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病》:大流行病不会消亡,未来会出现更多流行病(8)
更新时间:2022-06-27
接种改变了人们看待天花的方式 随着接种和疫苗的出现,请况出现了转机。接种是在伤口上接入少量病毒,以引发身体低水平的免疫反应。如果一切顺利,病人会有轻微的天花症状并且获得终身免疫,就和得过病的幸存者一样。早在18世纪中期接种于欧洲流行起来以前,非洲、印度和中国一些地区的人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18世纪早期,关于接种疗效的新闻慢慢传到了英国人和美国人耳中——波士顿的科顿·马瑟牧师告诉人们,一名来自西非的奴隶说这种做法很普遍;中国人接种天花的消息在1700年传到了英国;17世纪波兰和丹麦的农民开始接种的消息也流传开来。1718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在接种已经被人们熟知的君士坦丁堡给女儿接种了天花,之后接种开始流行起来;1721年她的儿子成为英国首个接种天花的人。英国皇室也很快开始接受接种,天花接种成为医院的普遍做法。 不过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人们担心接种会带来危险,宗教人士担心接种会改变命运。这些反对意见得到了有力反击:接种使得更多人产生免疫,挽救了生命。18世纪中期在西欧大部分地区和美洲,接种都成为普遍做法。18世纪后半叶,接种方法的改进,以及给整个村子和城镇而不仅仅是个体接种,对公共卫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轮敦这样的大城市比农村城镇更难以实现所有居民的接种,因此轮敦人仍继续遭受天花的袭击。接种改变了人们看待天花的方式:它成了一种有专门有效的方法来对抗的疾病。这为医疗史上最重要的突破——疫苗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1796年,爱德华·詹纳用少量牛痘代替人痘给一个英国小男孩接种来预防天花,这标志着消灭天花的曙光的出现。[“疫苗”(vaccine)这个词也是詹纳发明的,他把牛痘称为牛天花(拉丁名variolae vaccinae)。]两年后他向全世界公布了他的发现。尽管在他之前也有人用牛痘给人接种,他的创新在于证明了这种方式是通过使人感染天花并获得免疫力而起效的。 |