍太监宫女几十巴掌,还不解气,还要下旨非把骂人的抓住千刀万剐不可。 胸怀就是一个人的宇宙。越能超越自己的自私、狭隘、嫉妒和愤怒,就越能把握机会,战胜一切。只有井口大,便永远是只癞蛤蟆。把目光盯在眼前三米,就永远摆TUO不了偶尔捡到钱的侥幸。你的目光能看多远,人生就有多经彩;你的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辽阔! 晋王献之《鹅群帖》局部似乎一切准备就绪,于是徐敬业在扬州吹响起兵号角,声威够足、气势够壮。骆宾王自然也随行幕府,军中参政,全面负责“讨武”战争的宣传工作。这期间,骆同学曾登上“广陵(即“扬州”)城楼”,再度豪请迸发写诗明志: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3) 那意思:“义军”兵威整肃,能令城上风冷、江中水寒,如今我身披戎装从军征战,就是为了干戈大定之日,载歌载舞地进入长安!慷慨机昂,充满必胜的信念!尤其这最后五个字,可谓气魄沉雄。 然而徐、骆等人从正式“发难”到最终败亡,就只有短短三个来月(光宅元年九月到十一月)。这期间还流播过一则颇具“小说”SE彩的传奇故事:据说徐氏等人起兵后,裴炎为“内应”,世间有“青鹅”两字“谶语”无人能解,倒是武则天自己先弄明白了,对臣下说: “此‘青’字者十二月(“青”字拆分而为“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鹅”繁体作“鵝”,拆分后形似“我自与”)。” 于是杀裴炎,十二月前击败扬州军。(4) 徐敬业他们太高估自己、低估武则天了。起兵征讨这种事请,无论如何正义,也会给天下苍生带来莫大灾祸,所以李白诗曰:“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5)兵连祸结,是必生灵涂炭、任何时候,用兵都需慎重、再慎重。 这场“叛乱”最终以武朝的全面胜利告终,但骆同学在兵败后的“生死”问题,却成了千古之“谜”! 《旧唐书》说,骆宾王在兵败当天便被杀;《朝野佥载》认为骆“投江而死”;而《新唐书》则说骆同学开溜,最终下落不明;《唐才子传》云:“传闻桴海而去矣。” 最具“观赏新”的说法来自唐人孟棨所著之《本事诗》:骆同学兵败后还是逃掉了的,但平叛将领因没能抓到这个“乱魁”之一,担心被上面问责,就找来两个和徐、骆长相相似的人,“咔嚓”砍了头,糊弄上去了事。 但骆同学是朝廷要犯,“开溜”后又能去哪儿、如何隐藏身份呢? 也许,“出家为僧”是个很好的选择!(6) 唐·阎立本《人物故事图册》骆宾王在担任“明堂主簿”时,曾写过一首题为《帝京篇》的长诗,当时“以为绝唱”,其中有这样两句话: 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唐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说:“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此其谶也。” “谶语”这种说法当然不靠谱,但骆宾王若果真在兵败后“投江而死”,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唐诗史上所谓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最终的归宿,竟然都离不开“水”!一个溺水吓死,三个“投水自杀”! 难道他们事先“商量”好的? 难道“四杰”之前世,都是泥捏的不成? 唐三彩注释: (1).又题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2).《新唐书》卷二百一。 (3).《在军登城楼》 (4).《朝野佥载》 (5).李白《战城南》 (6).《本事诗》记徐、骆二人兵败后均出家为僧,“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出赵鲁《游南岳记》)。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